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清溪松阴图》全诗|鉴赏|赏析|意境解读
唐寅
长松百尺阴清溪,倒影波间势转低。
恰如春雷未惊蛰,髯龙头角暂蟠泥。
【评说】
本诗选自广东省博物馆藏唐寅清溪松阴图题诗。
这幅画现藏广东省博物馆,绢本、淡色,纵146厘米,横73.5厘米。此图体现唐寅绘画艺术“密”的美学特征,画幅上布满远山近岩,松树穿插在岩壁间,下部岩石上坐着两位高士,昂首观看松树。这是唐寅精心学习周臣时期的作品,山石采用小斧劈皴法,明显地表现出他的老师周臣的画法。
题画诗对画中的人物未着一笔,也就是说题诗并不以山居隐逸为诗旨,却将诗笔的重点放在画幅的松树形象上,再现松树奇崛之美。首句写百尺长松枝干蟠曲,枝叶茂密,树阴覆盖在清溪上。松树的身影,倒映在清溪中,水中的松影所处的地势比较低下。前两句诗是实写画面上的清溪、松阴,叩应画题和诗题。后两句诗,诗人采用比喻手法,将溪水中的松阴,比作蛰伏泥中的髯龙。现在,春雷还没有响动,还没有惊动蛰伏泥土中过冬的百虫,髯龙的头和角暂时还蟠曲在泥中。题画诗常常展示画家的画意和构思匠心。唐寅画作清溪松阴图,表现松之奇崛美,为什么要将它比作“暂蟠泥”的“髯龙”呢?诗人黠慧地告诉读者,这个艺术形象有着深蕴的象征意义,寄寓着画家怀奇崛之才而屈居下位的深沉感慨。理解了本诗的题旨以后,再来看看画上的两位高士,他们昂首观看松树,默默沉思着。他们沉思的具体内涵,便是本诗的感叹。这与晋代左思咏史“郁郁涧底松”的用意如出一辙,不过唐寅的诗思完全从画幅上生发出来的,画境与诗境融合在一起,愈益耐人深剩
-
【题 解】东汉末无名氏的十九首诗,因风格相近,被萧统收入《文选》,题为《古诗十九首
-
蜀茶寄到但惊新,渭水煎来始觉珍。满瓯似浮堪持玩,况是春深酒渴人。
-
《海棠·卜算子惜海棠》咏海棠诗鉴赏 刘克庄尽
-
【名句】海压竹枝低复举,风吹山角晦还明 语出宋代陈与义《观雨》诗。暴雨骤下,竹枝为之弯低,但马上又挺直;风吹云聚,山角为之晦暗,但马上又光明。意思是乌云终将消散,黑暗终将过去,光明终会重现。海压:形容
-
天台石梁雨后观瀑歌魏源 雁湫之瀑烟苍苍,中条之瀑雷硠硠,匡庐之瀑浩浩如河江,惟有天台之瀑不奇在瀑奇石梁:如人侧卧一肱张,力能撑开八万四千丈,放出青霄九道银河霜。我来正值连朝雨,两崖逼束风愈怒。松涛一涌
-
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什么意思|大意|
《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朱迎兵·用歌声呼吸与行走朱迎兵一场不堪回首的车祸,让13岁的陈州高位截肢,失去臀部往下10厘米以外的身体。陈州幼时父母就离异了,他跟随
-
苍江鱼子清晨集,设网提纲万鱼急。能者操舟疾若风,撑突波涛挺叉入。小鱼脱漏不可记,半死半生犹戢戢。大鱼伤损皆垂头,屈强泥沙有时立。东津观鱼已再来,主人罢鲙还倾杯。日暮蛟龙改窟穴,山根鳣鲔随云雷。干戈兵革
-
倚天绝壁,直下江千尺。天际两蛾凝黛,愁与恨,几时极? 怒潮风正急,酒醒闻塞笛。试问谪仙何处?青山外,远烟碧。 该词为登蛾眉亭远望,因景生情而作。风格豪放,气魄恢宏。 蛾眉亭,在当涂县(今安徽境),傍牛渚山而立,因前有东梁山,西梁
-
清代中叶以后,域外见闻大增,西方器物涌入,诗歌之门受到了外来文化的撞击,如何以旧形式容纳新题材,成为摆在诗人面前的一个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