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人由其诚,教人尽其材”注释、译文和感悟
注释
①呻:吟念。②占毕:简册,指课本。③讯:告诫。④数:多,快。⑤佛:通“拂”,违背。⑥隐:苦痛,这里指厌恶。
译文
现在的老师,只会照本宣科,只顾灌输,速度又太快,不管学生能否接受,不能激发学生主动诚心地思考问题,教育学生又不能因材施教;教师的方法违背情理,学生的疑惑也不得其解。这样,结果学生就会厌恶学习怨恨教师,对于学习感到艰苦又不觉得有什么好处,即使学完学业,也会很快忘记。教育之所以不成功,就是这个原因吧。
感悟
两千多年前的圣贤们已经明察到填鸭式教学的弊端。当教育变成一种僵化的形式和心理的负担,教师与学生都为了完成各自的任务而疲于应付时,教育失败的命运已经注定,酿成的恶果会让个人、家庭、国家和社会不堪承受。
-
名言: 慧者心辩而不繁说, 多力而不伐功。此以名誉扬天下。 注释: 慧: 聪明。辩: 善于谈说。伐: 自夸。 句意: 聪明的人把自己的能言善辩藏在心里, 而不是嘴上滔滔不绝; 有能力的人不标榜自己的贡
-
鸲鹆 ① 之鸟,出于南方。南人罗而调其舌 ② ,久之,能效 ③ 人言。但能效数声而止,终日所唱,惟数声也。蝉鸣于庭,鸟闻而笑之。蝉谓之曰:“子能人言,甚善。然子所言者,未尝言也。曷 ④ 若我自鸣其意哉
-
(1)名词性短语 是指以名词为主体,性质和作用与名词相同的短语。它包括偏正短语、方位短语、“的”字短语等。 例如:咱们自己 收获的季节 (2)动词性短语 是指以动词为主体,性质和作用与动词相同的短语。
-
【原文】 不窥①密②,不旁狎③,不道旧故④,不戏色⑤。 【出处】 《礼记·少仪》。 【注释】 ①窥:暗中察看。②密:秘密
-
五十年来思虑熟,忙人应未胜闲人。林园傲逸真成贵,衣食单疏不是贫。专掌图书无过地,遍寻山水自由身。倘年七十犹强健,尚得闲行十五春。
-
如果抹去一部分怨恨你可以视为我的亲人如果彼此心有灵犀黑夜便沦为白昼宇宙浩渺不知哪片云彩会突然降雨给愈加干裂的土地以滋润与萌发远眺与
-
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东风未肯入东门,走马还寻去岁村。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
齐鲁夹谷之会 (定公十年) 【题解】 “夹谷之会”是齐、鲁两国国君一次重要的双边会谈。孔子临危受命,担任鲁国的傧相,他精通礼
-
绿野芳城路,残春柳絮飞。风鸣骕骦马,日照老莱衣。洛苑鱼书至,江村雁户归。相思望淮水,双鲤不应希
-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出处】唐白居易《 观刈麦 》 【意思】如今我有什么功德呢?竟 不用干农活。我享受三百石的官薪,年 终还有余粮。想到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