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寇志》
平寇志
编年体史书,12卷。从天启七年到崇祯十七年逐年详述,以下则略叙梗概至顺治十八年止。作者明代彭孙贻,号管葛山人,尚著有山中见闻录、茗斋杂录、岭行纪事、客舍偶闻等。
平寇志记述了明末农民起义的兴起、发展乃至失败的全过程。作者站在封建统治者的立场上,秉持正统的封建观念,称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为“盗”、“贼”,但较客观地揭示了农民起义的原因:“今年麦苗尽枯,斗粟银三钱。营卒乏饷三十余月,即慈母不能保其子,官且奈民乎哉!”从书中所引刘懋的奏疏中清楚地看到灾荒酷政、民不聊生导致“盗贼蜂起”。在记述起义军兴起发展过程中,偏注于描写他们的愚昧残暴、灭绝人性。如写崇祯八年扫地王、太平王的部队的行动时,有“士民被杀者数万,剖孕妇,注婴儿于槊,焚公私庐舍二万二千六百五十余间”,“是时杀戮惨毒,有缚人夫淫人妻然后杀之者,有驱人父淫其女然后杀之者,有裸孕妇共卜腹中男女剖验以为戏者,有以大锅沸油掷婴孩于内观其跳跃啼号以为乐者”这类的夸张描写。写李自成当初也是“志乐狗盗,所至焚荡屠戮”,只是攻陷荆襄建立根据地后才改变了流寇作风,“行兵有部伍,纪律肃然不乱”,遂至“洛襄之民牛酒迎贼”。同时记述这官军杀良冒功、鱼肉百姓的罪行。本书也为研究李自成农民起义的失败原因提供了很多重要的资料。如,写部队入城后纪律大坏、“大失民望”,起义军首领日趋腐败,勒索金钱,起义军内部勾心斗角、互相残杀,起义军士兵思乡念井,“无有斗志”等。鉴于作者的立场及史料欠考据,书中失实之处所在多有,而且体例顺序也欠整齐。
彭孙贻的著作中语多犯清忌,都被清统治者列为禁书,平寇志也在其内,乾隆时编四库全书,此书被置于存目类而未被刊行。
-
三鸟别王母。衔书来见过。肠断若剪弦。其如愁思何。遥知玉窗里。纤手弄云和。奏曲有深意。青松交女萝。写水山井中。同泉岂殊波。秦心与楚恨。皎皎为谁多。 作品赏析【注释】:衔书来见过。(见一作相)
-
余靖《山馆》 野馆萧条晚,凭轩对竹扉。 ② 树藏秋色老,禽带夕阳归。 远岫穿云翠,畬田得雨肥。 ③ 渊明谁送酒?残菊绕墙飞。 ④ 【注释】 ①山馆:山间的客舍。②萧条:寂寥,深静。③畬田:火耕的田地。
-
天下有道,无急患,则曰静,遽传不用 ① 。故曰:“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攻击不休,相守数年不已,甲冑生虮虱 ② ,燕雀处帷幄 ③ ,而兵不归。故曰:“戎马生于郊 ④ 。” 翟人有献丰狐、玄豹之皮于晋
-
《谢亭送别》是许浑的作品之一,本诗描绘了作者离别谢亭的情景。全诗以离别为主题,既有离情的伤感,又有对离别的不舍和思念。通过抒发对离别的愁绪,诗人引发了读者共鸣。作者用生动的描写和细腻的情感,呈现出了离别时的伤感和思绪万千。整篇诗情感真挚,带给读者一种心灵共鸣。
-
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凤箫吹断水云閒,重按《霓裳》歌遍彻。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赏析] 我以前写有《大晏词的欣赏》一文(见《迦陵论词丛稿》),曾
-
查慎行三江口苦雨那刹矶头雨杀风,千樯烟气湿蒙蒙。楚天低压平羌外,何处青山认皖公。作者简介查慎行(1650—1727年),初名嗣琏,字夏重
-
渭城①曲 王维 渭城朝雨浥②轻尘, 客舍③青青柳色④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⑤无故人。 【注解】 ①渭城:就是咸阳,现今陕西省西安市。 ②浥
-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作品赏析注释:1.杂诗:写随时产生的零星感想和琐事,不定题目的诗。2.来日:来的那一天。3.绮窗:雕刻花纹的窗子。绮,有花纹的丝织品。4.
-
斗转星移,日月盈晦,瞰时空叠化,依稀群雄逐鹿之弄影;皇天浩瀚,地脉深邃,听风啸雷鸣,犹闻黄巾义士之呐喊。远溯勾陈,先民筚路蓝缕,劬
-
布达拉宫,在拉萨市西北,玛布日山上,是我国著名的宫堡式建筑群。布达拉,或译普陀,梵语意为“佛教圣地”。相传公元7世纪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与唐联姻,为迎娶文成公主,在此首建宫室,后世屡有修筑。17世纪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