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小说之《灭蝗》全文、注释和翻译
开元1初,山东2大蝗。姚元崇请分遣使捕蝗埋之。上3曰:“蝗,天灾也,诚由不德而致焉。卿请捕蝗,得无违而伤义乎?”元崇进曰:“臣闻大田4诗曰‘秉畀炎火’5者,捕蝗之术也。古人行之于前,陛下用之于后。古人行之,所以安农;陛下行之,所以除害。臣闻安农,非伤义也。农安则物丰,除害则人乐,兴农去害,有国之大事也,幸陛下熟思之。”上喜曰:“事既师古,用可救时,是朕6心也。”遂行之。时中外咸7以为不可,上谓左右8,曰:“吾与贤相讨论已定,捕蝗之事,敢议者死!”是岁所司结奏捕蝗虫凡百余万石9,时无饥馑,天下赖焉。
选自郑綮开天传信记
注释
1.开元:唐玄宗的年号。
2.山东:即太行山以东,今山东河北一带。
3.上:即皇帝。
4.大田:诗经中诗篇名。
5.秉畀炎火:就是烧草灭蝗。
6.朕:皇帝的自称。
7.咸:全,都。
8.左右:即身边的近臣。
9.石:古制十斗为一石。
释义
开元初年,山东一带大闹蝗虫灾害,姚崇向皇上请求派人到各地展开灭蝗工作。但唐玄宗说:“蝗虫是天灾,是由于我们的德行不好,所以上天降灾给我们。现在你请求灭蝗,是不是违背天意不够仁义呢?”姚崇说:“我读过诗经·大田篇,诗中说,烧草灭蝗,是捕捉蝗虫的好办法。古人用过,现在我们可以试试。古人这么做了,是为了安定农民,现在陛下灭蝗灾,除了无损于仁义之外,农民会安居乐业,物产会丰富。蝗灾消灭,百姓会富足快乐,请陛下仔细考虑一下。”玄宗听了高兴地说:“既然是学习古人的方法,又可以救灾,正遂我的心意。”但是朝廷上下的大臣都认为不能这么做。唐玄宗就对他身边的官员们说:“这事我与姚崇已经决定了,如果谁再有异议,我就判他死刑。”结果,这一年,据朝廷统计,捕捉的蝗虫有百余万石,而天下没有出现饥荒,却因为灭蝗而农业丰收。
-
《先秦散文·庄子·【附录】·《庄子》杂说(节录)》原文鉴赏
-
我家一直有节俭的传统,奶奶的节俭来自我的老奶奶。 奶奶说:“我刚过门的时候,就承担起为家里做饭的任务。每当我挖米的时候,我婆婆就
-
【原题】:石门竹生岩下拳曲无取众方笑之蹈元乃独讽咏嘉叹吒物兴怀有古人之风辄用韵以广其志
-
《人之于学,避其所难而如为其易者,斯自弃也已.夫学者必志于大道,以圣人自期,而犹有不
《人之于学,避其所难而如为其易者,斯自弃也已。夫学者必志于大道,以圣人自期,而犹有不至者焉?》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
-
《梅花·梅花引》咏梅花诗鉴赏 刘均国千里月,
-
《心术》是《权书》中的第一篇,有“序”的作用。《权书》是苏洵精心结撰的一部著作,共十篇。权,有权变、变通的意思,《权书》中阐述了作者主张“顺应世变、因事制宜”的思想。
-
一樽聊接故人欢,百岁堪嗟鬓渐残。莫见白云容易爱,照湖澄碧四明寒。
-
《其二》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和有家不能归的愁苦之情。 诗的前两句写景,江水碧绿,江上的飞鸟显得更加洁白如雪,山峦青翠,花儿红得似燃烧的
-
出临皋而东骛兮,并丛祠而北转。走雪堂之陂陀兮,历黄泥之长坂。大江汹以左缭兮,渺云涛之舒卷。草木层累而右附兮,蔚柯丘之囱蒨。余旦往而夕还兮,步徙倚而盘桓。虽信美而不可居兮,苟娱余于一眄。余幼好此奇服兮,
-
玉女捣仙衣,夜下青松岭。山深风霞寒,月杵遥相应。露踪杳可寻,片石秋光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