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沈尹默)赏析、读后感和阅读理解答案
月夜·沈尹默全文与读后感赏析
霜风呼呼的吹着,
月光明明的照着。
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
却没有靠着。
1917
沈尹默是我国现代新诗的开拓者之一。1918年元月,新青年四卷一号发表了他的三首诗,即鸽子、人力车夫和月夜。后来,他的月夜和三弦,一直是人们称道的好诗。康白情说:“第一首散文诗,而具备新诗美德的是沈尹默的月夜”,并认为此诗“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足见它一开始发表,就引起了诗界的注意。
此诗写的是一个冬夜,北风呼啸,寒霜浓重;明月高照,冷气袭人。环境是萧森的,人物是孤独的,正好反映了“五四”运动之前的一个社会侧面——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的某种社会相。面对这样的人世,这样的处境,诗人表现了独立不倚的坚强性格和奋斗精神:与高树并排立着,而不是靠着。在严寒下不妥协,在孤独中不退缩,这正显示出“五四”前夕一代青年的个性觉醒。追求人格独立,追求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进而唤起国人的觉醒,民族的觉醒,乃是那时先进青年的奋斗目标。
这首诗形象鲜明,有强烈的自我意识,从而表现了个性的复苏和自主精神的增长。当时的中国,虽然经过了辛亥革命,已经推翻清王朝,但仍然处在北洋军阀的封建统治下,广大群众并没有真正觉醒。封建愚昧、锁闭保守仍旧严重地戕害着我们的民族。因此,唤起自由思想和个性意识,实在是太重要了。沈尹默所在的北京大学,就是这种民主思想的摇篮;他所参与的新青年,则是提倡新文化运动,推进新文化运动的旗帜。月夜中表现的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独立奋进的精神和个性解放的思想,正是大时代潮流中激起的一朵浪花。
简洁、含蓄的意境是这首诗在艺术上的突出特点。四句诗含义很广,没有半个字的说教;简炼的白描手法却分明地显示了在寒风中卓然独立的意象,传神写意,颇有韵致。这是该诗的巧妙处,也是诗人的独到处。沈尹默有较深的家学渊源,谙熟旧体诗词,并善于吸取其高明的艺术表现手法,清新质朴,含而不露;重意境,重气质,于细微中见精神。月夜一诗,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
-
宋仁宗景佑二年(公元1035年),盛度被任命为参知政事。当时王曾、吕夷简在朝廷为相,盛度和宋绶、蔡齐同为参知政事。王曾器重蔡齐,吕夷简器重宋绶,惟有盛度在二位宰相面前不得志。后来,王曾、吕夷简要求辞掉
-
【原题】:鲁漕按行诸郡以所得江山之秀形之篇章灿然成轴出以相示卒未能尽和且作数语以报来辱
-
《西江月》 一别清风北牖,几番明月西楼。断肠千里致书邮。借问近来安否。归路淮山过雨, ① 归舟江水澄秋。佳人应已数程头。准拟到家时候。 【注释】 ①淮山:泛指作者故乡安徽合肥一带的山。 【译文】 自从
-
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夫志至焉,气次焉;故曰:“持其志,无暴其气。”
名言: 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夫志至焉,气次焉;故曰:“持其志,无暴其气。” 注释: 持: 守, 保持。暴: 乱。 句意: 思想意志是体内气的主帅, 气是充满体内的力量。思想意志到了哪里, 气
-
热暖将来镔铁文。暂时不动聚白云。拨却白云见青天。掇头里许便成仙。
-
斩蛟将军飞上天,十年海水生红烟。惊涛怒浪尽壁立,楼橹万艘屯战船。兰山摇动秀山舞,小白桃花半吞吐。鸱夷不裹壮士尸,白日貔貅雄帅府。长鲸东来驱海鱿,天吴九首龟六眸。锯牙凿齿烂如雪,屠杀小民如有仇。春雷一震
-
我们村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就是当兵一般要让兄弟多的男孩子去,兄弟一人的大多不予考虑。我想,这一定是从战争年代延续过来的规矩。因为,当
-
夫服药求汗,或有弗获; 而愧情一集, 涣然流离。终朝未餐, 则嚣然思食; 而曾子衔哀七日不饥。夜分而坐, 则低迷思寝; 内怀殷忧, 则达旦不瞑。劲刷理鬓, 醇醴发颜, 仍乃得之; 壮士之怒, 赫然殊观
名言: 夫服药求汗,或有弗获; 而愧情一集, 涣然流离。终朝未餐, 则嚣然思食; 而曾子衔哀七日不饥。夜分而坐, 则低迷思寝; 内怀殷忧, 则达旦不瞑。劲刷理鬓, 醇醴发颜, 仍乃得之; 壮士之怒,
-
李端端图 明·唐寅作 纸本设色 纵一二二.八厘米 横五七.二厘米 藏南京博物院 苏州地区,古称“吴”,山清水秀,人文荟萃。吴中画学五百多年来,以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吴门四家”为巅峰。唐寅,字伯虎
-
作者: 杜学忠 如残叶溅 血在我们 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