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徐君宝妻》原文与赏析
徐君宝妻
汉上繁华,江南人物, 尚遗宣政风流。绿窗朱户,十里烂银钩。一旦刀兵齐举,旌旗拥、百万貔貅。长驱入,歌楼舞榭,风卷落花愁。 清平三百载, 典章人物,扫地都休。幸此身未北, 犹客南州。破鉴徐郎何在?空惆怅、相见无由。从今后,断魂千里,夜夜岳阳楼。
徐君宝妻,岳州(今湖南岳阳)人,南宋末年被元军所虏。最后以死抗争, 自沉身亡,事迹感人,时闻江南。
上阕从对故国的怀念入手,说南宋时她的家乡汉水至长江一带原是商业经济繁荣的重要地区,文化也相当发达,江南(实指南宋)的人物风情,都还保持着北宋时宣和、政和(均为宋徽宗年号)时的繁华昌盛气象。女词人追忆往昔,在岳阳一带“绿窗朱户”,十里珠帘,帘钩银光灿烂,仕女齐齐楚楚。往日的情景越是美好,就越反衬出元军的残酷,今日的凄凉;往日的情景越是清晰,就越表现出词人的深情,今日的悲痛。这些回忆真实自然,充满感情,为下面作了强有力的铺垫。
紧接着是“一旦刀兵齐举”,百万凶如猛兽的元军,长驱直入,席卷大江两岸,于是“歌楼舞榭,风卷落花愁”。“风卷落花愁”一句,用比喻套拟人的手法,把元军的残暴无情,南宋军民的骤然摧折,千百万人民的痛苦悲愁都十分形象深刻地表现了出来,而且与上面的繁华景象,恰成一个强烈的对比,含意也就更深刻了。
下阒承上,进一步写元军暴行。宋朝三百多年的清平世界,文明的制度和珍贵的文物,在元人野蛮的铁蹄下“扫地都休”全都完蛋了。
国家的命运如此,一个弱女子又怎能逃脱厄运!千千万万人民都成了牺牲品,幸好我还没有被虏掠到北方去,还能客居杭州,这到底还是故国的江南故都啊!眷恋故国之情,隐隐可见。
然而厄运到底是逃脱不了的,夫君徐郎今何在?我们还能破镜重圆否?这一句巧妙地运用徐德言娶陈后主妹乐昌公主的典故。因为陈国衰败,徐德言对妻子说:“以君之才容,国亡必人权豪之家。”于是破镜各执其半,约定他年一旦如此,就在正月望日卖于都市。陈亡,乐昌公主被杨素所夺,公主依约,终于重圆。这个典故和女词人的遭遇极其相似,恰巧丈夫又都姓徐,用得非常贴切自然,丝毫不令人感到是在“掉书袋”。只是女词人不可能有重圆的结局了,所以“空惆怅、相见无由”。她决心以死明志,这种忠于故国、忠于爱情的坚毅勇敢的精神和义无反顾的坚决反抗令人肃然起敬。
结句更是无限深情,动人心弦。女词人说我生不能回归故里,死后孤魂也要夜夜飞渡千里,回到岳阳楼来,与夫君梦中相见。岳阳楼在岳阳城西门上,面对洞庭湖,女词人以此借代自己的故乡。声声血泪但字字铿锵。
-
秋气集南涧,独游亭午时。回风一萧瑟,林影久参差。始至若有得,稍深遂忘疲。羁禽响幽谷,寒藻舞沦漪。去国魂已远,怀人泪空垂。孤生易为感,失路少所宜。索寞竟何事,徘徊只自知。谁为后来者,当与此心期。 作品赏
-
书名。北宋初年工匠喻皓所著。全书三卷,今已散佚。沈括《梦溪笔淡》摘有该书一部分内容。其中关于木结构建筑比例可分上、中、下的“三分法”观点,深得后人赞许。书中规定屋架尺度以梁的跨度为准,阶基高度以柱高为
-
《先秦散文·战国策·苏秦止孟尝君入秦(齐策三)》原文鉴赏
-
晨兴步北林,萧散一开襟。复见林上月,娟娟犹未沉。片云自孤远,丛筱亦清深。无事由来贵,方知物外心。
-
《用人者,取人之长;教人者,去人之短》 用人,应当利用他的长处;教人,应当帮助他去掉缺点。清·魏源《古微堂·学篇》:“用人者,取人之长,避人之短;教人者,成人之长,去人之短也。惟尽知己之所短而能去人之
-
夜雨剪残春韭。明日重斟别酒。君去问曹瞒。好公安。试看如今白发。却为中年离别。风雨正崔嵬。早归来。
-
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原文|翻译|赏析诗词原文-翻译-鉴赏-阅读理解答案
辛弃疾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
-
粉壁为空天,丹青状江海。游云不知归,日见白鸥在。博平真人王志安,沉吟至此愿挂冠。松溪石磴带秋色,愁客思归坐晓寒。
-
【原题】:送艾太仆六十韵(太仆以乙科为郎,论江陵起复戍,起南鸿胪)
-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出处】 唐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 【译注】熊在怒吼,龙在长鸣,岩中的泉水在震响,使森林战栗,使山峰惊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