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均国《梅花引》咏梅花诗赏析
梅花·梅花引咏梅花诗鉴赏
刘均国
千里月,千山雪。梅花正落寒时节。一枝昂,一枝藏。清香冷艳,天赋与孤光。孤光似被珠帘隔,风度烟遮好颜色。粉垂垂,玉累累,先春挺秀,不管百花知。似霜结,与霜别。莫使幽人容易折。短墙边,矮窗前,横斜峭影,重迭斗婵娟。黄昏惯听楼头角,只恐听时零乱落。醉来看,醒来看,萦绊丽人,潇洒倚阑干。
本词基本上是用赋的笔法来描绘月下梅花的各种样态。“千里月,千山雪。梅花正落寒时节。”是为梅花的生长开放描绘一个大的背景。为下文创造了总体基调。在那满天月光的笼照之下,千山万岭白雪皑皑,梅花正是在这严寒的季节里开放。“落”是始的意思。“一枝昂,一枝藏”写梅花的姿态,有的树枝高高扬起,象雄伟的武士傲然挺立,迎霜斗雪;有的树枝则藏了起来,象个羞答答的少女怕被人瞧见。“清香冷艳,天赋与孤光”两句写梅花的味与色。淡淡的香气沁人心脾,略带寒意的色彩洁白淡雅,微露光泽,好象是天公格外赋与的一般。以下两句既紧承上文又暗接首句,描绘梅花在月色之下的朦胧美。远远望去,月光轻柔地洒下银辉,天地之间灰灰濛濛,仿佛披上了一层轻薄而又透明的柔纱,那万朵梅花也宛如隔着薄而透明的帘幕,又好象被轻淡的烟气笼罩着一般,梅花那种若隐若现,朦朦胧胧的样子尤为好看。“纷垂垂,玉累累”二句互文见义,写梅花的近观景色,粉白色的花朵似洁白的美玉那样晶莹润泽,密密麻麻地结满枝头。她不等春神的来到而挺拔生长,也不管百花君子是否知晓就独自绽开。她是由于有美好的心灵来向人间默默奉献的,并不需要什么荣誉与赞美。
上片重点是从各个角度写梅花的外貌,下片则转向对其内在品格的刻画上。“似霜结,与霜别”是说梅花的外貌与晶莹的凝霜相似,但其内在本质却迥然不同,因梅花有暗香,有内在的气质和神韵,所以她招来了人们的喜爱。梅与霜的区别就在于“莫使幽人容易折”,霜寒梅香,前者令人生厌,而后者则因其高洁的品格而经常被人们折来激赏。此句暗转,由下句开始既写梅花也写爱梅赏梅的女子,把梅花与美人结合在一起来写。“短墙边,矮窗前,横斜峭影,重迭斗婵娟。”是写在佳人窗前的梅花,那横斜俊俏的枝干,那重重迭迭的花朵好象在逗引着室内的那位多情的美貌女郎。梅花的倩影冰魂引起了她的感伤。她习惯地去听在黄昏之时从城头上传来的凄厉的画角声。而画角所吹奏的悲伤凄惋的“梅花弄”的曲调更刺痛了她的伤心之处,那伤心的泪水又要“零乱落”了。“画角”是一种古代乐器,出自西羌。状如竹简,本细末大。用竹木或皮革制造而成,在外表往往加以彩绘,因而得名。发声哀厉高亢,军中多用之。本词的“画角”所奏当是“梅花弄”的曲调,这样才与全词的意旨相合。汉代就有“梅花弄”的乐曲,是一种哀伤凄惋的曲调。最后几句写女子听乐后孤独感伤的情怀。她在醉态之中来看梅花,清醒的时候也来看梅花,因为只有对窗前这几枝“横斜峭影”的梅花才可排遣一下自己的烦忧。也只有这几枝通晓人性的梅花才能紧紧吸引住丽人,“萦绊”着丽人的心曲,使她潇洒地倚在栏干之上,来观照这几枝多情的花朵。花和人交相辉映,构成了一个优美的艺术境界。于此可以看出,本词的最后一部分花中有人,人不离花,花通人性,人悟花心。“倚阑干”的既可是那位美女,也可以是梅枝。真正达到了不即不离,令人回味无穷的境界,确是词中上品。
-
【原题】:次韵文老使君宗兄见赠近体佳什两篇仆与公别四十余年一旦邂逅情著於辞
-
“结发为妻子,席不暖君床。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结发为妻子,席不暖君床。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 【出处】唐杜甫《 新婚别 》。 【意思】我和你做了结发夫妻,连床席一次也没能睡暖; 昨天晚上草草成亲,今天早晨便匆匆告别,这婚期岂不是太短,太
-
甲寅派,是继学衡派以后,起来同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相对抗的又一个复古守旧派,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章士钊。 章士钊(19881973),字行严,湖南长沙人。早年在日本留学的时候,信奉求学救国论,因此,他虽与
-
【名句】夫治世 ① 不得真贤 ② ,譬犹 ③ 治疾 ④ 不得真药也。 【注释】①治世:治理国家。②真贤:真正的贤才。③譬犹:如同。④治疾:治
-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出处】唐李白《送友人》 【译注】挥着手,你便从此离去,我 们那两匹马也不禁萧萧悲鸣。兹(zī): 此。萧萧:马叫声。班马:离群的马。 班,别。 【用法例释】用以形容
-
滞雨长安夜,残灯独客愁。 故乡云水地,归梦不宜秋。 羁旅客愁是唐代为仕途生计奔波的诗人经常描写的题材。这首五绝写作者滞雨长安客居,夜深灯残,独客无伴,而辗转思乡情状。中晚唐时期有不少描写秋夜残灯的思乡
-
林下提壶招客醉,溪边杜宇劝人归。可怜白酒青山在,不醉不归多少非。
-
匏有苦叶 作者: 张海洲 【本书体例】
-
论“爱祖国” ◆ 海 涅 “老兄!我奉劝您别叫我在您的商标上画个黄金的安琪儿,而让我画上一头火红的雄狮。我已经画惯了红狮。您会
-
《孟子·万章下》是中国古代文化名著之一。文章中提到了“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即人们都有同情心。通过描写人们忍受他人痛苦的场景,孟子表达了他对人性的理解和价值观。这篇文献是人们了解孟子思想和中国古代人文精神的重要资料,具有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