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蒙鸠为巢》全文和鉴赏
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
——荀子·劝学
这则寓言是从蒙鸠鸟的遭遇引申出人生哲理。
蒙鸠,又名鹪鹩、桃雀、巧妇鸟。灰色,有花斑,善于编巢。它常取茅草、芦苇、羽毛等材料,用头发丝或麻缕编织鸟巢,鸟巢大如鸡蛋,非常精巧,故人称其为巧妇鸟。鸟巢或造在树林里,或造在芦苇丛中。荀子看到有只蒙鸠编了一个精美完好的巢,却把巢系在苇苕(tiao,芦苇新生的嫩条,顶端开花)上,大风吹来,苇苕折断,鸟蛋摔破了,小鸟也摔死了。荀子感慨地说:“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卵破子死的悲惨结局并非因为鸟巢不完美,而是因为系巢的地方不好,才造成了这种情况。
荀子很强调后天的学习与环境。他从蒙鸠的遭遇中总结出了这样的人生哲理:“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定居必须选择风俗美好的乡里,交游必须接近有道德修养的人士,这便是防止走歪门邪道的方法。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任何人,特别是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都应该接近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的人,才能走上“中正”之道;如果结交下流人物,一天天堕落下去,势必走上犯罪道路,跟蒙鸠因不善选择环境而卵破子死的结局一样悲惨。当然,荀子所说的“中正”,主要是指儒家的“礼”。这种“礼”已不适应今天的时代要求,虽然其中也不乏可以继承的精华。
那么,如何获得“中正”之道呢?那就是学习。劝学篇开宗明义便说:“学不可以已。”学习的途径一是读书,二是接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学莫便乎近其人”。而且这两者是统一的。法国哲学家、数学家笛卡尔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大作家雨果也说:“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熔化。”
这则寓言的意义也可以从其他方面引申。蒙鸠编巢费了力,但结巢的地方不对,可以比喻基础不牢,一切努力都是白费;也可以比喻对人生道路的选择,所谓“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百年空”,所谓“良禽择木而栖”,都有这个意思。
荀子文风典厚,喜用比喻。为了阐发“居必择乡,游必就士”的主旨,就一连用了蒙鸠、射干、蓬茅、白沙、兰槐五个比喻,或正反对比,或前后对比,把道理说得很透彻。蒙鸠为巢因具有一定情节,便成了一则寓言。当然,它的情节太简单,在艺术表现上大大落后于孟子和庄子寓言,似乎还停留在早于它一百多年的墨子寓言的水平上,所以荀子在先秦寓言史上地位不高。
-
[元]周权东坡苦守彭城,既治决河,乃修筑其城,作黄楼城上,以临河。以土实制水,因以黄
-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处:《孟子·公孙丑上》,重道
-
徐君宝妻汉上繁华,江南人物, 尚遗宣政风流。绿窗朱户,十里烂银钩。一旦刀兵齐举,旌
-
平明跨驴出,未知适谁门。权门多噂沓,且复寻诸孙。诸孙贫无事,宅舍如荒村。堂前自生竹,堂后自生萱。萱草秋已死,竹枝霜不蕃。淘米少汲水,汲多井水浑。刈葵莫放手,放手伤葵根。阿翁懒惰久,觉儿行步奔。所来为宗
-
嫩叶怜芳抱新蕊,泣露枝枝滴夭泪。粉窗香咽颓晓云,锦堆花密藏春睡。恋屏孔雀摇金尾,莺舌分明呼婢子。冰洞寒龙半匣水,一只商鸾逐烟起。
-
国学名句“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出处和解释
【名句】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语出三国李康《运命论》。树木高出丛林,狂风就会将它摧断;土堆凸出堤岸,急流就会将它冲刷;品行超出众人,人们就会将他非议。几句话指斥了
-
《道之在人,犹水之在地也.人之求道,犹之掘地而求水也.然则水无不在地,人无不载道也审
《道之在人,犹水之在地也。人之求道,犹之掘地而求水也。然则水无不在地,人无不载道也审矣。而谓水有不流,道有不传可乎?顾掘地者,或弃
-
行行重行行, 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 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 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 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 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 游子不顾反。 思君令人老, 岁月忽已晚。 弃捐
-
(明)木公 郡北无双岳①,滇南第一峰。 四时光皎洁, 万古势 ②。 绝顶星河转③,危巅日月通。 寒威千里望, 玉立雪山崇。 【题解】 此诗从雪山的高峻、皎洁两个特征着笔,表现其雄奇、壮丽之美,宛如一幅
-
【原题】:予控免不获命恭读诏书圣训有朕正欲为卿直前枉之语感激思奋始决小草之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