咏花诗词之《腊梅》全诗原文鉴赏
耶律楚材
越岭仙姿迥异常,洞庭春染六铢裳;
枝横碧玉天然瘦,蕾破黄金分外香;
反被素英浑淡抹,却嫌红艳太浓妆;
临风浥此蔷薇露,醉墨淋漓寄渺茫。
元代文学以杂剧与散曲闻名,元诗在诗坛上评价不高。前人论及元诗、总称道刘因与虞集等四大家。其实,元代曾出现过不少少数民族的诗人,留下了值得一读的诗篇。耶律楚材是其中杰出的一位。
耶律楚材从小博览群书,善文工诗。其诗风雄奇苍凉,但也有清丽之句,这首腊梅七言律诗,构思精巧,韵味亦佳,可见其艺术风格的一斑。
耶律楚材这首诗起首两句,以越岭、洞庭来点出腊梅分布甚广。中间四句对仗工整,色彩绚丽。前两句精雕细琢腊梅风姿,“枝横碧玉”对“蕾破黄金”,尤见工力。后两句微嫌菊状太淡、梅妆太艳,进一步反衬腊梅的秀色可餐,风韵别致。末两句诗,风格雄奇而略带苍凉之味,“寄渺茫”一语,令人浮想联翩。
腊梅的历史不详,但民间流传有个故事,相传春秋时,鄢国国君爱冬之黄梅,但此花虽艳丽清雅,却无香味。鄢国国君便下了一道旨意,强令花匠让黄梅吐香,不然全部问斩。花匠们正在走投无路之际,突然来了一个乞丐,手执几枝臭梅送给了一个姓姚的花匠,说:“别嫌此梅奇臭,与你们御花园里的黄梅,还有不解之缘呢!”姓姚的花匠把臭梅与黄梅嫁接,几天以后,黄梅果然吐出沁人心肺的幽香。这就是“姚家黄梅冠天下”的传说。这个故事在宋朝已广泛流传,宋人王十朋在腊梅诗中咏道:“臭味相同林下友,从今花木亦通家”。即指黄梅与臭梅嫁接之事。今天,河南鄢陵县的腊梅特别可观,据说该地就是姚姓花匠的故乡。
腊梅别名寒客、久客与素儿。素儿之名,源于宾朋宴语一书。宋诗人晃无咎在腊梅盛开时,去王直方家作客,王送晃一枝腊梅。晃见腊梅,想起去年在王家见过一个妍丽的侍女素儿,于是吟诗答谢:“芳菲意浅姿容淡,忆得素儿如此梅。”于是,腊梅又名“素儿”。
在朔风凉冽、雪花飘飘的季节,秋花已谢,春花未发,“风雪催残腊,南枝一夜空。”此时,腊梅“破腊惊春意,凌寒试晓妆”,确可擅胜花坛。因而有人爱它“满面宫妆淡淡黄;”有人爱它“冻蕊含春娇可怜”;也有人赞它:“江南雪里花如玉,风流越样新装束。”但更多的诗人陶醉于腊梅的清香之中,宋人王十朋说:“一味真香清且绝”;苏轼说:“夜闻梅香失醉眠”;刘铣说:“暗香著人欲袭骨”;陈与义说:“熏我欲醉须人扶”。这些诗都道出了腊梅香味之妙,但明人王象晋却在群芳谱中指出:“腊梅,人多爱其香,但可远闻不可近嗅,嗅之头痛,屡试不爽。”
腊梅分素心腊梅与荤心腊梅两种。素心腊梅花瓣、花蕊皆黄色,盛开时幽香彻骨,韵胜格高,其品格有“磬口腊梅”、“檀香腊梅”、“荷花腊梅”。荤心腊梅外瓣黄色,内瓣紫色,颜色与香味略次,但生命力甚强,不畏风寒,尤抗干旱,却怕水淹。腊梅是庭园花卉,也宜于室内瓶插,香可盈室。腊梅可取芳香油,功效解暑生津。其花蕾浸麻油,可治火烫外伤。其茎有平喘止咳的作用。腊梅籽有毒,可作泻药,与巴豆相似。腊梅树皮,浸水磨墨,其汁乌黑油亮,为字增色。
-
任公镇西南,尝赠绕朝策。当时若尽用,善阵无赫赫。凄凉十年后,邪正久已白。却留封德彝,天意眇难测。象贤真骥种,号诉甘百谪。岂云报私仇,祸福指络脉。高才食旧德,但恐里门窄。伤心千骑归,赠印黄壤隔。惟有亭前
-
露宿泥行草棘中,十年春雨养髯龙。如今尺五城南杜,欲问东坡学种松。君方扫雪收松子,我已开榛得茯苓。为问何如插杨柳,明年飞絮作浮萍。 作品赏析原题:予少年颇知种松手植数万株皆中梁柱矣都梁山中见杜舆秀才求学
-
《尚书》的《禹贡》和《洪范》是最早记典章制度的著作。《禹贡》主要记贡赋和地理,《洪范》(译成现代文曰大法)主要记政治经济制度,也有天文、历法、五行,从《史记》后成为纪传体的一部分“志”,记载政治、经济
-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出处】唐张祜《 宫词二首其一何满子 》。 【意思1】我的家乡在三千里之外,我 在深宫里幽居了二十年。故国:故乡。 深宫:幽深的后宫。 【意思2】故国: 犹故乡。三千
-
郑县人卜子使其妻为裤,其妻问曰:“今裤何如?” 夫曰:“象吾故裤。”妻子因毁新令如故裤。(《外储说左上》) 【鉴赏】 郑县有个人名叫卜子,让他的妻子给他做裤子,他的妻子问:“你的这条裤子做成什么样的啊
-
周密:观潮 周密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
-
苏武一生的事迹中最感人肺腑的是他的气节,即民族气节。他是我国古代保持民族气节的一个光辉的典范,他在敌国的一切言行诠释了民族气节的应有之义,显示了气节所达到的崇高的思想境界
-
这首小诗,前两句写“访”。诗说一条小路,沿着山崖,靠着青翠的山壁,直通向山的深处,山中寒云缭绕着山泉危石。诗极力铺写了隐者所居之地的环境,通过这幽深静阒的环境,突出隐居在这里的人的避世脱俗、高蹈绝尘的襟怀,未写人而人已呼之欲出。第一句的
-
岳麓山,在长沙市湘江西岸,古人将其列入南岳72峰的最后一峰。南北朝刘宋时《南岳记》载:南岳周围八百里,回雁为首,岳麓为足。最高峰海拔297米,碧嶂屏开,秀如琢玉,层峦耸翠,山涧幽深。山上有爱晚亭、岳麓
-
古文观止·刘开·知已说 韩子云:“非知之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