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至于楚臣去境,汉妾辞宫/或骨横朔
【注释】
选自南朝梁·钟嵘诗品·序。
嘉会:美好的聚会。
楚臣:指屈原。屈原正道直行,受到朝中小人谗毁排挤,被放逐到汉北鄂渚。
汉妾:指昭君。汉书·元帝纪:“竟宁元年……匈奴呼韩邪单于来朝……赐单于待诏掖庭,王嫱为阏氏。”王嫱,名嫱,字昭君。
朔野:北方的旷野。
骋:畅快地抒发,激情地表达。
【赏析】
南朝梁钟嵘的诗品·序,除了自述这本书的写作缘起外,还全面阐述他的文艺理论批评主张。他认为,自然景物和社会生活,作用于人的思想感情,有所感动,生出了喜怒哀乐,到了不得不发的时候,通过文字语言抒发出来,便形成了一篇好作品。所以文学的作用就是要“骋情”、“展义”。
“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至于楚臣去境,汉妾辞宫,或骨横朔野,魂逐飞蓬……凡斯种种,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
意思说:喜庆聚会的日子写诗表达亲情,孤独的日子写诗寄托哀怨。至于楚臣屈原受谗流放离开故国,汉代昭君远嫁匈奴辞别汉宫,或边塞征战陈尸北疆,英魂随着飞蓬飘荡……这种种情形,都能让人感动,心情激荡,不用诗歌表达出来,怎么能展现它的高义,不高歌一曲,怎么能抒发心中的激情!
钟嵘在深入探讨诗歌产生的根源后, 肯定了“ 气之动物, 物之感人”(诗品·序)的关系(气候使景物发生变化,景物又感动着人),认为自然景物中的“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社会生活中的“楚臣去境,汉妾辞宫”、“负戈外戍”、“塞客衣单”、“孀闺泪尽”等等,都能够激发诗人喜怒哀乐之情,从而产生不吐不快的创作冲动,最后借助诗文充分抒发出来。在自然景物与社会生活二者之中,钟嵘特别强调社会生活对诗人的感召作用,如“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等等,认为社会生活中的种种不幸所造成的哀怨是诗文产生的基础,因此要求诗文创作着重反映人们社会生活的不幸,伸张正义之气,抒发怨悱之情,使作者所抒之情,所伸之义,具有深刻的社会内容。
钟嵘的这一观点,对传统“诗言志”和“兴观群怨”说是一种继承和发展,对刘勰关于文学与社会关系的论述是进一步的深化,在当时齐梁形式主义文风泛滥的情势下,具有纠偏补弊,引导文学创作面向社会生活的积极作用。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表率的古诗词,内容包括关于榜样的诗句,关于榜样的古诗,关于榜样的诗词。何妨云影杂,榜样自天成。《桂隐纪咏·俯镜亭》 张镃2、吾师近而言语畅,留在世间为榜样。《读雪窦禅师祖英集》 张伯端3、待尽生涯蚕作茧,就
-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鹄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 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 不觉泪下沾衣裳。援琴鸣弦发清商, 短歌微吟不能长。明月皎皎照我床
-
明·吴从先2二则 ·之一大凡读短册恨其易竭,读累牍苦于难竟3。读贬激则发欲上冲,读轩
-
【注释】 ①冰绡:洁白的绸。 ②蕊珠宫女:指仙女。 ③凭寄:凭谁寄,托谁寄。 ④无据:不可靠。 ⑤和:连。 【评解】 这首词以杏花的美丽易得凋零,抒发作者的身世之感。帝王与俘虏两种生活的对比,使他唱
-
〔熙宁十年,诏以龙山废佛祠为表忠观。元丰二年,通教自杭来,见予于吴兴。问:“观亦卒工乎?”曰:“未也,杭人比岁不登,莫有助我者。”余曰:“异哉,杭人重施轻财,是不独为福田也,将自托于不朽,今岁成矣,子
-
天台山者〔1〕,盖山岳之神秀也〔2〕。涉海则有方丈蓬莱〔3〕,登陆则有四明天台〔4〕,
-
①这首诗是蔡和森同志在1918年所作。当时杨昌济先生在北京大学任教,他写信给毛泽东同志,讲到有人发起赴法勤工俭学的消息。毛泽东同志主张争取赴法勤工俭学的机会,了解俄国和欧洲的革命的真实情况,因此和蔡和森同志在湖南青年中倡导和组织赴法勤工俭学
-
祖咏望终南余雪钱起见湘灵鼓瑟祖咏与钱起都是在考试时写下了其一生最优秀的作品,一举成名,不过考试结果却不太一样:祖咏在考场只写了一
-
石象之《咏愁》 来何容易去何迟,半在心头半在眉。 门掩落花春去后,窗涵残月酒醒时。 柔如万顷连天草,乱似千寻匝地丝。 ① 除却五侯歌舞地,人间何处不相随? ② 【注释】 ①寻:八尺为寻。②五侯:西汉成
-
东坡自引所为文东坡自引所为文 【原文】 东坡为文潞公作《德威堂铭》,云:“元之初,起公以平章军国重事,期年,乃求去,诏曰:‘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