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谈诗五首(其一)·[明]方孝孺》原文与赏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谈诗五首(其一)·[明]方孝孺》原文与赏析

[明]方孝孺

举世皆宗李杜诗,不知李杜更宗谁?

能探风雅无穷意,始是乾坤绝妙词。

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史上的黄金时代,李白杜甫是其时两座高峰,由于他们在诗歌创作中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后代诗人以他们为榜样,认真学习和借鉴他们的诗歌创作经验,这是可以理解的,也是完全应该的。

但是,任何事情都不可走向极端。正如列宁所说:真理迈过半步,就会变成谬误。在我国历代诗人注重向李杜学习的同时,常常出现奉李杜为圭臬、不敢越李杜半步的僵化现象,结果老死于李杜章句的脚下而一无所成。这就是方孝孺在这首诗中所批评的“举世宗李杜”的可悲情况。“宗”,本意是“尊崇”;但它还有另一义,即“本源”。那些由于对李杜诗歌盲目崇拜而僵化了的人们,已经不是一般的尊崇,而是把李白和杜甫的诗歌当成了诗歌创作的摹本、源泉和唯一的标准了,这便走向了荒谬。宋代诗人黄庭坚认为“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并以此为根据,要求诗人写诗必须“字字有来历”,就是这种荒谬态度的一个典型例证。诗人们一旦陷入这种荒谬的泥潭,就会缩手缩脚无所作为。唐代诗人刘禹锡作九日诗,欲用“餻”(“糕”)字,“以其不经见,迄不敢用”;出于同样的原因,有人想在诗中用“饧”(“糖”)字,也不敢用。宋代杨万里本是一位比较开放的诗人,常以俗语入诗,可是,连他也有顾忌,甚至认为:“诗固有俗有雅,然亦须经前辈熔化,乃可因承。”不用说,在这样的心态之下,诗歌创作哪里还能创新,还能反映生动活泼的现实生活呢!

对这种“举世皆宗李杜诗”的陈腐现象,方孝孺极为反感,提出了尖锐的批评,他的批评是一针见血、切中肯綮的。他以“不知李杜更宗谁”的一句诘问,便使那些“皆宗李杜诗”者无言以对。是的,如果一切诗作都要以前人诗歌为本源,一切用词都要从前人诗中寻依据,而且把这种僵化观点作为通则,那么,李杜的诗作岂不是也应该有前人的诗作为本源、以前人的用语为依据吗?果真如此,李杜还能有那么多超越前人的绝唱吗?李杜在诗歌创作中是注意向前人学习的,但从不受前人所局限。“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戏为六绝句),杜甫自己的诗句便已清楚地表明了他既注意向古人学习、又注意向今人学习的客观求实态度;李白对那些泥古不化者更是极尽嘲讽之能事,“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的冷嘲热讽,(见嘲鲁儒),便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李白之所以成为“诗仙”,杜甫之所以成为“诗圣”,除了个人的天资禀赋之外,最重要的是因为:一、丰富坚实的社会经历和生活积累;二、对世事的密切关注和对民众的深切同情;三、既善于学习,更勇于创新的正确态度。归根结蒂,是由他们的思想情怀和社会实践(包括创作实践)所决定的。这就是历史的真实。方孝孺“不知李杜更宗谁”的诘问,由于以这一历史的真实为后盾,因而具有不可辩驳的巨大力量,足以震荡那种“举世皆宗李杜诗”的陈腐观点和不良风气。

诗人在从反面作了强有力的批评和否定之后,转而从正面阐发自己的见解:“能探风雅无穷意,始是乾坤绝妙词。”风雅,原意是指诗经中的风、雅,也即文章教化,这里可引申为文章教化所包含的世情风俗或人情世态。在诗人看来,只有对人情世态有了深刻的了解和体察,然后凝聚于自己的笔端,这样写出来的诗歌才是天下最美妙的作品。诗人主张文学创作要接近社会,贴近生活,从现实生活中获得源头活水,而不要受前人的束缚,拾古人的牙慧,这种观点无疑是积极可取的。

方孝孺以耿正誉名于史。从这首论诗诗中,我们同样可以感受到这种为人处世的气质。作品对错误观点的批评毫不含糊,对个人见解的表达明白直率,旗帜鲜明,胸怀坦诚。诗歌虽然运用了反问句,于稍稍停顿中引导人们去回顾历史,然全诗的总格调则是直陈之中见刚正,流畅之中见坦率,给人以理透情真的美感。

猜你喜欢
  • 唐宋词之李白《菩萨蛮》原文、注释、译文和点评赏析

    《菩萨蛮》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① 瞑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②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③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④ 【注释】 ①漠漠:烟雾弥漫的样子。谢朓《游东田》:“远树暖阡

  • 孟浩然《庭橘》全诗赏析

    明发览群物,万木何阴森。凝霜渐渐水,庭橘似悬金。女伴争攀摘,摘窥碍叶深。并生怜共蒂,相示感同心。骨刺红罗被,香黏翠羽簪。擎来玉盘里,全胜在幽林。

  • 古文辞类纂《王介甫复仇解》全文

    王介甫复仇解 或问复仇,对曰:非治世之道也。明天子在上,自方伯、诸侯以至于有司,

  • 苏轼《台头寺送宋希元》全诗鉴赏

    相従倾盖只今年,送别南台便黯然。入夜更歌金缕曲,他时莫忘角弓篇。(是日,与宋君同栽松寺中。)三年不顾东邻女,(取宋玉。)二顷方求负郭田。(取季子。)我欲归休君未可,茂先方议劚龙泉。

  • 张九龄《登城楼望西山作》全诗赏析

    城楼枕南浦,日夕顾西山。宛宛鸾鹤处,高高烟雾间。仙井今犹在,洪厓久不还。金编莫我授,羽驾亦难攀。檐际千峰出,云中一鸟闲。纵观穷水国,游思遍人寰。勿复尘埃事,归来且闭关。

  • 苏轼《文与可飞白赞》原文翻译注释与鉴赏

    飞白,是书法艺术的一种。飞白体的特点是笔画露白,似枯笔所写,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本文紧紧围绕飞白的这种特点,用博喻手法,准确、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文与可飞白的艺术造境。

  • 《诗经·王风·君子于役》赏析解读

    诗经·王风·君子于役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

  • 白居易《宿西林寺,早赴东林满上人之会因寄崔二十二》全诗赏析

    谪辞魏阙鹓鸾隔,老入庐山麋鹿随。薄暮萧条投寺宿,凌晨清净与僧期。双林我起闻钟后,只日君趋入阁时。鹏鷃高低分皆定,莫劳心力远相思。 作品赏析【注释】:原题:宿西林寺,早赴东林满上人之会,因寄崔二十二员外

  • 鲁迅《希望》全文、注释和赏析

    我的心分外地寂寞。 然而我的心很平安:没有爱憎,没有哀乐,也没有颜色和声音。 我大概老了。我的头发已经苍白,不是很明白的事么?我的手颤抖着,不是很明白的事么?那么,我的魂灵的手一定也颤抖着,头发也一定

  • 晏殊《凤衔杯》全诗鉴赏

    青苹昨夜秋风起。无限个、露莲相倚。独凭朱阑、愁望晴天际。空目断、遥山翠。彩笺长,锦书细。谁信道、两情难寄。可惜良辰好景、欢娱地。只恁空憔悴。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