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詹何钓鱼”注释、翻译和解说
——列子·汤问
【注释】
①荆:楚国的别名。筱(xiao):细竹。②汩(gu)流:急流。③绝:断。④先大夫:指已去世的任过大夫官职的父亲。⑤蒲且(ju)子:楚国善于弋射的人。⑥振:发,指发射。⑦鸧(cang)鹒(geng):一种黄鹂的别称。⑧放:同“仿”。⑨运:转动。一握:一手握起来叫“一握”。⑩事:从事,做。
【意译】
詹何用单根丝做成钓鱼线,用尖针做成钓鱼钩,用楚地细竹做成钓竿,把米粒剖开作鱼饵,从万仞深渊的急流中钓上了车子那么大的鱼。钓鱼线不断,鱼钩没有拉直,鱼竿也没有拉弯。楚王听到这事感到很奇怪,就找来问问原因。詹何回答说:“我听过世的父亲说过,蒲且子射箭,用弱弓细丝,借助风力发射出去,一箭射中了青云中的两只鸧鹒。这是因为用心专一,用手均匀。我由此而仿照着学钓鱼,学了五年才完全掌握了技巧。当我在河边拿起鱼竿,心无杂念;把鱼线投出去,让鱼钩沉入水中,手用力不忽轻忽重,不为外物所干扰。游鱼看到我下的诱饵,像沉在水中的灰尘,像水中会聚的泡沫,毫不犹豫地吞了下去。这是我能够用弱小的东西制服强大的东西,由轻的东西得到重的东西的原因。要是大王治理国家真能做到这样,那么天下就可以控制在你的掌心里,还需要操心什么呢?”楚王说:“很好!”
【解说】
詹何钓鱼的方法是极为罕见的,常常连想也不会想到。可他偏偏想到了,而且一钓就钓着了大鱼,其奥秘就在于他顺应了自然,心无杂念,练就一种似钓非钓的功夫。普通人之所以达不到这种境界,就是因为世人功利性太强,做事往往被其它种种杂念缠绕,使得心态浮躁,当然无法用心一致,臻于至境。詹何的经验告诉我们,无论是射箭、钓鱼,还是其它,都要高度集中精力,心无挂碍,专心致志,顺乎自然态势,排除外物干扰,让自己融化于客体,让客体悬浮于心中。这样,也就不在乎用哪种具体方式,总能做到“以弱制强,以轻致重”。列子认为治国若能做到这样,“则天下可运于一握。”其实以此类推,有这种物我合一的心态,“以弱制强,以轻致重”的方式,什么事不能 “运于一握”呢?
【相关名言】
淡然虚而一, 志虑则不分。
——郑侠
人的智慧就是积聚了所有人的经验,不断聚合、选择,及整理它本身的一种材料。
——法国·卢梭
-
伐木 作者: 张镛 【本书体例】
-
此诗的作者是一位皇帝和一位僧侣。据《庚溪诗话》,“唐宣宗微时,以武宗忌之,遁迹为僧。一日游方,遇黄檗禅师(按:据《佛祖统纪》应为香严闲禅师。因宣宗上庐山时黄檗在海昌,不可能联句)同行,因观瀑布。黄檗曰:‘我咏此得一联,而下韵不接。’宣宗
-
战国末期是中国学术史上的一个收获季节,各种带总结性的学术著作纷纷问世,《非十二子》就是其中最为系统的一篇。
-
【生卒】:1887—1964【介绍】: 英国女诗人、文艺评论家、英国的象征派*作家。她生于约克郡斯卡伯勒的一个贵族家庭。1916-1921年与兄弟
-
【解题】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关中地区闹饥荒,民不聊生。这年秋天,杜甫弃官到秦州(现甘肃天水市),又辗转经同谷(现甘肃成县)到了四川。在亲友的帮助下,杜甫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建起了一座草堂,过上
-
李咸用妾命何太薄, 不及宫中水。时时对天颜, 声声入君耳。这首诗,在唐代的宫怨诗中
-
关于成才之道|逆境|在贫困和屈辱中成长的狄更斯的作文论据素材
成才之道·逆境·在贫困和屈辱中成长的狄更斯 狄更斯幼年,家境十分贫寒。他父亲因负债累累,无力偿还,被关进监狱,10岁的他也被迫住进监狱。小小的年纪便饱经了羞辱和辛酸的生活折磨,监狱里的阴森恐怖,在他的
-
峡内岂无人?所逢非所思。门前亦有客,相对不相知。仰望但云树,俯顾惟妻儿。寝食起居外,端然无所为。东郊萧处士,聊可与开眉。能饮满杯酒,善吟长句诗。庭前吏散后,江畔路干时。请君携竹杖,一赴郡斋期。
-
上宰领淮右,下国属星驰。雾野腾晓骑,霜竿裂冻旗。萧萧陟连冈,莽莽望空陂。风截雁嘹唳,云惨树参差。高斋明月夜,中庭松桂姿。当睽一酌恨,况此两旬期。
-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出处】唐孟浩然《 与诸子登岘山 》 【意思】水落石出,鱼梁洲清浅;天寒木落,云梦泽广袤无边。 【全诗】 《与诸子登岘山》 .[唐].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