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李贺《南园》
【唐】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注释】
南园:南园是李贺家中读书的地方。吴钩:刀名,刃稍弯。关山五十州:泛指当时藩镇割据地区。凌烟阁:阁楼名,在唐朝首都长安。唐太宗贞观十七年(643),在阁上画了24位开国功臣的像。若个:哪个。万户侯:食邑万户的侯。指很高的爵位。
【鉴赏导示】
李贺,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昌谷(今河南宜阳)人,出身于一个没落的皇家后裔家庭。他少年聪敏,七岁能诗,很早就显露出出众的文学才能,曾受到韩愈等人的赏识。但因其父名晋肃,“晋”与“进”同音,应当避讳,不得举进士。因此,仕途很失意,只做过九品小官奉礼郎,生活穷愁,心情忧郁,加之体弱多病疾,卒时年仅二十七岁。李贺辞官回乡后,在南园读书时曾写下写景咏怀的南园组诗十三首,这是第五首。
【鉴赏】
这首诗,诗人抒发了决心投笔从戎、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同时也流露出求仕不得、怀才不遇的激愤之情。
首句既是泛问,也是自问:大丈夫为何不佩剑带刀,驰骋沙场呢?当时,唐王朝国力开始衰退,黄河南北五十余州的藩镇不再服从朝廷的管辖,吐蕃、回纥又不断地侵犯边境。社会动荡。此时李贺已辞去奉礼郎的职务,在仕途上很失意。这使他转而想通过以军功报国来求取功名,于是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豪情,发出了“男儿何不带吴钩”的诘问。次句“收取关山五十州”气势磅礴,写出了诗人决心从军的目的,字里行间流露出希望实现国家统一的爱国之情。一个“取”字,有轻而易举之意,表现了诗人对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自信。“何不”二字,既表现出诗人从戎报国的坚决态度,也流露出怀才不遇、入仕不得的愤懑情绪。“请君暂上凌云阁,若个书生万户侯”两句,道出了诗人疾呼“带吴钩”的目的,意思是说,请你登上凌烟阁去看看,有哪个读书人曾被皇帝画像封侯呢?言外之意是:只有效命于疆场才能建功立业,当个书生岂能有什么作为?在当时的封建时代里,绘图凌烟阁被认为是最高的荣耀,曾被画像的二十四位功臣皆是在沙场上搏击出来的英雄。显然,诗人之所以呼吁“带吴钩”去效命于疆场,既是鼓励别人,更是鞭策自己能像凌烟阁上的功臣一样建树功名。这里,李贺抒发了旷世之才却不能为世所用的愤慨。
总观全诗,诗人既抒发了身居南园、心系国家,渴望为国效力,干一番大事业的雄心壮志,又表达了诗人想建功立业,改变自己怀才不遇命运的迫切愿望,同时还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对自己不幸遭遇的感慨和不平。全诗气势磅礴,感情激越,直抒胸臆,一气呵成,把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表达得淋漓酣畅。读来给人一种意蕴深长、韵味无穷的艺术感受。
【鉴赏要点】
[1]名句:请君暂上凌云阁,若个书生万户侯。[2]感情激越、气势磅礴。[3]意蕴深长韵味无穷。
-
《魔合罗》全名《张鼎智勘魔合罗》,主要写一桩冤案的形成和平反。 剧首的楔子和第一、第二折写冤案形成的经过,第三、第四折写冤案的重新审理和平伸。在河南府录事司醋务巷居住的李德昌,平时开着个绒线铺过活。一
-
刳木出吴楚,危槎百馀尺。疾风吹片帆,日暮千里隔。别时酒犹在,已为异乡客。思君不可得,愁见江水碧。
-
渔家傲 【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简析】
-
【名句】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注释与译文]此写秋江行舟的感受:江水在重重叠叠的青山中盘旋曲折,似乎已到尽头;然而峰回路转,忽然看见千帆点点,忽隐忽现,由远而近。诗句突出主观心境,叙述曲折,
-
1947年,台北发生了国民政府镇压、残杀台湾民众的“二二八”惨案。这一惨案,是蒋介石政权封建专制主义对人民一贯镇压手段的重演。它引发了台湾人民反抗蒋介石政权暴政的起义。 1945年8月, 日本宣布无条
-
此词描写的是暮春景色,暮春时节,春花已泻,狼藉满路,大好春光已逝去,只有那多情燕子,追逐着春光,飞翔于花丛柳绿之间。而铜镜前人儿不知不觉已韶华暮,容颜已老。花开花又落,人生几度春,词人不觉发出“九十花期能几许”的哀怨。此景无可追,此情无可待
-
沈括《江南曲》 新秋拂水无行迹,夜夜随潮过江北。 ① 西风卷雨上半天,渡口微吟含晓碧。 ② 城头鼓响日脚垂,天际笼烟锁山色。 ③ 高楼索莫临长陌,黄竹一声无北客。 ④ 时平田苦少人耕,惟有芦花满江白。
-
《庄子·天下》是庄子哲学中的一篇重要篇章。该篇主题揭示了庄子对人生观和社会观的独到见解。它告诉我们,天下万物各有其道,无论大小、高低,都是稳定和和谐的。人们应该保持本能的自然状态,不要追求权力和名利,而要追求内心的平静和无欲无求。同时,每个人都应该尊重他人的自然本性和相互依存的关系,才能达到真正的和谐与平衡。这篇文章给我们提供了一种超然于世的看待世界的方式,让我们重新审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
作者: 解志熙
-
古文·题孔子像于芝佛院 李贽人皆以孔子为大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