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覆屋以瓦,一人覆屋以茅,谓覆瓦者曰:“子之费十倍予,然而蔽风雨一也。”覆瓦者曰:“茅十年腐,而瓦百年不碎,子百年十更,而多以工力之费、屡变之劳也。”嗟夫!天下之患,莫大于有坚久之费,贻屡变之劳,是
【名句】一人覆屋以瓦,一人覆屋以茅,谓覆瓦者曰:“子之费十倍予,然而蔽风雨一也。”覆瓦者曰:“茅十年腐,而瓦百年不碎,子百年十更,而多以工力之费、屡变之劳也。”嗟夫!天下之患,莫大于有坚久之费,贻屡变之劳,是之谓工无用、害有益。天下之愚,亦莫大于狃朝夕之近,忘久远之安,是之谓欲速成、见小利。是故朴素浑坚,圣人制物利用之道也。彼好文者,惟朴素之耻而靡丽夫易败之物,不智甚矣。或曰:靡丽其浑坚者可乎?曰:既浑坚矣,靡丽奚为?苟以靡丽之费而为浑坚之资,岂不尤浑坚哉?是故君子作有益则轻千金,作无益则惜一介①。假令无一介之费,君子亦不作无益,何也?不敢以耳目之玩,启天下民穷财尽之祸也。
【译文】一人用瓦做屋顶,一人用茅草做屋顶,用茅草的对用瓦的人说:“你的费用是我的十倍,但是遮蔽风雨是一样的。”用瓦的人说:“茅草十年就腐烂了,而瓦百年也不会碎,你百年之内就要换十次草,就要增加工力的费用和屡次更换的劳累。”啊!天下最大的祸患,就是有长久的花费,屡次变更的劳苦,这叫做无用的事危害有益的事。天下最愚蠢的事,就是拘泥于眼前的事,而忘记长治久安,这叫做欲速成、见小利。因此朴素浑坚,是圣人制造物品、利用物品的原则。那些喜欢文饰的人,认为朴素可耻而喜欢奢华不结实的东西,这太不明智了。有人问:奢华而又坚固耐用可以吗?回答说:既然坚固耐用,要奢华做什么?如果以奢华的费用作为制造坚固耐用物品的资费,岂不更坚固了吗?因此君子制作有益的东西,费去千金也不怕;做无益的东西,费去一点儿也可惜。又问:假使不用一点儿费用,君子也不做那些无益的东西,这是为什么呢?回答说:不敢以这些耳目的玩好,招来民穷财尽的大祸。
注释
【注释】①介:通“芥”,微小。
-
沈括江南曲新秋拂雨无行迹,夜夜随潮过江北。西风卷雨上半天,渡口微吟含晓碧。城头鼓响日脚垂,天际笼烟锁山色。高楼索寞临长陌,黄竹一声
-
楼这个富于诗情画意的字是中国文学的专利品,尤其是专属于诗的。同一楼字在法文或英文中便只是建筑学上的名词,平凡庸俗,仅仅意味着平房或楼下的反面,不蕴涵任何美感,而楼字在中国文学里是富于诗意的,会引起诸多
-
山有扶苏 作者: 周永才 【本书体例】
-
《葫芦僧判断葫芦案》 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回。清曹雪芹作。脂戚本《石头记》回前诗评道:“请君着眼护官符,把笔悲伤说世途。作者泪痕同我泪,燕山仍旧窦公无。”甲戌本《石头记》于贾雨村判薛蟠案一段,脂砚斋评
-
钱起的家乡在吴兴(今属浙江湖州)。安史之乱后,钱起羁留长安(今陕西西安),难以归家。这首诗是写诗人在长安观秋雁南飞的感受。 此诗首联运用动静交错、点面结合的方法,寥寥数语,点画出一幅秋空雁过图。雁声凄凉,定下了全篇基调。颔联写鸿雁南
-
史料笔记。八卷。清姚元之撰。初刊行于光绪十九年(1893年)。 姚元之,字伯昂,号廌青,又号竹叶亭生,晚号五不翁,生于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卒于咸丰二年(1852年),安徽桐城人。嘉庆十年(18
-
词人对于恋情词,或多依红偎翠的狎挚描写,或多秦楼楚馆的声色描写。白石词则不然,有的只是“美人如花隔云端”的抒情,给人一种可爱慕不可亵渎的高雅感觉。这是因为白石本人用情专一,他除了在词中提到合肥情侣外,没有提过他人。是的,真正刻骨铭心的恋
-
怨诗 作者: 孟郊 【原诗
-
作于:(1933年) 六月二十一日杨铨,字杏佛,民权保障同盟执行委员,1933年6月18日为国民党蓝衣社特务暗杀于上海,20日鲁迅曾往万国殡仪馆送殓。许寿裳《亡友鲁迅印象记》:“是日大雨,鲁迅送殓回去,成诗一首:(
-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 李商隐的诗句
李商隐的这首诗表达了相聚和离别的艰辛。上一句“相见时难别亦难”,意味着即使相聚时难,分别同样艰难。下一句“东风无力百花残”,指的是春天的风无力地刮着,百花凋零。春蚕食尽了桑叶,止于死丝,无再生之可能。燃烧至烛尽灰落,泪水方开始干涸。全诗抒发了作者对离别的不舍和伤感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