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词之苏轼《临江仙夜归临皋》原文、注释、译文和点评赏析
临江仙 夜归临皋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②家童鼻息已雷鸣。③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④”夜阑风静縠纹平。⑤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⑥
【注释】 ①临皋(gao高):地名,在湖北省黄冈县南长江边,元丰五年(1082),苏轼曾寓居此地。②东坡:地名,在湖北省黄冈县东边,原是一片荒地,苏轼谪居黄州时,其友人马正卿向官府请求,批准给苏轼垦种。苏轼在东坡筑“雪堂”五间,作为游息之所。此后,苏轼便不断来往雪堂与临皋之间。本词就是夜饮雪堂,归临皋后写的。据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二载,苏轼与客人在江上饮酒夜归,看到“江面际天,风露浩然”,有所感触,便写下了这首词。唐白居易在忠州时亦有东坡,苏轼仰慕前贤,后即引来作自己的别号。③鼻息:鼾声。这句的意思是说,家童已睡熟。④此身非我有:我的身体不归我所有,即自己的命运不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这是道家对人生的看法。庄子·知北游:“舜问乎丞曰:‘道可得而有乎?’曰:‘汝身非汝有也,汝何得有夫道!’舜曰:‘吾身非吾有也,熟有之哉?’曰:‘是天地之委形也。’”此源于古,但不全用其义。营营:原意为来往不绝。诗·小雅·青蝇:“营营青蝇。”后引申为为功名利禄奔走劳神。庄子·庚桑楚: “无使汝思虑营营。” ⑤縠(hu胡)纹:比喻细浪。縠,有皱纹的纱。⑥余生:剩余的岁月。这句的意思是,从此弃官归隐江湖。孔子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译文】 夜饮东坡醉又醒,蹒跚归来已近三更。家童鼾声如雷鸣,几番敲门都不应,无奈倚杖听涛声。长恨我的身体不归我所有,何时能摆脱利禄功名?夜深风静水波平,愿乘小舟从此而去,江河湖海度余生。
【集评】 宋·叶梦得:“子瞻在黄州,病赤眼,逾月不愈,或疑有他疾,过客遂传以为死矣。有语范景文于许昌者,景文绝不置疑,即举袂大恸,召子弟景仁当遣人赒其家。子弟徐言:‘此传闻未审得实否?若果其安否得实,吊之未晚。’乃走仆以往,子瞻哗然大笑。故后量移汝州谢表有云:‘疾病连年,人皆相传为已死。’未几,复与客饮江上,夜归,江面际天,风露浩然,有当其意,乃作歌词,所谓‘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者,与客大歌数过而散。翌日喧传子瞻夜作此词,挂冠服江边,挈舟长啸去矣。郡守徐君猷闻之,惊且惧,以为州失罪人,急命驾往谒,则子瞻鼻鼾如雷犹未兴。然此语卒传至京师,虽裕陵亦闻而疑之。”(避暑录话卷二)
【总案】 该词写于元丰五年(1082)九月,时值苏轼被谪居黄州。王文诰在苏诗总案中记载:“壬戌九月,雪堂夜饮,醉归临皋作。”东坡酒醉夜归,看到“江面际天,风露浩然”的气象,感触万千,幽思大发,归而得其词。从其黄州生活的一个片段的逼真采写中,反映出“罪居”生活的艰难、苦闷和愤激不平,抒发了对自由生活的渴望之情。
-
《菩萨蛮 宿水口》 断虹远饮横江水。万山紫翠斜阳里。系马短亭西。丹枫明酒旗。浮生长客路。 ② 事逐孤鸿去。 ③ 又是月黄昏。寒灯人闭门。 【注释】 ①水口:安徽来安、福建古田、江西赣县皆有水口镇。此处
-
坛下雪初霁,南城冻欲生。斋心祠上帝,高步领名卿。沐浴含芳泽,周旋听佩声。犹怜广平守,寂寞竟何成。
-
文潞公奏除改官制文潞公奏除改官制 【原文】 自熙宁以来,士大夫资历之法,日趋于坏,岁甚一岁[1],久而不可复清。近年愈甚,综核之
-
伎儿作乐喻 【原文】 譬如伎儿[1],王前作乐,王许千钱。后从王索,王不与之。王语之言:“汝向作乐[2],空乐[3]我耳!我与汝钱,亦
-
这首题为“赋半面女髑髅”的词,是吴文英借对神秘莫测的鬼魂世界的描述,反映对现实人生的消极悲欢,也借由此触动的情感创伤,寄托了他对不幸女子青春生命的哀悼。 吴文英是南宋末情感丰富而颇具幻觉的词人之一,他以奇妙的想象和凝炼生动的笔调从另
-
夏景已难度,怀贤思方续。乔树落疏阴,微风散烦燠。伤离枉芳札,忻遂见心曲。蓝上舍已成,田家雨新足。托邻素多欲,残帙犹见束。日夕上高斋,但望东原绿。
-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 杜牧的诗句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翻译: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意思:
当东风不与自居文武才华出众的周公瑾相配合时,春天来临时美丽的铜雀台也将纷繁活跃起来,然而却因为二乔(周瑜的妻子)的离世而显得黯然失色。
上一句:
东风不与周郎便
下一句:
铜雀春深锁二乔
-
壁立孤峰倚砚长,共疑沉水得顽苍。欲随楚客纫兰佩,谁信吴儿是木肠。山下曾逢化松石,玉中还有辟邪香。早知百和俱灰烬,未信人言弱胜强。
-
马嵬——李商隐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
-
此诗是李白公元760年(唐肃宗上元元年)滞留江夏时所作的一首自传体长诗(按此诗作年,王谱、詹谱、王增谱、安谱、郁本、安本作公元759年,黄谱、裴谱作公元760年)。诗人因受永王之败的牵连,被流放至夜郎,中途获上赦宥。此诗是在他被赦免后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