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梦得《夜游西湖纪事》原文|赏析|鉴赏|解读|意境
叶梦得夜游西湖纪事
叶梦得
景修与吾同为郎,夜宿尚书新省之祠曹厅,步月庭下。为吾言: 往尝以九月望夜,道钱塘,与诗僧可久泛西湖,至孤山已夜分。是岁早寒,月色正中,湖面渺然如溶银。傍山松桧参天,露下叶间,薿薿皆有光; 微风动湖水晃漾,与林叶相射。可久清癯苦吟,坐中凄然不胜寒,索衣无所有,空米囊覆其背。为平生得此无几,吾为作诗记之云:
霜风猎猎将寒威,林下山僧见亦稀。
怪得题诗无俗语,十年肝鬲湛寒辉。
此景暑中想象,亦可一洒然也。
本篇选自 避暑录话,是一篇随笔式的山水游记,然而所记西湖美景并非亲身所历,而是友人之言,生动细致,历历在目,颇为难得。
全文分三段。第一段,写友人张景修 (名敏叔) 当时正与作者同官尚书省为郎官,夜里在新盖的尚书省祠曹 (宋代属尚书省礼部,掌管天文、祭祠、医药等) 办公处值班,一起在庭前月下闲步。这一段文字是引子,引出友人谈昔日西湖夜游之事。
第二段,是 夜游西湖纪事的正文。这一段文字写出游西湖的时间、人物,并描绘了霜夜月下西湖之美景。全段抓住一个“静”,一个“寒”字,用“清露不胜寒”着意烘托。在时间上,不仅点明是9月 15日夜晚,不是7月 15日、8月 15日,而且又加以“是岁早寒”,强调了“寒”字。并且写“至孤山 (西湖之滨,上有北宋诗人林和靖墓) 已夜分 (半夜)”从而渲染了“静”。作者笔下的西湖夜景: 寒月中天,清辉尽洒; 烟波浩渺,亮如白银; 近岸松桧参天,露水融融泄泄凝于叶上,在月光下闪闪发亮; 清风拂来,水波荡漾,潋滟的湖光与树叶上晶莹的露珠交互激射。整个月夜,显得如此清寒静谧又空灵剔透。描写西湖夜景着笔不多,但却抓住了秋夜月下景物特征,注意景物之间的关系与相互作用,从而创造了一个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交织的优美境界——蟾光熠熠,银波荡漾,清风徐来,枝叶婆娑,寒露凝叶,晶珠流转。这寥寥几笔与苏轼的 记承天寺夜游有异曲同工之妙。苏轼写“月色入户,欣然起行。……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是写月下庭中景物,文字精练生动,描绘出一幅月光如水,树影婆娑的美景。
此段笔墨更奇者是人物,作者以白描手法刻画的人物——可久和尚,亦抓住“清癯”的特点。写他“清癯苦吟,坐中凄然不胜寒,索衣无所有,空米囊覆其背”,这清瘦清瘦的形象,苦吟的行止,“凄然不胜寒”的神态,与那浩渺银波,寂静的月夜,一叶扁舟的背景多么协调,它构成了一个清空、隽冷的境界。文中诗:
霜风猎猎 (风声) 将 (助) 寒威,
林下山僧见亦稀 (不易见)。
怪得题诗无俗语,
十年肝鬲 (肺腑) 湛 (清) 寒辉。
为全文景物清寒意境与山僧高雅的品格更添上了点睛之笔。
第三段,对张景修所述之景,又加以概括,说:“此景暑中想象,亦可一洒然也。”将此文此景视作溽暑驱炎招凉之用,堪称落想奇绝。此亦作者赞许之笔,文章至此戛然收束,富有言有尽而意无穷之妙。
-
妇人遭遗弃后的哀诉。 江有汜,(一) 大江还有那分流, 之子归,(二) 新人嫁来喽, 不我以。(三) 你不要我。 不我以,不要我, 其后也悔! 你可要后悔的啊! 江有渚,(四) 大江还有那支流, 之子
-
古往今来,人们常把鲜花作为人世间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征,民间流传着许多“惜花致福;损花折寿”的故事。《灌园叟晚逢仙女》也属于这类故事,不过,它跟一般只是表现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故事不同,具有浓厚的神话和童
-
《塞上曲》是中国唐代诗人戴叔伦的作品,描写了边塞边疆的景色和边民的艰苦生活。全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抒发,表现了对祖国边疆的深情和忧虑。作者描绘了边塞的苍茫壮美,同时也表达了对家国忠诚的情感。诗中用典也丰富多样,既有典故,又有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和民族诗歌的影子。通过这种手法,作者将他个人的情感融入了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中。这首诗通过优美的语言和独特的艺术手法,抒发了一种壮怀激烈、催人奋进的激情,使人们深刻体味到边疆的危机和边民的艰难生活。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试题史上最难,内容包括世上最难的古诗题和答案,关于古诗的知识竞赛题最难的,关于古诗的知识竞赛题最难的。1《天净沙.秋思》是一首小令,作者是元代的( )2龚自珍《己亥杂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句中“红”是指( )3“、莫愁前路
-
作者: 王复兴 【本书体例】
-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作品赏析【注解】:1、永夜句:意谓长夜中唯闻号角声像在自作悲语。永夜:
-
高文会隋季,提剑徇天意。扶持万代人,步骤三皇地。圣云继之神,神仍用文治。德泽酌生灵,沉酣薰骨髓。旄头骑箕尾,风尘蓟门起。胡兵杀汉兵,尸满咸阳市。宣皇走豪杰,谈笑开中否。[肃宗也。]蟠联两河间,烬萌终不
-
《吴组缃菉竹山房》原文阅读|主旨理解|赏析|读后感 吴组缃 阴历五月初十日和阿圆到家,正是家乡所谓火梅天气:太阳和淫雨交替迫人,那苦况非身受的不能想象。母亲说,前些日子二姑姑托人传了口信来,问我们到家
-
作者: 张俊山
-
诗歌理论 诗歌理论种类繁多,很难按照某种绝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