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唐诗之李白《高句骊》原文、鉴赏、赏析和意境解读
李白高句骊
李白
金花折风帽,白马小迟回。
翩翩舞广袖,似鸟海东来。
高句骊,古国名。亦作高勾丽、高丽、高骊。始见于公元6世纪初北魏宣武帝(元恪)正始(504~508),后为卫氏朝鲜所灭。其国都于平壤城。唐代国运兴隆,生产力发达,和邻国文化、商业多有往来。
这首小诗刻画一个栩栩如生的高丽人的形象。诗开头便如北史记载写他缀有“金花”的帽子。“折风”似指前伸的帽檐。从“加插二鸟羽”看,这种帽子轻便、随意,戴起来却又给人以威武、超脱、自由的感觉。这是用帽子来映照人,藉帽子刻绘形象。这个人骑的是白色的骏马。“迟回”,本意迟疑不决,犹徘徊。这里写他骑马而“迟回”,暗示马技娴熟而人也洒脱、自由、悠悠不迫。
后二句写人物更形象化,更活泼多姿。“翩翩舞广袖”,写乐舞者之姿。最后再以联想比喻达到高峰: “似鸟海东来。” “海东”,即海东青,鸷鸟名,雕的一种。产于黑龙江下游及附近海岛。这最后的一笔只是喻其舞姿矫健快捷,力猛如海东青,但人的神采也奕奕如见了。
对高句骊的歌赞,实际有着诗人李白的影子。他一生以大鹏自喻,当理想受到挫折时,也仍想“扶摇直上九万里”。在这个寥寥数笔,写得形神酣畅、虎虎有生气的人物身上,寄寓有李白超脱拔俗的精神,积极向上的理想。“咫尺应须论万里” (杜甫),这首小诗中,我们看到了诗人的胸襟气度和他对异域之人的深厚热爱。这是一首别具情味的作品。
-
全词用赋的铺张扬厉之笔法极力铺叙京城清明时节的节序风光,粉饰出一片虚假的太平繁荣景象。词分上、中、下三片,上片写宫苑中的春景,由内及外;中片写郊外之游,具体描写莺歌燕舞、各色人物游冶欢乐的情形;下片写贵族宅院中的喜庆景象。 上片写春
-
千章杞梓荫云天,樗散谁收老郑虔。喜气到君浮白里,丰年及我挂冠前。令严钟鼓三更月,野宿貔貅万灶烟。太息何人知帝力,归来金帛看赬肩。 作品赏析【原题】:次韵穆父尚书侍祠郊丘,瞻望天光,退而相庆,引满醉吟
-
吾见王侯外戚,语多不正,亦由内染贱保傅,外无良师友故耳。|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吾见王侯外戚,语多不正,亦由内染贱保傅,外无良师友故耳。》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君昔掌文翰,西垣复石渠。朱衣乘白马,辉光照里闾。余时忝南省,接宴愧空虚。一别守兹郡,蹉跎岁再除。长怀关河表,永日简牍馀。郡中有方塘,凉阁对红蓿金玉蒙远贶,篇咏见吹嘘。未答平生意,已没九原居。秋风吹寝
-
慷慨悲歌,豪情万丈,可以入词;小桥流水,也可以入词。这首词以柔美的曲调,表现出男女相怨的私情。 作品虽以大量篇幅写一女子,但是全篇的主题却是表现爱恋这个女子的一位男子的相思之情;女子的形象,仅是在这位男子的想象中出现的。这是词的成功
-
作者: 李谋 【作家简介】德钦哥都迈(1875—1964),
-
王建在贞元(唐德宗年号,785—805)年间曾在幽燕一带度过了十多年的戎马生涯,对边疆战士的生活极为熟悉,十分同情他们的痛苦,这首诗便揭露了唐王朝远征高丽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渡辽水,此去咸阳五千里。”这两句写出征的战士背井离乡,长
-
作者: 孙先科杨卫红
-
《李乐薇我的空中楼阁》原文阅读|主旨理解|赏析|读后感 李乐薇 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 十分清新,十分自然,我的小屋玲珑地立于山脊一个柔和的角度上。 世界上有很多已经很美的东西,还需要一些点
-
鸱鸮 作者: 戎耀文刘二龙 【本书体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