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江边柳》赏析解读
袅袅古堤边,青青一树烟。
若为思不断,留取系郎船。
“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是这首咏物小诗最显著的特点。
“袅袅古堤边,青青一树烟。”这是远距观照: 但见悠长的古老堤道上,两岸杨柳如烟如雾,锁着凄清和忧郁。“袅袅”,是弯曲细长的样子,曲线富于动感,容易造成逶迤起伏、绵绵无尽的视觉效果。这是明写堤长不尽,暗写水流无间,而树永远是静立不移的。前句暗示着情人的远去,后句象征着女子的痴情,意味隽永。柳者,留也,历来就有折柳送远以示惜别的风习,那柔弱缠绵的柳枝,千百年来,曾怎样地撩拨着、牵挂过人们的依恋情绪! 诗经有: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何等凄婉悱恻! 王维脍炙人口的名篇 送元二使安西 也道: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语丽情悲,真挚动人。历代诗人都是把柳写进离别场面,而此诗在立意方面独具一格,只见树不见人,只写景不写情,这无疑给读者开启了想象之窗,“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长堤旁、柳荫下,曾有过怎样的心酸别离呀? ! 诗人表现的是别后的空旷与凄清,这样,也为女主人公的出场烘托了孤独、落寞的氛围。
“若为思不断,留取系郎船。”这是诗中女主人公的内心独白: 早知剪不断、理还乱的别后相思是如此细密如织,当初实在应该用千丝万缕的柳丝把即将远去的船儿牢牢绾系! 然而,人生有甜蜜,就有苦酸。为前程计,男儿不得不抛却柔情蜜意,去异乡奔波。或未有归期,或归期受阻,女主人公 “焦首朝朝还暮暮, 心日日复年年”。 树下徘徊, 望眼欲穿——“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只有弱柳伴孤影,江水流烦忧!
小诗基调是抑郁低缓的,但读来却略无粘滞,细想全在 “留取系郎船”一句。这种避实就虚的手法,不仅使诗情摇曳生姿,明快敏妙,而且把一方相思的凄凉幽寂一变而为两心相知的欣悦明朗,凭添一缕温情,一片暖色,用“相怜相爱复相亲,一生一世一双人”的欢乐场面把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烦忧一冲而散。我们的女主人公是开朗的,乐观的; 她绝不一味沉溺于离情别绪中无以自拔,她更爱追忆往昔幸福愉快的大好时光。其实,与其说是对过去的深切眷恋,勿宁说是对未来的热烈向往。于此,我们不难窥见少女既多情善感又天真活泼的性格特点。
此诗风格,既缠绵纤细,又质朴爽朗,浓而不艳,哀而不伤,十分耐人寻味。
-
贤哉先处士,天书召不起。云夫嗣孤风,复为隐君子。有石砺其齿,有泉洗其耳。下瞰红尘路,荣利无穷已。孜孜朝市人,同在风波里。大为高士笑,誓不拾青紫。我亦宠辱流,所幸无愠喜。进者道之行,退者道之止。矧今领方
-
【经文】 礼,不王不禘①。王者褅其祖之所自出,以其祖配之②。诸侯及其大祖③。大夫、士有大事④,省于其君⑤,干祫及其高祖⑥。 【今注】 ①②均见前篇《丧服小记》。③大祖
-
【5329】破圈(钟子伟著,北京时代华文书局,16万字,2020年8月第1版,46元)△9章:[1]勇于冒险;[2]直面现实;[3]制造运气;[4]学会感恩
-
1在中国,相传东晋时期一位大将军,因士兵血战沙场屡建战功,甚为感动,即令烘制民间喜爱的美味糕饼,送往前线犒劳将士,以表“点点心意”
-
金天之西,白日所没。康老胡雏,生彼月窟。巉岩容仪,戍削风骨。碧玉炅炅双目瞳,黄金拳拳两鬓红。华盖垂下睫,嵩岳临上唇。不睹诡谲貌,岂知造化神。大道是文康之严父,元气乃文康之老亲。抚顶弄盘古,推车转天轮。
-
唵米决口喻 【原文】 昔有一人,至妇家舍,见其捣米,便往其所,偷米唵[1]之。妇来见夫,欲共其语,满口中米,都不应和。羞其妇故,
-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出处】唐王维《青溪》。 【翻译】溪水在乱石中流动,发出激越的声音,深松里显出了静谧的山色。写出了山林的幽静。动静相间,以动衬静, 同时又以听觉上的声响来显现视觉上的
-
本文折射出作者的高尚人格、博大胸怀和贤者风范,贯注了中国传统的“可叹也夫”的人文情怀,又凝聚了庆历之际独特的时代精神,闪烁着不朽的思想光辉,与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
欢喜冤家 清赏心亭刊本《欢喜冤家》扉页书影 清山水邻序刊本《欢喜冤家》正文书影 明代白话短篇(拟话本)艳情小说集。一名《贪欢报》,又名《艳镜》、《欢喜奇观》、《三续今古奇观》、《四续今古奇观》、《醒世
-
【名句】挽将天上银河水,散作甘霖润九州 语出明代于谦《望雨》诗。我要把天上的银河之水引下来,变成及时雨滋润九州大地。两句诗表现了作者爱国爱民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