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缩高刎项抗信陵君(魏策四)”全文、注释、翻译和点评赏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缩高刎项抗信陵君(魏策四)”全文、注释、翻译和点评赏析

魏攻管而不下。安陵人缩高,其子为管守。信陵君使人谓安陵君曰:“君其遣缩高,吾将仕之以五大夫,使为持节尉。”安陵君曰:“安陵,小国也,不能必使其民,使者自往请。”使道使者至缩高之所,复信陵君之命。缩高曰:“君之幸高也,将使高攻管也。夫以父攻子守,人大笑也。是臣而下,是倍主也。父教子倍,亦非君之所喜也。敢再拜辞。”

【注释】 ①管:地名。下:攻陷。 ②安陵:战国时小国名,属魏。说苑作“鄢陵”:地当今河南鄢陵西北。 ③守:守将。④仕:委以官职。五大夫:官名。 ⑤持节尉:持掌符节的武官。⑥使:派人。道:通导,引导。 ⑦复:重复。 ⑧幸:厚爱。⑨是臣:听从我的意见。下:降。 ⑩倍:通背,叛。

【今译】 魏国派兵攻打管邑,却打不下来。安陵国有个叫缩高的人,他儿子正好是管邑的守将。信陵君便派人对安陵君说道:“您把缩高派来,我要封他个五大夫,任命他为持节尉。”安陵君道:“安陵是个小国,未必能叫得动它的百姓,使者自己去请吧。”于是派人把使者领到缩高的住处,使者重复了一遍信陵君的旨意。缩高道:“信陵君对我如此厚爱,是要我去攻打管邑呀。作父亲的去攻打儿子的防地,岂不叫大家笑话。要是儿子听从我的话弃城投降,那就是背叛他的大王。父亲唆使儿子反叛,这也不是信陵君所喜欢的吧。谨谢光临,恕不从命。”
使者以报信陵君,信陵君大怒,遣大使之安陵曰:“安陵之地,亦犹魏也。今吾攻管而不下,则秦兵及我,社稷必危矣。愿君之生束缩高而致之!若君弗致也,无忌将发十万之师,以造安陵之城!”安陵君曰:“吾先君成侯,受诏襄王以守此地也,手受大府之宪。宪之上篇曰;‘子弑父,臣弑君,有常不赦。国虽大赦,降城亡子,不得与焉(11)。’今缩高谨解大位(12),以全父子之义,而君曰‘必生致之’,是使我负襄王诏(13),而废大府之宪也。虽死终不敢行!”缩高闻之曰:“信陵君为人悍而自用也(14)。此辞反(15),必为国祸。吾已全己(16),无为人臣之义矣(17)。岂可使吾君有魏患也(18)。”乃之使者之舍,刎颈而死。

【注释】 ①大使:级别更高的使节。之:到。 ②及:追上。 ③社稷:国家。 ④生束:活捉。致:送。 ⑤师:军队。 ⑥造:到。 ⑦先君:先代的国君。 ⑧受诏:接受诏命。襄王:魏襄王嗣。 ⑨大府:魏王府。宪:法令。 ⑩弑(shi,音式):以下杀上。 (11)不得与:不能列于其中。 (12)解:通晓,知道。大位:重要的位分。 (13)负:辜负。 (14)悍:蛮横。自用:专断。 (15)此辞:指安陵君之言。反:通返,回报。 (16)已:通以,由于。全己:保全自己。(17)无为:不能保守。 (18)魏患:来自魏国的灾祸。

【今译】 使者回去把情况报告了信陵君.信陵君大发脾气,又派了一位级别高的使者去安陵,威胁道:“安陵这块地方,也和魏国一样。现在我攻打不下管邑,秦国军队定会来追赶我,国家定会遭到危险。希望您活捉缩高并给我送过来!如果您不送来,无忌我将调动十万人马,直赴安陵城下!”安陵君道:“我的先君成侯接受魏襄王的诏命守卫此地,他亲手接过了魏王府的法令。法令的上篇写道:‘儿子杀害父亲,臣子杀害君王,依法治罪,严惩不货。即使实行全国大赦,献城投降、逼子逃亡的人也不在其列。’现在缩高谨明大体,懂得礼法,意在保全父子大义。可您却说‘定要活捉缩高并送上’,这是逼迫我违背魏襄王的诏命,废弃魏王府的法令啊。我即使死罪加身,也不敢遵命照办!”缩高得知此事后,说道:“信陵君为人蛮横而专断。这些话回传到他耳朵里,必然给国家带来灾难。我要是保全自己,就不能保守作为臣子的大义了。怎么可以让我的君王遭受魏国的兵祸呢!”于是便前往高级使者下榻的馆舍,自杀身死。
信陵君闻缩高死,素服缟素,辟舍,使使者谢安陵君曰:“无忌,小人也,困于思虑,失言于君,敢再拜释罪。”

【注释】 ①素服:犹素衣,丧服。缟(gao,音搞)素:白色。 ②辟舍:避开正房,居于侧室。辟:通避。 ③困:困扰。

【今译】 信陵君听到缩高自杀的消息,穿上白色的丧服,离开正房,住进侧室,派使者向安陵君谢罪道:“我无忌是个小人,因为被焦虑弄昏了头脑,以致对您说错了话,谨此致歉,还望恕罪。”

【集评】 清·张星徽国徽评林:“典雅大似内外传,战国文之又一格。”

【总案】 魏信陵君无忌是战国时代著名的“四公子”之一,为人素以讲究道义而著称,然而本文却显示了他以大凌小、以强压弱的并不道义的一面。与他这个大人物相比,安陵君以及小人物缩高,倒是表现出不畏强暴、宁折不弯的铮铮硬骨。
文中信陵君、缩高、安陵君三个人物尽管着墨不多.但都描写得各有特点。信陵君权倾魏国,他信奉的是权势,以为凭借手中的生杀予夺大权可以任意驱使属国的臣民,所以当自己的旨意受到安陵君婉言拒绝、缩高直言顶撞时,便勃然大怒,威胁以刀兵相向。缩高是个小国草民,他信奉的却是道义,所以即使加官晋爵,他也断然不干“父教子倍”的事。直到最后,为了使国家免于“魏患”,他毫不犹豫地自杀殒命。安陵君是小国君主,他信奉的是法令,违背法令的事情,他“虽死终不敢行”,所以他敢于对抗信陵君的两次命令。在单一片断的历史事件中,能够将人物描绘得如此风貌不同,性格各异,的确是史家之上乘,文学之高手。
猜你喜欢
  • 苏轼《次韵郭功甫观予画雪雀有感二首》全诗鉴赏

    早知臭腐即神奇,海北天南总是归。九万里风安税驾,云鹏今悔不卑飞。可怜倦鸟不知时,空羡骑鲸得所归。玉局西南天一角,万人沙苑看孤飞。

  • 古代名句“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注释与译文

    【名句】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注释与译文]君子,指有道德的人。小人,指道德低劣的人。这两句说:君子心地平坦宽广,小人却经常局促忧愁。 参考文献 《论语·述而》

  •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柳宗元《别舍弟宗一》

    别舍弟宗一 柳宗元 零落残红倍黯然, 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 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 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

  • 明清小说之《红楼梦·宝钗扑蝶》内容解读与赏析

    “宝钗扑蝶”发生在暮春和初夏之交的日子里,大观园中绚烂的花期渐渐逝去,雕梁画栋,花障竹篱虽然还是被红紫芳菲包围和盘绕着,但究竟是绿肥红瘦了,在一派葱蔚洇润之中迎来了四月廿六日的芒种节。这一天闺中有为花

  • 《三国志·贾诩传》译文与赏析

    贾诩传贾诩传 【题解】 贾诩(147-223)字文和,武威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原为董卓部将,董卓死后,献计李傕、郭汜反攻长安。李傕

  • 《夏日田园杂兴(其九)》(范成大)原文|鉴赏|赏析

    范成大 黄尘行客汗如浆,少住侬家漱井香; 借与门前磐石坐,柳阴亭午正风凉。 这首诗写农村夏日“行客”,表现农民仁厚善良、殷勤好客的优良品德。在这村舍柳井旁,出现了两个人物形象。一个是过路客人,他冒着炎

  • 儒佛之融合

    儒学虽然从佛教传入之始就开始排斥佛教,但实际上儒学对佛教的融合吸收也是始终不断的。而佛教也十分懂得“入乡随俗”的道理,它传入中国后不仅努力克服儒学的矛盾,而且不断地援儒入佛。论证儒佛在根本上的一致性,

  • 寓言“蟾蜍与蚵蚾”注释、翻译和解说

    蟾蜍游于泱瀼 ① 之泽,蚵蚾 ② 以其族见,喜其类己也,欲与俱入月,使 ③ 呼之。问曰:“彼何食?”曰:“彼宅于月中,身栖桂树之阴,餐泰和 ④ 之淳精,吸风露之华滋,他无所食也。”蚵蚾曰:“若是则予不

  • 异国秋思 庐隐

    自从我们搬到郊外以来,天气渐渐清凉了。那短篱边牵延着的毛豆叶子,已露出枯黄的颜色来,白色的小野菊,一丛丛由草堆里攒出头来,还有小朵的黄花在凉劲的秋风中抖颤,这一些景象,最容易勾起人们的秋思,况且身在异

  • 苏轼《荷叶》全诗鉴赏

    田田抗朝阳,节节卧春水。平铺乱萍叶,屡动报鱼子。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