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有扶苏》情诗三百首赏析
山有扶苏
作者: 周永才 【本书体例】
【原文】:
山有扶苏(1),隰有荷华(2)。不见子都(3),乃见狂且(4)。
山有桥松(5),隰有游龙(6)。不见子充(7),乃见狡童。
【鉴赏】:
这是一首歌唱爱情的诗,它以戏谑方式表达了少女对少男的倾慕之情。朱熹说这首诗是“男女戏谑之词”(诗序辨说)是十分正确的。歌诗大意是:山上有枝枒四布的大树,水洼开着鲜艳瑰丽的荷花。我怎么就打不着象子都那样飘逸潇洒的美男子,偏偏就碰上了你这个疯疯颠颠的大傻瓜。山上的松树高大、挺拔,水洼有枝叶舒展的红草花。我怎么就找不着象子充那样诚信充实的美男子,偏偏就碰上了你这个狡猾的小冤家。语言风趣,俏骂声中见深情。
全诗二章,以俏骂之词,从不同侧面,表达了少女对少男执着而又热烈的爱。前章,以子都写心中恋人容貌之美。诗以草木起兴,用枝枒繁密纷披的大树喻男子的高大壮美,用亭亭玉立的荷花自喻容貌的娇艳。山之有树,隰之有花,两两相对,引起所咏之事。姑娘尽情地戏谑:“不见子都,乃见狂且。”诗言“不见子都”是反语,分明同心爱的人在一起,怎么能说是“不见”呢?“狂且”,表明男子的爱达到狂颠的程度,甚至显得笨手笨脚,反语出之,形骂而实爱。后章,以子充写心中恋人性情之美。诗歌仍以草木起兴,用松树的坚强、挺拔比喻男子内在品质的高尚,用红草枝叶的舒展自喻柔情的甜美。山有乔松,隰有红草,草木相对,别具一番情韵。姑娘爱犹不及,那能开头斥骂?“不见子充,乃见狡童”,实为反语。诗言“不见子充”,恰恰说明见到了心上的良人。狡童,也不是贬斥之词,以反语出之,表明姑娘非常欣赏恋人心性机敏过人。前后两章,一则敷华,一则敛实,姑娘心目中的偶像真是完美无缺。
这首诗比兴得体,以反语表达深挚、热烈的爱,强调诙谐轻松,富有浓郁的生活情趣,不失为一首好诗。
-
或问:共事一人未有不妒者,何也?曰:人之才能、性行、容貌、辞色,种种不同,所事者必悦其能事我者,恶其不能事我者。能事者见悦,则不能事者必疏,是我之见疏,彼之能事成之也,焉得不妒?既妒,安得不相倾?相倾
【名句】或问:共事一人未有不妒者,何也?曰:人之才能、性行、容貌、辞色,种种不同,所事者必悦其能事我者,恶其不能事我者。能事者见悦 ① ,则不能事者必疏,是我之见疏,彼之能事成之也,焉得不妒?既妒,安
-
浩浩姑苏民,郁郁长洲城。来惭荷宠命,去愧无能名。青紫行将吏,班白列黎氓。一时临水拜,十里随舟行。饯筵犹未收,征棹不可停。稍隔烟树色,尚闻丝竹声。怅望武丘路,沉吟浒水亭。还乡信有兴,去郡能无情。
-
这首《菩萨蛮》,虽然色彩凝艳斑驳、出言扑朔迷离、词气闪烁不定,但细细察之,却颇能回答此问题。
-
《古代兵法散文·宋辽金元兵法·守城录》原文鉴赏
-
韩愈旧事: 宫中有要市外物,令官吏主之,与人为市,随给其直。贞元末,以宦者为使,抑买人物,稍不如本估。末年不复行文书,置白望数百人于两市并要闹坊,阅人所卖
-
娟娟却月眉,新鬓学鸦飞。暗砌匀檀粉,晴窗画夹衣。袖红垂寂寞,眉黛敛依希还向长陵去,今宵归不归?
-
灵飙动阊阖,微雨洒瑶林。复此新秋夜,高阁正沉沉。旷岁恨殊迹,兹夕一披襟。洞户含凉气,网轩构层阴。况自展良友,芳樽遂盈斟。适悟委前妄,清言怡道心。岂恋腰间绶,如彼笼中禽。
-
使君意气凌青霄,忆昨欢娱常见招。细马时鸣金騕褭,佳人屡出董娇饶。东流江水西飞燕,可惜春光不相见。愿携王赵两红颜,再骋肌肤如素练。通泉百里近梓州,请公一来开我愁。舞处重看花满面,尊前还有锦缠头。 作品赏
-
“百花洲上新台,檐吻云平,图画天开。”首三句写总写了姑苏台的高峻的形势。使得整首曲子一开始便有了一种开阔的气势,为接下来的怀想和抒情做好了铺垫。“百花洲上”点明了姑苏台的位置,即在苏州城西南的百花洲上,靠近太湖。苏州是春秋时吴国的都城,
-
《何以报知音,永存坚与贞.》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何以报知音,永存坚与贞。》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处:唐·孟郊《答郭郎中》,良朋贤友类名言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