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诗词《忆东山二首(其一)》原文、鉴赏和解读
白云还自散,明月落谁家?
表面看来,这首诗只写了诗人对东山梦魂牵绕的思念:一个“久”字,暗衬怀念之切;“几度花”,语淡情浓,既反映了诗人不能目睹蔷薇的花开花落、只能诉之于想象的心理缺憾,又传出一种岁月催人、光阴虚度的淡淡哀愁。白云舒卷自如、时聚时散,本是山中常见景象,着一“还”字,一种对昔日生活无比恋眷的情感油然而生;夜空明月,普天同见,而“落谁家”三字,偏将明月归于东山,从而抒发了昔日为我独享之月不知今日为谁所赏的感慨。
诗人为什么如此思念东山呢?仔细寻味,便会发现别一番深意。东山,位于浙江上虞县西南,东晋著名政治家谢安曾隐居于此,故又名谢安山。山旁有蔷薇洞,山上有谢安所建的白云、明月二堂。当年谢安常在这几处宴游,而谢安又是李白倾慕的历史人物,故诗中所用蔷薇、白云、明月,既属东山实景,又与谢安关合。更进一步,谢安能隐能仕,隐时淡于名利,俯仰自得;仕时建功立业,气度恢宏。这两个方面,都受到李白的激赏,形诸歌咏,诸如“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北阙青云不可期,东山白首还归去”等等,都是人们所熟知的。可以说,李白诗中但凡提到东山,都与仕、隐,进、退,升、沉有关。这样看来,前人推论此诗为天宝三载(744)诗人在长安意欲归隐时所作,应该是有道理的。在历时三年的长安生活中,诗人并没能实现自己的雄伟志愿,相反却受到权贵的压抑排挤,在这种情况下,他无怪乎那样急切地翘首东山,盼望着回到白云、明月的怀抱之中去了。
这首五言绝句遣词造境,浑成自然,既明白如话,又含蕴无限,真正达到了篇中无剩字,篇外有余意的境界。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初高中古诗词中带空字的诗,内容包括带有空字的诗句,王维的含有“空”字的古诗,含“空”字的诗句,至少十句啊急。1.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鹿柴》【唐】王维 2.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躲雕。 --《出塞作》【唐】王维 3.借问襄阳老,江
-
扬帆借天风,水驿苦不缓。平明及西塞,已先投沙伴。回峦引群峰,横蹙楚山断。砯冲万壑会,震沓百川满。龙怪潜溟波,俟时救炎旱。我行望雷雨,安得沾枯散。鸟去天路长,人愁春光短。空将泽畔吟,寄尔江南管。
-
北山非自高,千仞付我足。西湖亦何有,万象生我目。云深人在坞,风静响应谷。与君皆无心,信步行看竹。竹间逢诗鸣,眼色夺湖渌。百篇成俯仰,二老相追逐。故应千顷池,养此一双鹄。山高路已断,亭小膝屡促。夜寻三尺
-
“万籁此都寂,但馀钟磬音。”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万籁此都寂,但馀钟磬音。 【出处】唐.常建《 题破山寺后禅院 》 【意思1】各种声响此时都已沉寂,只 剩下钟磬的敲击声。万籁(li):一切声 响。但余:一作惟闻。钟磬(qng):寺 院中诵经、
-
古文观止·宋金元文·王安石·游褒禅山记① 褒
-
《涅于浑浊而不缁。》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古代兵法散文·明代兵法·草庐经略》原文鉴赏
-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 ① ,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 ② 。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 ——《荀子·劝学篇》 【注释】 ①蒙鸠:鸟名,又名鹪鹩(jiao liao),筑巢精巧。
-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时有落花至,远闻流水香。”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时有落花至,远闻流水香。 【出处】唐.刘眘虚《 阙题 》 【意思】道路似因白云缭绕而到了尽 头,美丽的春色与溪水一样曲折悠 长。时时有飞落的花瓣飘来,从远 处随着流水散
-
[明]方孝孺举世皆宗李杜诗,不知李杜更宗谁?能探风雅无穷意,始是乾坤绝妙词。唐代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