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梦 [英国]但·罗塞蒂
荫凉的槭树啊枝叶扶疏,
仲夏时节还在萌发新的叶片;
当初知更鸟栖在蔚蓝的背景前,
如今画眉却隐没在绿叶深处,
从浓荫中发出森林之歌的音符,
升向夏天的静寂。新叶还在出现,
但再不像那春芽的嫩尖
螺旋式地从淡红的芽鞘中绽出。
在梦幻之树四面伸展的荫影中,
梦直到深秋还会萌生,但没一个梦
能像女性的白日梦那样从心灵升华。
看哪!天空的深邃比不上她的眼光,
她梦着,梦着,直到在她忘了的书上
落下了她手中忘了的一朵小花。
(飞白译)
【赏析】
各种艺术样式尽管手段不同,却又是一脉相通的。许多诗人为画题诗,许多画家因诗作画,许多作曲者为词谱曲,许多作词者因曲填词,他们作品的联姻,往往因珠联璧合而相得益彰。
白日梦是诗人画家罗塞蒂自画自题的作品,不需要去与别人“合璧”,它本身就是一件完整的“璧”,因此是特别珍贵的。白日梦已成为世界名画,同时也是一首世界名诗。
画中人是一位大眼丰唇、发浓如云的女性,她身披白袍,坐在夏日的树荫之中,一手扶着树枝,一手拿着一朵白色的小花。她眼光凝视着空茫之处,似乎沉入了超尘世的梦幻,她的丰唇(这是先拉斐尔派画家们笔下人物的共同特点)却又暗示着官能美和热情。在白日梦中,她忘却了时间,忘却了世界,拿着小花的手指已经松开,忘却了膝上的书和手中的花。
这里描述的,是画面,也是诗境。诗与画面都表现得淡远含蓄,主题朦胧,停留在暗示阶段。作者用恬静而又脉脉含情的笔触轻轻地描着,描着,诗笔的细腻与画笔相等,略略不同于画笔的是: 诗人借助于诗的“时间艺术”的特长,把画面上在白日梦中不知不觉地流逝的时间描写了出来。——早春叶子尚未萌发时,枝头知更鸟的背景是一片蓝天;如今已到仲夏,浓荫绿叶已遮掩了歌唱的画眉;而且随着时间之流,新叶还在继续萌生,神秘、缓慢、不知不觉地,像梦一样。不是吗?画中连“浓荫”也是淡淡的,整个画面除了主人公的一头乌云外,全以白的朦胧为基调,充分表现了“白日梦”的主题。
这首诗与上一首一样,也是意大利体十四行诗,其中上阕(前八行)表面上完全是写景,下阕(后六行)点明: 这是一幅心灵的风景画——树是梦之树,梦是白日梦。嫩叶的萌发从早春继续到仲夏,梦的萌发却是无穷尽的,也许深秋会萌发得更多,而其中最神秘、最深邃莫测的,则是少女的白日梦。画家——诗人试图做的,就是造成这种白日梦的意境,而不是揭露和破坏它的神秘的美。所以画笔和诗笔都停止在“一朵忘了的小花”上了。
(飞白)
-
[汉]蔡琰流离成鄙贱,常恐复捐废。人生几何时,怀忧终年岁。蔡琰,这个出身名门、气质与
-
秋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子细看。
-
七十九称为善士七十九称为善士 曹州于令仪者,市井人也,长厚不忤物,晚年家颇丰富。一夕,盗入其家,诸子擒之,乃邻舍子也。令仪曰
-
《汉魏六朝散文·刘义庆·魏武见匈奴使》原文鉴赏
-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品格,不同的诉求。对君子晓以大义,对小人用利益诱惑。对待不同的人,要使用不同的方法。
-
关于黄河春景的诗句,写春景 夏景 球景 冬景 梅花 竹子 柳树 长江 黄河 泰山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黄河春景的诗句,内容包括要春景、夏景、冬景、长江的、黄河的!(古诗)各写一句,写春景、夏景、球景、冬景、梅花、竹子、柳树、长江、黄河、泰山、,要春景、夏景、冬景、长江的、黄河的!(古诗)各写一句。1春雨“ ”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2夏夜“ 夏夜追凉月满庭,谢家池上旧山青 3秋景“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球:锦袋归调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七夕离别古诗词,内容包括情人节诗句形容离别,七夕伤感诗词,关于七夕伤感诗词谢啦。七夕节,有人称其为“中国情人节”。在渐行渐远的农业文明中,牛郎织女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在漫长的农业社会,这个故事是作为我们民族
-
《林黛玉焚稿断痴情》 节选自《红楼梦》第九十七回。清高鹗续作。清涂瀛《红楼梦论赞·林黛玉赞》:“人而不为时辈所推,其人可知矣。林黛玉人品才情,为《红楼梦》最,物色有在矣。乃不得于姊妹,不得舅母,并不得
-
【注释】 选自《墨子·非攻中》引古谚。 镜:鉴察。 【赏析】 墨子反对非正义战争,反对凭借武力侵占别国的土地、掠夺别国的财物。斥责攻城略地的战争是坏事,于人于己都没有好处,最终还会害了自己。针对当时兵
-
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 ——《易·节》 勤恤其民,而与之劳逸。 ——《左传·哀公元年》 舟车饰、台榭广,则赋敛厚矣;轻用众、使民劳,则民力竭矣。 ——《管子·权修》 取于民无度,用之不止,国虽大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