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雪》
作诗实写则易落板滞,空翻则自见灵动。翻腾之势愈空,题中之意愈透。但不能一味空翻,与题绝不相关,而近于浮泛也。唐诗中韩愈 春雪一首,可谓极空翻之能事矣。(刘公坡学诗百法)
【诗例】
春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解析】
“文似看山不喜平”,诗亦如此。平铺直叙,毫无生气,读来如同嚼蜡。韩愈的春雪采用“空翻题意”法来写,围绕春雪不断翻出新意,赋于春雪以生命和情感,将春雪写活。一首小诗,情感几波几折,耐人寻味。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这两句着意写春。随着新年的到来,人们盼望了整个冬天的新春也随之到来,但这时还没有盛开的鲜花。新年过后,跟着是初春二月的到来,在二月诗人惊喜地发现了春草的萌芽。这两句一抑一扬,抑扬顿挫,波澜起伏。人们盼望春天到来的情绪已酝酿了整个漫长的冬季,到此时已是何等的迫切,虽然新年标志着新春的到来,但仍没有鲜花。这句表达的是一种失望,焦急的心情,为抑。第二句为扬,虽也是说没有鲜花,但换了一个角度,这句表达的心情不是遗憾,而是一种按捺不住的欣喜。这句的“惊”字最耐人寻味,它所表达的不是吃惊与失望,而是诗人为见到这漫长冬季中孕育的草芽破土而出时的惊喜。虽然春天姗姗来迟,但毕竟就要来了!这两句紧扣题中的“春”,写得跌宕起伏,飘逸洒脱。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这两句紧扣题中的“雪”来写,把春雪写得美好而有灵性,饶有情趣。白雪嫌春色来得太迟,于是自己跑到庭院穿树飞花,装点春色。这两句有三层诗意空翻:第一层是翻因为果,本来初春时节,霜雪飞舞,正是“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的原因,可是诗人偏说白雪是因为嫌春色来得太迟,“故穿庭树”飞舞而来。第二层是翻人为物,怨春来迟,这是人的情感,作者赋于了没有情感的雪花以灵性,雪花似乎善解人意,故来欢天喜地,满院飞舞地装点春色。第三层是翻忧为喜,本来是大雪纷飞、春寒凛冽,怨春迟来,伤春无花,真正的春色未来,诗人不免有些怅惘,但这穿树飞庭的春雪不也照样给人以春的气息吗?诗人以雪“作飞花”的欢喜代替“未有芳华”的遗憾,把初春的冷落翻成仲春的热闹。
韩愈春雪的成功,在于立意新颖,想象丰富,能于“春雪”的常景中翻出出人意表的新意,使此诗在同类题材中成为富有新意的佳作。正如刘公坡学诗百法中说的:“作诗实写则易落板滞,空翻则自见灵动。翻腾之势愈空,题中之意愈透。但不能一味空翻,与题绝不相关,而近于浮泛也。唐诗中韩愈春雪一首,可谓极空翻之能事矣。”
-
《上林赋》是一篇古文名篇,描绘了盛唐时期上林苑的美景。文中充满了生动的描写和华丽的修辞,展示了上林苑的繁华壮丽。通过赏析这篇文章,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和对社会繁荣的向往。
-
【原题】:抚州崇仁县玉清观道士黄石老工古篆以他公父书来问字
-
夫以东京胜地,南吕高秋〔2〕。三涂镇而九派分,白露下而清风肃〔3〕。或出或处,人多朝
-
骊山绝望幸,花萼罢登临。地下无朝烛,人间有赐金。鼎湖龙去远,银海雁飞深。万岁蓬莱日,长悬旧羽林。 作品赏析骊山绝望幸,花萼罢登临①。地下无朝烛②,人间有赐金③。鼎湖龙去远④,银海雁飞深⑤。万岁蓬莱
-
◇峰云栈未尝行,图画曾看已可惊。险若登天悬鸟道,下临无地泻江声。折腰莫以微官耻,为政须通异俗情。况子多才兼美行,荐章期即达承明。
-
龟之氛兮,不能云雨。龟之枿兮,不中梁柱。龟之大兮,祗以奄鲁。知将隳兮,哀莫余伍。周公有鬼兮,嗟余归辅。
-
王粲·七哀诗《其一》 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 2 。复弃中国去,委身适荆蛮 3 。 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 4 。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5 。 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 6 。
-
●满庭芳 苏轼 有王长官者,弃官黄州三十三年,黄人谓之王先生。因送陈慥来过余,因为赋此。 三十三年,今谁存者? 算只君与长江。 凛然苍桧,霜干苦难双。 闻道司州
-
有人说,两情相悦的爱情是没有真相的,就像爱情没有对错一样。想在爱情中寻找百分百准确的答案,从产生这个念头开始,你就进入了一个永远走
-
炎光延万里,洪川荡湍濑。弯弓挂扶桑,长剑倚天外。泰山成砥砺,黄河为裳带。视彼庄周子,荣枯何足赖。捐身弃中野,乌鸢作患害。岂若雄杰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