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月出 原文、鉴赏、赏析和意境解读
陈风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月出皓兮,佼人兮,舒忧受兮。劳心慅兮。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
对月怀人,月下约人或月夜幽思,是我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主题。而月出一诗,可说是这类诗篇中最早的作品了。这诗的内容则是描写一个青年男子,在月色皎洁的夜晚,遇见了一位姿色出众、体态窈窕的美女,因而一见钟情,乃至神思恍惚,心烦意乱起来。不消说,他是深情地爱恋上那位月下美人,甚至是害了单相思病。这画面,这情思,都是生动真挚,感人至深的。
月出当是男词。诗的构思,概而言之,是每章首句写景,二三句写人,未句表情。全诗三章,章各四句,乃是重章叠咏。三章首句之“皎”、“皓”、“照”,都是形容月色皎洁明亮,这不仅是良辰美景,表明了时间环境,更重要的是渲染烘托出了一种幽美怡人的意境,使月光下的世界有一种朦胧的美感,易惹人冥思遐想。二、三两句,由景及人,转而描绘月下的美女。前一句侧重容貌。“佼人”即美人,“僚”、“燎”,音义相近,都是形容美人长得俊俏漂亮。后一句侧重体态。“舒”、徐缓,形容美女举止从容娴雅的样子。“窈纠”、“忧受”、“夭绍”,也都音义相近,用以形容美女身材窈窕,姿态动人。伊人飘渺,神采似仙,怎能不令人为之倾倒,心烦意乱呢?因而末句“劳心”即指男主人公暗自动情的心理活动。“悄”、“慅”、“惨”,也都音近义同,用以形容男主人公的心态。全句表露出了这位多情的青年,心神不安,搔首踟蹰,可望而不可及,可想而不可求,还有点淡淡忧伤的苦恋情景。可见,这诗写景抒情,做到了情景交融;刻画人物,达到了形神兼备的艺术境地。
月出是一首风格独特、双声叠韵的抒情诗篇,也可看作是一曲月下独唱的小夜曲或咏叹调。全诗三章如一,一唱三叹,将男主人公满腹的爱恋之情,如泼如洒地倾诉出来,并从而塑造出了绰约多姿、标致可爱的月下美女,以及那位真诚坦露恋情,憧憬幸福未来的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形象。他们的结局如何?诗中并没有交代,但读者在感动之余,自然会生出“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好祝愿的。
这诗也采用了重章复唱的表达方式,但它决不是原地踏步,而是适应感情起伏的节奏,运用音调旋律的力量,使之层层递进,把诗意推向高潮。这样,便产生了回环往复,连绵不断,牵人情怀的艺术张力,从而使诗篇具有了震颤读者心灵,引人产生共鸣的艺术美感。其造句、用字、语言音韵,也很讲究,富于特色。全诗句句以“兮”字收尾,有意无意中凭添了感情色彩,并且一韵到底,有一气呵成之势。每章四句,每句四字。但第三句和前后比,句法不排。前后三句都是上二字双,下一字单;第三句则是上一字单,下二字双;可见其句法在工整中富于变化。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诗运用了许多双声叠韵的字词,用以绘景、写人、抒情,显示出了它的奇妙之处,读起来给人一种特殊的美感。所谓双声叠韵,即选用一些声母或韵母相同的字词,如三章首句的“皎”、“皓”、“照”;二句的“僚”、“”、“燎”;三句的“窈纠”、“忧受”、“夭绍”;四句的“悄”、“慅”、“惨”等。这些音近义同的字词安排,是富于规律性、音乐美的,可见出歌手的艺术匠心。其中有的字词,并不经见,所以曾引起过解释上的歧异纷争,这有可能是古代陈国的方言,从诗的整体看,它并没有影响后人对诗的内容的正确理解。提炼方言口语入诗,不也正是民间口头歌谣的一个艺术特点吗!
-
【原题】:奉陪舅丈祠书彦平主簿兄游慧聚终日小饮上方待月再历妙峰诸胜处用前人韵得二诗是日尝微雨作
-
胡彦高,明昌二年以廉举为即墨令。县廨在古城之隅,为妖狐所据,昼伏夜出,变化狡狯,或为狱卒,纵遗囚系;或为官妓,盗驿传被襆。媚惑男女,有迷乱至死者。邑人无如之何,反以香火奉之,余五十年矣。彦高到官,问知
-
薄薄酒,饮两钟;粗粗布,著两重;美恶虽异醉暖同,丑妻恶妾寿乃公。隐居求志义之从,本不计较东华尘土北窗风。百年虽长要有终,富死未必输生穷。但恐珠玉留君容,千载不朽遭樊崇。文章自足欺盲聋,谁使一朝富贵面发
-
正人如松柏,特立不倚;邪人如藤萝,非附他物不能自起。|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正人如松柏,特立不倚;邪人如藤萝,非附他物不能自起。》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人少庭宇旷,夜凉风露清。槐花满院气,松子落阶声。寂寞挑灯坐,沉吟蹋月行。年衰自无趣,不是厌承明。
-
朗月分林霭,遥管动离声。故欢良已阻,空宇澹无情。窈窕云雁没,苍茫河汉横。兰章不可答,冲襟徒自盈。
-
【原题】:隆兴天子七月十三日亲享太庙先期风雨弥日及夕拔木震海窗户俱动转五更即止乃行礼时也喜而成三章
-
看了昆剧《十五贯》,叫我念念不忘的是况钟那支三落三起的笔。 自从仓颉造字,蒙恬造笔以来,凡是略识“之乎” 的人,都是要用笔的。读书人着书立说,吟歌赋诗,要用笔,种田的、赶买卖的,记豆腐白酒帐,要用笔,
-
《先秦散文·荀子·非十二子(节选)》原文鉴赏
-
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