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此真迹也 文徵明》原文、出处、述要和作者资料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此真迹也 文徵明》原文、出处、述要和作者资料

衡山精于书画,尤长于鉴别,凡吴中收藏书画之家,有以书画求先生鉴定者,虽赝物,先生必曰:“此真迹也。”人问其故。先生曰:“凡买书画者必有馀之家。此人贫而卖物,或待此以举火。若因我一言而不成,必举家受困矣。我欲取一时之名,而使人举家受困,我何忍焉。”同时有假先生之画求先生题款者,先生即随手书与之,略无难色。 ○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卷一五 事亦见清·金埴不下带编卷二。

[述要] 文徵明(号衡山居士)精于书法与绘画,尤其擅长于鉴别。但是,苏州收藏书、画的人家请文鉴定时,尽管是赝品,文也总是说:“这是真迹。”有人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文说:“凡是买进书画的必定是富裕之家,而卖出的则是贫穷人家,说不定就得以此为生,如果因我一句话而卖不掉,必然全家挨饿。我怎忍心为了图一时名气,而让人家饿肚子呢?”甚至还有人拿假的文的画来请文题款,文也随手写给他,毫无不悦之色。

猜你喜欢
  • 《鹊桥仙·己酉山行书所见赏析》

    这首词与《西江月·遣兴》一样,同为辛弃疾罢官后居于江西上饶时所作:以农村生活为背景的一首抒情小词。这首词作于公元1189年(淳熙十六年己酉),当时他已五十岁了。   辛弃疾的上饶新居,筑于城西北一里许的带湖之滨,登楼可以远眺灵山一带的

  • 苏轼《送安惇秀才失解西归》全诗鉴赏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他年名宦恐不免,今日栖迟那可追。我昔家居断还往,著书不复窥园葵。朅来东游慕人爵,弃去旧学従儿嬉。狂谋谬算百不遂,惟有霜鬓来如期。故山松柏皆手种,行且拱矣归何时。万事早知

  •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原文与赏析

    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 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

  • 名画《寿桃图》赏析

    寿桃图 现代·赵子云作 纸本设色 藏上海市豫园 清末民初海上画派中开金石味大写意花木竹石画的吴昌硕,他的缶庐画风不仅风靡大江南北,而且远及海内外,习之者众,迄今不衰,而确能传其衣钵、攫其形态、汲其神髓

  • “别业/别墅”的意思,出处,故事

    “别业”与“别墅”意义相同,都是指本宅外另建的供游息的住宅。“别业”一词是从产业家业引申而来,专指宅

  • 王维《观猎》壮志凌云诗赏析

    观猎王维①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②。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③,还归细柳营④。回看射雕处⑤,千里暮云平。⊙【注释】①

  •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出处】唐白居易《 琵琶行 》 【意思】一弦弦压抑的低音,一声声 悲怨的调子,似乎在诉说她一生的不得 志。掩抑:弦声压抑低徊。思:想念,此 处引申为悲伤。不得

  • 宋词典故“梦中身”的出处、释义和例句

    宋词典故·梦中身 【出典】 旧题周·尹喜《关尹子·四符》:“知夫此身如梦中身,随情所见者,可以飞神作我而游太清。” 【释义】 《关尹子》中有“此身如梦中身”语。后人借以表现人生虚幻如梦的思绪。 【例句

  • 《望海潮》(柳永)原文|鉴赏|赏析|意境解读

    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