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作品《论六家要旨》作者、内容解读和评价
论六家要旨
散文篇名。西汉司马谈作。汉书·司马迁传说:“太史公(司马谈)仕于建元、元封之间,愍学者不达其意而师悖,乃论六家之要指。”此文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它第一次提出了先秦汉初学术上的六个主要派别,即阴阳、儒、墨、名、法、道德六家,并分别论述了各家思想的特征和优缺点。认为道家“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故推崇备至;而对儒家则颇多微词。作者力图以道家思想为主体,兼取诸家之长,熔铸成一种新的思想体系,以便为汉王朝的统治服务。后人对此文评价很高。明代何良俊说:“其述六家之事,指陈得失,有若悬案,历百世而不能易。又其文字贯串,累累如贯珠,灿烂夺目。文章之奇伟,孰有能过此者耶?”(史记评林引)
-
罗细无纹角浪平,半丸犀璧浦云泓。午窗睡起人初静,时听西风拉瑟声。
-
秋三月, 此谓容平, 天气以急, 地气以明, 早卧早起, 与鸡俱兴, 使志安宁, 以缓秋刑, 收敛神气, 使秋气平, 无外其志, 使肺气清, 此秋气之应, 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 冬为飧泄, 奉藏者
名言: 秋三月, 此谓容平, 天气以急, 地气以明, 早卧早起, 与鸡俱兴, 使志安宁, 以缓秋刑, 收敛神气, 使秋气平, 无外其志, 使肺气清, 此秋气之应, 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 冬为飧泄,
-
或问:共事一人未有不妒者,何也?曰:人之才能、性行、容貌、辞色,种种不同,所事者必悦其能事我者,恶其不能事我者。能事者见悦,则不能事者必疏,是我之见疏,彼之能事成之也,焉得不妒?既妒,安得不相倾?相倾
【名句】或问:共事一人未有不妒者,何也?曰:人之才能、性行、容貌、辞色,种种不同,所事者必悦其能事我者,恶其不能事我者。能事者见悦 ① ,则不能事者必疏,是我之见疏,彼之能事成之也,焉得不妒?既妒,安
-
言无常信,行无常贞,唯利所在,无所不倾,若是,则可谓小人矣。
名言: 言无常信,行无常贞,唯利所在,无所不倾,若是,则可谓小人矣。 注释: 贞: 坚守正道。 句意: 说话经常失信, 做事没有原则, 唯利是图, 象这样的人就可称他作小人。 出处: 《荀子·不苟》
-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经常看到散文吧?狭义上的散文是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行的一种文学体裁。你知道写散文的精髓是什么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七年级语文教案《散文诗二首》,仅供参考,希望能
-
作者: 于佩君杜文芳 【原诗】:独怜幽草涧边生(2),
-
立冬一过,小雪、大雪就前后脚赶来,一想到个“冷”字,我不禁打了个寒战——这种冷是来自心理上的,刻骨铭心般的记忆。我所居的小城地处江
-
【注释】:(新安潘之恒《亘史》记曰:“赵王雅爱茂秦诗,从王客郑若庸得《竹枝词》十章,命所幸琵琶妓贾扣度而歌之。万历癸酉冬,茂秦从关中还,过邺,偕若庸见王,王宴之便殿。酒行乐作,王曰:‘止。’命渼瑟以琵琶佐之,声繁屏后,王复止众妓,独奏琵琶,
-
先生真是地行仙,住世因循五百年。每向铜人话畴昔,故教铁杖斗清坚。入怀冰雪生秋思,倚壁蛟龙护昼眠。遥想人天会方丈,众中惊倒野狐禅。三年相伴影随身,踏遍江湖草木春。擿石旧痕犹作眼,闭门高节欲生鳞。畏途自卫
-
欧阳修 紫金山下水长流,尝记当年共此游; 今夜南风吹客梦,清淮明月照孤舟。 此诗似为诗人盛年时的作品,意在抒发羁旅之中思内的情怀。 内,妻室之谓。寿州,即今安徽省寿县,当时为淮河边重要码头。诗人只身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