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悲愤诗(节选)·[汉]蔡琰》原文与赏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悲愤诗(节选)·[汉]蔡琰》原文与赏析

[汉]蔡琰

流离成鄙贱,常恐复捐废。

人生几何时,怀忧终年岁。

蔡琰,这个出身名门、气质与恐怖的战乱毫不相容的才女,由于董卓之乱,沦落为一个被践踏在社会最低层的难民,亲身遭受了那个时代所可能横加在妇女身上的一切灾难。她“感伤乱离,追怀悲愤”,由血泪凝成这首著名的悲歌。

悲愤诗生动记叙了个人的痛苦经历,而且将其放在十分广阔的社会背景上来表现,通过写董卓之乱写自己遭乱被掳的背景,通过述卓兵掠众之暴写自己遭乱被掳的经过,通过叙卓兵虐待之残写自己遭乱被掳的痛苦,句句无我,而又句句有我,哀婉凄恻的真切,水花镜月的迷朦,将个人的不幸与时代的苦难融合在一起,因此,有人称之为“诗史”。但是,悲愤诗表现国家的动乱、人民的遭殃、一家一镇的破败,不是象曹氏父子或建安七子那样,从政治家居高临下的角度,乃至以旁观者悲天悯人的眼光来描绘,而是一个特殊身份的女子的切身感受的多元辐射与艺术再现。她,作为一个秉具高度文化素养、思维清晰、感情细腻的才女,作为一个富有灵性、具有敏锐的表现力的诗人,已经超越了一般的倾诉、抱怨,而是通过自己遭遇乱离的叙写,表现自己对人生、对生命意义的逐步体认与领悟。(原诗较长,这里只节选了结尾四句。)“人生几何时,怀忧终年岁”,几何,即多少,这儿指有限的、短暂的。终年岁,即终身,到生命的尽头。这是她痛定思痛后的一声长叹:人的一生是极其短暂的,我只好满怀忧愁地度过生命的最后历程。正是这样一种深刻的揭示,才使得蔡琰的心灵达到“悲剧”意识的高度,呈现出无限的庄严与崇高,她的名字也因此成为中国文学中一个伟大的悲剧形象的化身!

在我们这个民族的传统思维中,“历险取宝”的习惯意识比较强烈,以为只要经受大的挫折、磨难之后,就会一马平川,成就功业。先经过“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磨炼,后即可担任国家大事、人生重任。伟人如梁启超,也讲过这样的话:“小逆之后,必有小顺;大逆之后,必有大顺。盘根错节之既经,而随有应刃而解之一日。”(论毅力)问题是困难曲折的暂时克服、战胜,并不意味着困难挫折的永久消逝,等待着的,可能是更难、更苦、更险的考验。蔡文姬幼年随父充军,后又丧夫,遭乱被掳,饱尝异族虐待、凌辱,特别是她在异地生活了十二年,饱尝思乡之苦,在回家时又作出“别子”这一巨大牺牲,内心充满重重创伤与苦痛,期待家人团聚的抚慰时,等待她的竟是更大的打击:“既至家人尽,又复无中外。”被掳的危机,可以通过回归来解决;但遭乱的结果,却是十二年中坚持下来的精神支柱——“家”的永远丧失,从而使她情无所托,魂神飞逝!正是这些一连串的巨大的打击,正是她在“希望——失望——希望”的痛苦、冷峻的泥潭里不断选择、挣扎,才逐渐而艰难地体认出生命的本质。所以她那痛定思痛的哲理升华,其震撼、感发后人的力量,则远在古代先哲的睿智启迪之上。

猜你喜欢
  • 高适《送杨山人归嵩阳》全诗赏析

    不到嵩阳动十年,旧时心事已徒然。一二故人不复见,三十六峰犹眼前。夷门二月柳条色,流莺数声泪沾臆。凿井耕田不我招,知君以此忘帝力。山人好去嵩阳路,惟余眷眷长相忆。

  • 唐宋词之《李清照《永遇乐》》原文、鉴赏和赏析

    李清照《永遇乐》李清照 李清照 元 宵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 ① ,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 ② ,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③ 。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中州盛日 ④

  • 苏轼《行宿泗间见徐州张天骥次旧韵》全诗鉴赏

    二年三蹑过淮舟,款段还逢马少游。无事不妨长好饮,著书自要且穷愁。孤松早偃元非病,倦鸟虽还岂是休。更欲河边几来往,只今霜雪已蒙头。

  • 诗词作品《咏史》鉴赏和精讲

    龚自珍 金粉东南十五州,万重恩怨属名流。 牢盘狎客操全算,团扇才人踞上游。 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 田横五百人安在,难道归来尽列侯? 本诗写于道光五年十二月(1826年一月),诗人守母丧后客

  • 孟献子曰:“畜马乘,不察于鸡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

    (传十章) 孟献子说:“家里能有自备车驾的官员,不该计较养鸡养猪的小利。家里凿有冰窖,祭祀能用冰的官员,不该计较养牛养羊的孳利。” “畜马乘”:士初试为大夫者。“伐冰之家”:卿,大夫以上,丧祭用冰者。

  • 《郑仁凯》全文和鉴赏

    ·张鷟· 郑仁凯为密州刺史,有小童告以履穿。凯曰:“阿翁为汝经营鞋。”有顷,门夫着新鞋者至。凯厅前树上有鴷鸟,遣门夫上树取其子。门夫脱鞋而缘之,凯令奴着鞋而去,门夫竟至徒跣。凯有德色。 〔选自《朝野佥

  • 古代名句“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注释与译文

    【名句】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注释与译文]谔谔(è),形容直话直说。这句话的意思是:很多人唯唯诺诺随声附和,不如一个人站出来坦率地直说。现在引用这句古语提倡敢于坚持真理、讲真话。 参考文献 (

  • 《柳宗元·童区寄传》文章鉴赏

    文中所写也不只停留在叙述寄区的遭遇为其个人立传上,而是藉此展示出当时真实的社会图画,暴露黑暗腐败的吏治,并寄寓作者要求改革弊政的理想,从而大大加深了这篇传记的思想底蕴和现实意义。

  • 《月光》鉴赏

    作者: 莫渝

  • 你的善良必须有点锋芒

    【4029】你的善良必须有点锋芒(慕颜歌著,古吴轩出版社〈苏州〉,7 5印张,2016年9月第1版,32 8元)△共6个部分:[1]你以为的善良,其实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