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论书》
东坡论书
宋苏轼论书选于东坡集,多为散论,历来为世所重。苏轼,字子瞻,号东坡道人等,宋四大书家(苏、黄、米、蔡)之一,在文学史上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因东坡未作书法专集,故后人辑其书论为东坡题跋或东坡论书。
东坡论书中一为论书语,二为评古人书,三为自评。其论书多有精辟之句,谓之:“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缺一不为成书也”,言简意赅、真千古绝论。又谓之:“书法备于正书,溢而为行草,未能正书,而能行草……无是道也”,备述要旨。又有“真书难于飘扬,草书难于严重,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小字难于宽绰而有余”,“笔成冢,墨成池,不及羲之即献之;笔千管,墨磨万锭,不作张芝作索靖”等皆为千古名句。其评古人书有“把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欧阳文忠(欧阳修)公谓余,当使指运而腕不知,此语最妙。方其运也,左右前后,却不免敧侧,及其定也,上下如引绳,此之谓笔正。柳诚悬(柳公权)之言良是,古人得笔法有所自,张长史(张旭)以剑,容有是理,雷太简乃云闻江声而笔法进,文与可言见蛇斗而草书长,此殆谬矣”。有褒有贬又谓“……仆以为知书不在于笔牢”批评了古人借王献之5岁习字,其父从后取笔不得脱,以为得法的故事是荒谬的。他的创作论谓之“书初无意于佳乃佳尔,草书虽是积学乃成,然要是出于欲速”,批评了古人的“匆匆不及草书”。自谓“不践古人为一快也”。其论书多道家庄学之语,他在石苍舒醉墨堂中道:“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自言其中有至乐,适意不异逍遥游”。这种创作论对后世也有一定影响。
东坡论书载于历代书法论文选。世有东坡题跋6卷,明毛晋订。有津逮秘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等。
-
姚范《山行》清、近代山水诗鉴赏 姚范 百道飞泉喷雨珠,春风窈窕绿蘼芜。 山田水满秧针出,一路斜阳听鹧鸪。 这首诗描写春天山野的美丽风光,抒发了诗人欣赏自然美景时的愉快之情。 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里,诗
-
江涛万古峡,肺气久衰翁。不寐防巴虎,全生狎楚童。衣裳垂素发,门巷落丹枫。常怪商山老,兼存翊赞功。
-
何其芳《黄昏》原文 《黄昏》这篇散文很短,仅几百个字,但是何其芳早期散文的基本风格已由此展露无遗:伤感忧郁的情调,孤独寂寞的主题,还有绚丽曼妙的文采。 题名是黄昏,题眼却是这句:黄昏的猎人,你寻找着什
-
青山澹无姿,白露谁能数。片片水上云,萧萧沙中雨。殊俗状巢居,曾台俯风渚。佳客适万里,沈思情延伫。挂帆远色外,惊浪满吴楚。久阴蛟螭出,寇盗复几许。空山中宵阴,微冷先枕席。回风起清曙,万象萋已碧。落落出岫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看破生死的古诗词,内容包括看透生死的古诗词,看透生死的古诗词,求一些看破生死是诗句。《挽歌诗三首·其一》【晋】陶渊明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昨暮同为人,今旦在鬼录。魂气散何之?枯形寄空木。娇儿索父啼,良友抚我哭。得失不复
-
饮太白酒楼醉后走笔成篇顾大申 呜呼太白尔何游!应在飘飖碧落之倒景,芙蓉白玉之仙楼。乘云抱气蹑箕斗,骖螭浥汉骑长虬。世人即之杳难求,但见朱轩绣拱环城头。岱宗历历青扑面,黄河西来静如练,七十二君等飞电。地
-
名言: 不修身而求令名于世者,犹貌甚恶而责妍影于镜也。 注释: 修: 修养。令: 美。妍: 美丽。 句意: 不修养自己的道德而想求得在世上的美名, 犹如面貌很丑却要得到在镜子中的美丽的影像一样。 出处
-
隋炀帝志在无厌,惟好奢侈,所司每有供奉营造,小不称意,则有峻罚严刑。上之所好,下必有甚,竞为无限,遂至灭亡。
名言: 隋炀帝志在无厌,惟好奢侈,所司每有供奉营造,小不称意,则有峻罚严刑。上之所好,下必有甚,竞为无限,遂至灭亡。 注释: 所司: 主管的官员。厌: 满足。 句意: 隋炀帝贪得无厌, 穷奢极欲, 有
-
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 思接千载; 悄焉动容, 视通万里;吟咏之间, 吐纳珠玉之声; 眉睫之前, 卷舒风云之色; 其思理之致乎? 故思理为妙, 神与物游。
名言: 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 思接千载; 悄焉动容, 视通万里;吟咏之间, 吐纳珠玉之声; 眉睫之前, 卷舒风云之色; 其思理之致乎? 故思理为妙, 神与物游。 注释: 悄焉: 犹“寂然”
-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 ① 。(《老子·十二》) 【注释】 ①五色:五彩,形容色彩斑斓、缤纷多彩。五音:形容许多声音、嘈杂之声。 【译文】 斑斓、缤纷的色彩让人眼花缭乱,嘈杂、繁多的音乐让人听觉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