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卿《寻张逸人山居》诗词原文、赏析、解读
危石才通鸟道,空山更有人家。
桃源定在深处,涧水浮来落花。
写幽深山居景色的诗作或画图历来甚多,或景色全面描绘出来,或隐约露出一角让人们去想象。而刘长卿的这首写山居幽深景象的绝句却另辟蹊径,给人留出更为广阔的想象天地。读者从这首诗中可以悠然入胜到自己最理想的山居景色之中。
“逸人”指隐士。诗人在“张逸人”前着一“寻”字,说明他对要寻访的这位深居山中的隐者的景慕之心,也说明他是首次走这条生路,诗题正是给整体诗作了铺垫。
首句极写通向张逸人山居道路的艰难险阻。劈首而来的“危石”二字,已使我们怵然看到这条路是在崇山峻岭危石屹立巉岩阻断之中十分险要地伸展着,险要到什么程度呢?“通鸟道”三字更清楚地指出实际上这里尚无人行道,而是只通了鸟道,“才”这个时态副词更深一层地展现了道路的更加险峻,即使这条鸟道也是刚开辟的,鸟刚能飞过的路,人要攀登那自然是艰难无比了,这自然除说明道路艰险外更主要的是表现诗人披荆斩棘寻访的决心。“空山更有人家”是他们对这深山空旷绝少有人烟的想象,这是很合理的,因为通向山里的路是这样险难,那么山里的人也定绝少的了,但诗人说“更有人家”,这是十分肯定的语气,这就说明他对张逸人居住此山是确凿知之的,在字里行间自然洋溢着对景慕之人寻访心切,所以才对张逸人隐山居产生了一种美妙的想象,“桃源定在深处,涧水浮来落花。”从涧水中浮来的落花,诗人想象到深山中的居屋一定是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了。这就给他要寻访的山居展现出一幅十分神奇美妙的桃花源图,自然这里面是渗透着作者的理想居处,从作者的憧憬,我们很自然看到诗人对时势的愤懑心情,“落花”自然是在晚春,桃花漂落之时自然不只独独是桃花,而是杂以众多的各种色彩的花瓣,这就形成了色彩斑斓的花流,配以碧水,这是何等的绚丽多彩和两岸翠绿的花卉纷呈争妍,构成了多么美丽的山色春景,给人以美丽清馨的芬芳,伴以“涧水”之清脆音响,一幅百鸟争鸣百花争妍的闹春图宛然如在眼前。
虽未见描绘途中艰难的跋涉脚步,但从字里行间完全可以看出:虽未到幽深山居,然山居胜景悠然如在眼前;山中春景也着墨极微然有声有色的美景夺纸而出,真正地做到笔未到而景全出意全到。刘长卿不愧为写绝句的大手笔。
-
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注释】 选自《论语·子罕》第十九章。 为山:堆土成山。 篑:盛土的竹筐。 止:停下来。 平地:平整土地。 覆:倾倒。 【赏析】 孔子认为学习和道德修养是一个不断深入发展和提高的过程,决不能浅尝辄止。
-
《鳏夫的房产》外国文学作品简析 英国剧作家萧伯纳(1856—1950)的3幕剧。贵族子弟屈兰奇和他的中年朋友高坎在旅途中结识了富绅萨托里阿斯及其独女白朗琪。两个年青人一见钟情,当即私定婚约。萨托里阿斯
-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
“闲持贝叶书,步出东斋读。 ”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闲持贝叶书,步出东斋读。 【出处】唐柳宗元《 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 【意思】悠闲地捧起佛门贝叶经,信步走出东斋吟咏朗读。 【全诗】 《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唐].柳宗元. 汲井漱寒齿,清心
-
还记得猪八戒吃人参果的故事吗?他一口吞掉人参果、噎得直伸脖子的样子,不知逗笑了多少人。 可是现在再来看《西游记》原著,看到偷吃人参果这段,怎么也笑不起来了。
-
五色双丝献女功,多因荆楚记遗风。圣君照物同天鉴,不用江心百链铜。
-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出处】唐李商隐《 无题 》。 【意思】 春蚕到死,柔丝方断, 蜡炬成灰,哭泪才干。 【全诗】 《无题》 .[唐].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
-
[唐]丰干日日日东出,日日日西没。不知千古万古人,送向青山成底物。丰干(?—713),唐代
-
这首诗写得非常明快,可能是受了当时晴空万里、皓月当空的影响,诗的前两句也只是描写了中秋时的景色和人们争相赏月,平淡无奇,但诗人笔锋一转,从月色皎皎转到了月色无私上,一人家很明显就是指帝王家,月亮对世上第一人家的帝王家也毫不偏袒,它的光明
-
古文·逐贫赋 扬雄扬子遁世(1),离俗独处。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