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咏《终南望余雪》原文|赏析|鉴赏|解读|意境
祖咏终南望余雪
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在浩如烟海的唐诗之中,这是一首咏雪的名篇。在短短20个字里,诗人以他独特的感受,巧妙的构思,简洁的语言,把远在60里之外的终南山上的余雪,写得神形毕现,光彩照人。尽管祖咏存诗只三十余首,但本篇却成为千古传诵的佳构。
这首诗之所以广泛传诵,至少有两个原因。一是诗人创作态度严肃认真,一丝不苟; 二是在审美意蕴和艺术表现上有其鲜明特点。
据唐诗纪事卷二十记载,本篇乃祖咏在长安应试时所作。按当时试帖诗规定,考生应该完成的至少是一首六韵十二句的五言排律 (如钱起那篇著名的省试湘灵鼓瑟),而祖咏却只写了这四句就交卷了。人家问他下半首,他回答说:“意尽。”即诗意已表达完满,没有多余的话了。严肃认真的态度,于此可见。“意尽”之说,也就成为千古佳话。编就于盛唐天宝十二年 (753) 的河岳英灵集,在入选祖咏的六首诗中,就有这首绝句。编者殷璠说祖咏:“剪刻省静,用思尤苦。气虽不高,调颇凌俗。”讲的就是作者写诗时的甘苦用心和语言的简洁精炼,有自己独到之处。“文贵约而指通,言尚省而趋明。”“玉少石多,多者不为珍; 龙少鱼众,少者固为神。” (王充论衡· 自纪) 作者充分掌握“以少少许胜多多许”的艺术辩证法,所以这首诗才获得成功。
这首诗的构思很有特色。题曰:“终南望余雪。”其中关键是一“望”字。“望”,就要有一个立足点。立足于何处? 在长安城中,而非终南山上。但诗人所写,又非终南全貌,而只写其一个“雪”字。此“雪”,既非欲下未下之“雪”,亦非扯絮抛棉,纷纷扬扬之“雪”,而是雪后残存之“余雪”。题中五字,实际上已将诗中所写囊括无遗了。
起句:“终南阴岭秀。”此五字暗点诗人身在长安 (今陕西西安),放眼南山,故先作全景之概括。“终南”,在长安之南,从长安遥望,只能见其山北; 北为阴,故曰“阴岭”。“秀”,指山色的秀丽,山势的秀拔。下面,“积雪浮云端”与“林表明霁色”二句,也就是“秀”字的注脚。
第二句“积雪浮云端”中的“积”字是静止的,而“浮”却是动态的。就句意看,这句说: 终南山背阴面的积雪越积越厚。已经堆积到浮云顶端上面去了。“端”,在此指浮云的上层。这样一来,“积雪”便和“浮云”交融在一起,很难分出哪里是积雪,哪里是浮云了。于是,终南山也从静态变成富有动感。诗也由此被写活了。这一句,不能只简单理解为形容雪厚山高,上与云齐。
“林表明霁色”,又从积雪写到山上的林木。“林表”即树林的表层,上层。“明”,一般用作形容词,而此处却当动词用,即闪耀、辉映之意。“霁色”,雨雪之后的阳光。王勃滕王阁序:“虹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所写是秋雨,祖咏写的却是冬雪。但不论是雨后初霁,还是雪后初晴,空气被雨雪滤过,尘灰消失,透明度增强,因此,阳光也格外鲜明耀眼。所以,当斜阳把余耀洒向树林上层表面之时,加之以积雪的辉映、反射,那雪光与霞光交织在一起,因而更加光洁刺眼了。这一句是通过光线与色彩来形容“余雪”的。
最后,以“城中增暮寒”结束全篇。“城中”,即长安城内。“暮”,薄暮时分。“寒”,写体肤之感。“寒”字用得极妙,它把60里之外终南山的积雪跟长安城内的居民紧密联系起来。其中有三层含义: 一、写出了“下雪不寒化雪寒”这一自然现象; 二、写出了积雪与寒冷之间的内在关系,写出了诗人从视角感受到心理感受之间的转化; 三、写出了诗人对长安贫苦百姓的同情,与罗隐雪中之“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此诗却引而不发。
这首诗艺术上有三点值得注意。一是遗貌取神,诗人着重写雪的气势,色彩,神韵,而不绘其面目,形态,但其形态却尽在句中。二是构思巧妙,次第井然,章法不苟,句句紧扣题意。三是语言省净,含蓄深厚,给读者留有广阔再创造的空间。“意余于辞,虽浅而深; 辞余于意,虽工亦拙。” (吴雷发说诗管蒯) 看来,诗人只写四句而把其余八句全都省略了,这正是他高明之处。
王士祯在渔洋诗话卷上,把本篇和陶渊明的“在目皓已洁”、王维的“积素广庭宽”与韦应物“门对寒流雪满山”并称为咏雪“最佳”之作,是很有见地的。他还在卷中列举中唐诗人阎济美试天津桥望洛城残雪一诗与本篇相比较。阎诗曰:“新霁洛城端,千家积雪寒。未收清禁色,偏向上阳残。”王士祯说:“主司览之,称赏再三,遂唱过。二事绝相类,题韵皆同。”但他却未说明二诗之间的关系。实际上阎诗是从本篇脱化而来的。
-
一声鸣雁破江云,万叶梧桐卷露银。我自飘零足羁旅,更堪秋晚送行人。
-
作者: 谭子泽 【本书体例】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鉴赏大全语音,内容包括有声古诗词大全,有没有比较全的诗词大全,有赏析,有语音朗读的,古诗300首翻译及赏析。《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萍。”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萍。 【出处】唐杜审言《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 【意思】春和气暖,催得黄莺欢快地鸣唱,明 媚的阳光促使水中浮萍转绿。诗人以春催黄莺,黄莺欢唱; 东风送暖, 浮萍变绿的描
-
阆苑年华永,嬉游别是情。人间三度见河清。一番碧桃成。金母忍将轻摘。留宴鳌峰真客。红[犭龙]闲卧吠斜阳。方朔敢偷尝。
-
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使君 韩愈 荆山已去华山来, 日出潼关四扇开。 刺史莫辞迎候远, 相公新破蔡州回。 韩愈诗鉴赏 这首诗写在淮西大捷后作者随军凯旋途中。
-
秦观这是又一种回文诗,从圆环的右上角读起,每句重迭前句三至四字,形成一首七绝:赏花归去马如飞,去马如飞酒力微。酒力微醒时已暮,醒时
-
《牛山沾衣》出处、释义和例句 【出典】《晏子春秋·内篇谏上》:“景公游于牛山,北临其国城而流涕曰:‘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艾孔、梁丘据皆从而泣。晏子独笑于旁。公刷涕而顾晏子曰:‘寡人今日游悲,孔与据皆
-
罗隐《英雄之言》 物之所以有韬晦者,防乎盗也 1 。故人亦然 2 。 夫盗亦人也,冠履焉,衣服焉 3 ;其所以异者,退逊之心,正廉之节,不常其性耳 4 。视玉帛而取之者,则曰牵于寒饿 5 ;视家国而取
-
咸宁英气似汾阳,夜饮军容出红妆。不须缠头万匹锦,知君未办作吕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