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鸱鸮》情诗三百首赏析
鸱鸮
作者: 戎耀文刘二龙 【本书体例】
【原文】:
鸮
鸮(1)!既取我子,无毁我室(2)。恩斯勤斯(3),鬻子之闵斯(4)!
迨天之未阴雨(5),彻彼桑土(6),绸缪牖户(7)。今汝下民(8),或敢侮予!
予手拮据(9),予所捋荼(10),予所蓄租(11),予口卒瘏(12),曰予未有室家(13)!
予羽谯谯(14),予尾翛翛(15)。予室翘翘(16)风雨所漂摇,予唯音哓哓(17)!
【鉴赏】:
诗序说:“鸮,周公救乱也。成王未知周公之志,公乃为诗以遗王,名之曰
鸮焉”。最早的尚书·金縢也这样说:“武王既丧,管叔及其群弟乃流言于国曰:‘公将不利于孺子。’周公乃告二公曰:‘我之弗辟,无以告我先王。’周公居东二年,则罪人斯得。于后,公乃为诗以贻王,名之曰
鸮”。史记·鲁世家载:“武王崩,周公当国。管蔡、武庚等率淮夷而反,周公乃奉成王命,兴师东征,遂诛管叔,杀武庚,放蔡叔宁淮夷东土,二年而毕定。周公归报成王,乃将诗贻王,命之曰
鸮。”毛亨,郑玄和朱熹都认为
鸮的作者是周公旦,其依据就是尚书·金縢。但是尚书·金縢经近人考证,已定为伪作。史记的记载也是以金縢的记载为据的。根本问题是从诗的内容看,确实与周公讽喻成王之事没有丝毫关系。就诗论诗,
鸮应该是一首民间创作的寓意深刻的诗。它产生的时代应在尚书·金縢之前,才较为真实合理。
全诗共四章。第一章写鸟儿对鸮的斥责警告。你已经抓走了我的孩子们,莫要把我的房屋再毁坏。我辛苦劳碌费尽了心血,为养孩子们自己都累病了!这是控诉,也是悲惨的呼唤。道出了鸟儿养育子女的辛勤和爱抚孩子们的痴情。使人们自然会联想到被剥削被压迫者的沉痛呻吟。在奴隶制社会里,奴隶连人身自由都没有,少得可怜的家产及其子女们,随时会被抢掠去的,这些现象不正是阶级压迫剥削的形象化的反映吗!
第二章写这只母鸟未雨绸缪的情形。她趁天还没有下雨,赶紧加固自己的窝巢,它剥取桑根皮,修补好门子和窗户,自信地认为下面的人们不敢再来欺侮自己了。既写出鸟儿自危自畏,也写出它不惶安息的处境。充满着辛酸与愤怒,也隐含着不屈不挠的意志。
第三章写母鸟惨淡经营的情景。为了修补窝巢,把捡来的茅草积聚起来,修窝筑巢,它的口、爪都累坏了,可是窝巢还是没有修好。写出了母鸟经营家室所付出的辛勤劳动。不正是终日辛劳而不得温饱,陷于疲惫不堪的困境的下层社会的被压迫被剥削者的呻吟般的自述吗!
第四章写修筑窝巢所付出的代价和窝未修好的忧惧愁苦。修筑窝巢累得它羽毛枯焦,尾巴凋敝,但是窝巢挂在高而险的地位,还处在风雨飘摇之中。在这种险恶情势下,吓得母鸟吱吱直叫。不仅写出了母鸟憔悴的模样,还刻画了它的心理,尤其末句逼真地写出了吓得直叫的惶恐不安的声音。
全诗运用拟人化手法,假借一只母鸟作比喻,诉说她遭到鸮的欺凌迫害所带来的种种痛苦。各章均极写母鸟修筑窝巢的艰辛劳累,以衬托猫头鹰的凶狠残暴。诗歌这样来写,正是寓寄着社会现象的不合理,作者深深为此不满,感慨不平。
这是一首通篇用比的纯比体诗歌。这类诗歌在诗经里是比较多的,如螽斯、鹤鸣、硕鼠等。不过它们之间又各有不同。螽斯是以螽斯多子喻人的多子,祝贺人多子多福。鹤鸣是用众多的暗喻强调国家要重视使用人才。硕鼠又与前述两篇不同,它把剥削者比作大土耗子,但还只是人对土耗子说话。而本篇则是鸟对鸟讲话和鸟儿的自述。而且手法上是比喻与拟人相结合。从内容上看,含有很深刻的寓意:作者把一个鸟的生活环境,音容外貌,举动劳作都逼真地描摹了出来。可它又多象是一个人,一个受迫害,受欺凌的人,他诉述自己所受的剥削压迫,他辛苦劳作,抵御迫害……作者用拟人手法巧妙地把人与鸟结合成一体,借物寓人,言在此而意及彼,深刻含蓄地揭示出某种社会生活本质。所以中国诗史称颂说:“鸮实在是一首绝妙的寓言诗。”
这首诗在语言运用方面也很有其特色。在句法上重言和同型句用得较多。开头连用两个“鸮”是为了强化感情,引起注意。第一章末用了三个语助词“斯”字,形成低沉哀痛的感人情调。二、三两章连用八个以“予”字开头的同型句式,既有陈述完备周详的效果,又有加深读者印象的作用。三、四两章运用了排比句式整齐而有变化,造成如泣如诉的悲哀气氛。第四章连用四个叠字:“谯谯”“翛翛”“翘翘”“晓哓”,还运用了迭韵连绵词“飘摇”都收到了形声兼备、形象生动、如闻其声、如见其形的艺术效果。几乎每章末句用五言或六言的句子,不仅能更好地抒其悲叹之情,而且与每章前三句形成对比,形成错落有致的变化。
-
作者: 翟纲绪 【本书体例】
-
作者: 莫渝
-
雄鹄衔枝来,雌鹄啄泥归。巢成不生子,大义当乖离。江汉水之大,鹄身鸟之微。更无相逢日,安可相随飞。
-
雷声隐隐,细雨纷纷。踏着蜿蜒的石阶,走近……走近的是一座山,名龙山,位于京北昌平东南方。山不算高,山腰处有一座名泉,叫白浮泉。此泉
-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 白居易的诗句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上一句:湖东行不足。
下一句:绿杨阴里白沙堤。
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诗句的意思是,我非常喜爱湖东地区的风景,任何走不够的。“绿杨阴里白沙堤”指的是湖东地区美丽的景色,绿杨树的阴影下有一条洁白的沙堤。这句诗描述了湖东地区的自然景色和诗人心中的美好。【诗句】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出处】唐&m
-
思亲自当去,不第未蹉跎。家住青山下,门前芳草多。秭归通远徼,巫峡注惊波。州举年年事,还期复几何。
-
夏丐尊《幽默的叫卖声》原文 《幽默的叫卖声》,本身并非一篇轻巧调侃的幽默之作,而是充满着一种机智犀利的讽喻意味。 此起彼伏的叫卖声,是旧时都市中习以为常的生活现象。作者没有以一种司空见惯的态度听而不闻
-
·侯 白· 隋朝有人敏慧,然而口吃。杨素每闲闷,即召与剧谈。尝岁暮,无事对坐,因戏之曰:“有大坑深一丈,方圆亦一丈,遣公入其中,何法得出。”此人低头良久,乃问云:“有梯出否?”素曰:“只论无梯,若论有
-
泛指那些侧重于直接表达作者对生活的感受,注意于主观抒写的不讲究骈偶押韵的文体。按传统说法,散文是与韵文、骈文相区别的散体文章。广义地说,除了诗、词、曲、赋以外,一切无韵无律的文章,诸如人物传记、回忆录
-
此诗写在镇江渡江时所见所感,宛如一幅清幽淡远的月夜渡江图。首联直接进入诗题,写满天的月色、波涛翻滚的大江和扯满风帆的行船;颔联承前景而展开,写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及联想;颈联则展示了水底鱼龙和天上星斗的两幅图画;尾联写船过镇江后诗人心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