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词之《赵鼎《行香子》》原文、鉴赏和赏析
赵鼎行香子赵 鼎
赵 鼎
草色芊绵①。雨点阑斑。糁飞花、还是春残②。天涯万里,海上三年。试倚危楼③,将远恨,卷帘看。举头见日,不见长安④。谩凝眸、老泪凄然⑤。山禽飞去,榕叶生寒。到黄昏也,独自个,尚凭阑⑥。
注释 ①芊(qiān)绵:草木茂盛的样子,也做芊眠。②糁(sǎn):颗粒状的东西。③危楼:高楼。④“举头”二句:出自世说新语夙慧:“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后比喻向往京城而不得的心情。长安,指汴京。⑤谩:同“漫”,茫然。⑥阑:同“栏”,栏杆。
鉴赏 词中有“天涯万里,海上三年”之句,当作于作者知吉阳军之时。据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五二和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卷二一三考察,绍兴十四年(1144)九月,秦桧令臣僚言赵鼎罪,高宗曰:“可迁之远地,使其门生故吏知不复用,庶无窥伺之谋。”于是移吉阳军安置,治宁远县(今海南三亚)。赵鼎本是南渡贤相,最终被奸佞所谗,一贬再贬,这首词即是他远谪天涯的辛酸之作,弥漫着浓郁的情愁和怨愤。
云山清趣图 【元】 赵衷 故宫博物院藏
萋萋芳草,绵绵细雨,开篇竟是一幅秀丽的春图。“糁飞花”二句忽又转折,雨点斑斓,点点滴滴,打碎春花,遗落嫣红一片。原来春已走向结局,处处是春残,纵有芳菲细雨,已无心观看,举头望眼,满是感叹,叹春之将逝,叹美之短暂。现在自己又是哪般境遇呢? “天涯万里,海上三年”,流贬岭南,困居一隅,没有亲朋,没有旧友,茕茕孑立,独身一人。这凋零的春恰是作者此时的写照,也只有残红是他的知音,同是漂泊,同是凄凉,惺惺相惜,聊以自慰。三年,他曾亲见了多少凋零与破碎;三年,他曾经历了多少痛楚与悲愁。何以解忧?“试倚危楼”,可是登高所看唯有流水,滚滚不息,涤荡起内心多少愁绪。作者不知“明月楼高休独倚”(范仲淹苏幕遮)吗? 可他却执著依旧,宁愿一次又一次地绝望、伤心,瞬间的瞭望竟幻化成此般况味,深深冲击着读者的心。
“举头”二句化用典故,所有的感情都蕴于这痴痴地凝望中,而今已居海角天涯,昔日的京都自不可见,可词人还在守望,还在幻想,原来所有的恩怨比起家国情仇都渺小不堪,作者此时已暂时忘却了一已伤痛,不再去追问那些无谓的得失,而是紧紧叩打着汴京这一心门……倚楼独望已不仅仅是心系故园,更有对收复失地、回归汴京的企盼,但他对这一梦想却是不自信的,也产生了犹豫,“谩凝眸”二句即是这种心理的诠释,所向无计,欲归不能,残酷的现实令他老泪纵横,“老”也,年老耶?心老耶?梦老耶?
“山禽飞去,榕叶生寒”写出了时间的推移,不知不觉已是日暮,“到黄昏也,独自个,尚凭阑”是作者的自语,有一种恍知时间的感叹,也透露出对自己“多情”的无奈,这几句采用口语,容易让人联想到李清照的“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他们都在等待,等待的结果却是愈加悲哀。山禽还有家可归,自己却无从寻觅心灵之所,榕叶已生寒意,可怎比得上自己的绝望与寒心。再联系赵鼎此时的另一首词“海风吹浪去如飞,离母山高日出迟,此意此情谁会得,因书写与故人知”(吉阳寄李泰发),足以摄人心魄。至此,全词在一派荡气回肠的郁结氛围中戛然而止,留给读者无限的感伤与追寻。
全词迂回曲折,苍凉萧瑟,满是谪贬之痛与家国之悲,充斥着不尽的哀怨与愁恨。赤胆忠心与流放海角构成深刻的讽刺,叩打着古代的皇权,也叩打着读者的心。(张雅莉)
链接 宋代重罪犯的流放地——远恶州军。宋代法律规定,罪行较重的犯人必须流放到地理遥远、居住环境恶劣的州军服役,如南恩州(治今广东阳江)、新州(治今广东新兴)、循州(治今广东龙川西南)、梅州(治今广东梅县)、高州(治今广东高州东北)、雷州(治今广东海康)、化州(今属广东)、宾州(治今广西宾阳北)、容州(治今广西容县)、琼州(治今海南琼山)、万安军(治今海南陵水县东北)、昌化军(治今海南儋县西北旧儋县)、吉阳军(治今海南三亚市西北崖城镇)。这些地方因远离中原,外人居之,常会水土不服,易生热带疾病,通称“远恶州军”。其中万安军、昌化军、吉阳军、琼州地处海南,海隔一方,又称“海外州军”。
-
衡山精于书画,尤长于鉴别,凡吴中收藏书画之家,有以书画求先生鉴定者,虽赝物,先生必曰:“此真迹也。”人问其故。先生曰:“凡买书画者必有馀之家。此人贫而卖物,或待此以举火。若因我一言而不成,必举家受困矣
-
【名句】古往今来共一时,人生万事无不有 语出唐代杜甫《可叹》诗。从古到今都是一样,人世间什么样的事情都会出现。两句诗慨叹人事多变,不可预料。
-
【注释】:(连日毒热,思冰不可得,因赋五言一首,素箑庶几咏冰解暑,不啻望梅止渴,仍邀来仪、季迪、幼文三公子同咏。)
-
《寻幽居不遇》是庄翱的一首诗作。诗中表达了作者在世俗之外寻找幽居的愿望却未能实现的遗憾。尽管作者对于世俗的追求已经放下,但仍然无法找到安宁的居所。通过描写自然景物的美妙和作者内心的落寞,诗歌营造了一种寂寥的氛围。读者在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的孤独和失落。整首诗通过用意象和意境将作者内心情感与外在环境相结合,给人一种清幽、宁静的感觉。庄翱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于理想家园的向往与追求,让人对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产生思考。诗歌虽然写景,但背后却蕴含了深意,令人动容。
-
杨广泛龙舟舳舻千里泛归舟,言旋旧镇下扬州。借问扬州在何处?淮南江北海西头。六辔聊停御百丈,暂罢开山歌棹讴。讵似江东掌间地,独自称言
-
八月端午八月端午 【原文】 唐玄宗以八月五日生,以其日为千秋节[1]。张说[2]《上大衍历序》云:“谨以开元十六年八月端午赤光照室[3
-
【原题】:仲昭约明岁游天台雁荡先以逍遥衣见赠作张公善权二洞歌酬之
-
“一夜相思”一句用拟人手法写梅花,“相思”竟至于“一夜”,体现了词人孤独寂寞之状。“水边清浅横枝瘦”一句化用“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诗意,既写梅花的形象,亦暗写月。“水边清浅”是梅生长的环境;“横枝瘦”形容梅花的风韵姿态;“瘦
-
《象传》又称《象辞》,简称《象》,解释六十四卦每一卦的卦名、卦象、卦辞、爻辞,大约形成于战国后期,最晚不迟于西汉前期。
-
青春不来电的那一回在家隐身着,听得“嘭”的一声,知道单位门口马路边的变压器爆了,紧接着是整个教学楼一阵“乌拉——”,是全体学生不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