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后方的邮政电信[1]
战前全国电报线共95000余公里。抗战爆发后,电信设施遭到很大的破坏,如电报线路沦陷损毁便达4.5万公里。而西部地区原有的线路失修情况也颇严重。1938年初,由交通部、军政部、军令部、航空委员会等部门联合成立了战时电信委员会,规划和协调电信建设工程。
从1938年起,后方地区历年电报线路建设均有显著进展:1938年4401公里,1939年8401公里,1940年6213公里,1941年1562公里,1942年1979公里。同期整修旧有线路约2.5万公里。至1942年底,后方地区共有电报线路达9.1万公里,虽较抗战爆发前减少约4000公里,但年收发达37000万字,大大超过战前全国24000万字的收发报数。1937年全国电报局为1200余处,线路约10.5万公里,抗战期间,后方线路增设2万余公里。
抗战爆发后,电话设备及线路拆卸抢运至后方者颇为不易,先将自南京、汉口两地撤移之自动交换机用于陪都重庆,至1941年底,重庆城区原人工电话500号改为自动电话1500号,新市区自动电话自1000号扩充至1800号。到1942年,重庆市区电话已经全部改为自动转接,其机器和主要线路逐步移装地下。另外,成都、昆明、贵阳、西安、衡阳、常德、曲江等十多个后方城市的市内电话,也得到了整修扩充。另增设西昌、宜宾、沅陵等小电话局九处。至1944年底,后方城市市内电话总容量约达万余号。
长途电话方面,战前共有长途话线约5.3万公里,抗日战争爆发后,长途话线损失达2.3万公里。1938年至1941年12月后方新设长途电话线共2.5万余公里,合计共有5.5万余公里。从通话地区看,以重庆、衡阳、西安为中心,规划并实施了西北、西南长途电话网,以能够与后方各省联络为目标,展接用话单位。以重庆为枢纽,历年开通长途电话的地区就有:1938年:万县、长沙、宜昌、衡阳;1939年:桂林、南昌、洛阳、老河口;1940年:巴东;1941年:合川;1942年:龙门、沅陵、黔江。另一个长途电信中心衡阳至下列地区也先后开通了长途电话:汉口、南昌、沅陵、贵阳、吉安、南岳、湘潭、南平、邵阳、万载、芷江、上饶、曲江。另外,后方不少地区之间开通了无线电话电路,如从昆明分别通往重庆、贵阳、成都、河口、桂林、西安、下关、上饶。值得指出的是,新增筑的长话线路中涉及南宁以西至云南滇越路以东地区,使得滇桂间军讯得以直接联络;而湖南、湖北、四川间线路,使第五、六、九战区近前方的军讯联络得以畅通,还有益于江西与安徽间的联络。
在国际通信方面,1938年开通了重庆、成都至莫斯科、马尼拉、河内、西贡、万隆的线路。1939年开通了昆明至仰光、河内、香港的线路。1940年开通了成都至日内瓦的线路。1941年开通了重庆至洛杉矶、旧金山、新加坡的线路。1942年增加了重庆、成都、昆明至夏威夷、孟买、德里、加尔各答、悉尼、密支那、曼德勒、腊戍等地的线路,基本保证了中国大后方国际通信的畅通。
在筑桂、桂衡、衡长、西安至贵阳等线段完成三路载波机,从而加速电话接转、增加通话容量,起到了增加线路的作用,并构成后方地区辐射通信网。该工程于1943年全部完成,也是中国建立长途电话中心制之肇始。至1943年底, 全国长途话线共66,700余对公里,其中属于战前架设的为29,800余对公里,而战时新架设的达36,900余对公里。
抗战时期在无线电话方面,国民政府交通部拟定了同样以重庆、衡阳、西安为中心的通信网计划,覆盖及贵阳、昆明、兰州、康定、桂林、南郑、赣州、迪化等地,总共建立大型电台10余处、中小型电台100多处,为维持军需民用之通话发挥了较大的作用。1937年至1941年中国大后方电信事业概况如下:
1937 | 1938 | 1939 | 1940 | 1941 | |
电信局所(个) | 928 | 941 | 971 | 1135 | 1167 |
电报(万字) | 26121 | 25308 | 27541 | 30986 | 40999 |
长途电话(万次) | 250 | 200 | 240 | 273 | 243 |
资料来源: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三卷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资本主义),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523页。
-
春云蒙蒙雨凄凄,春秧欲老翠剡齐。嗟我妇子行水泥,朝分一垄暮千畦。腰如箜篌首啄鸡,筋烦骨殆声酸嘶。我有桐马手自提,头尻轩昂腹胁低。背如覆瓦去角圭,以我两足为四蹄。耸踊滑汰如凫鷖,纤纤束胁亦可齎。何用繁缨
-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作品赏析【注释】:白石:道家有“煮五石英法”,在斋戒后的农历九月九日,将薤白、黑芝麻、白蜜、山泉水和白
-
[唐]韦庄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这首诗作于
-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海客谈瀛洲 ① ,烟涛微茫信难求 ② 。越人语天姥 ③ ,云霓明灭或可睹 ④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⑤ 。天台四万八千丈 ⑥ ,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初中古诗词阅读理解技巧,内容包括初中古诗阅读理解技巧,求中考古诗文阅读与赏析技巧,初中古诗文阅读技巧和方法。抓诗眼、抓意象、明意境 诗眼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如“
-
纱帽乌皮几,闲居懒赋诗。门看五柳识,年算六身知。灵寿君王赐,雕胡弟子炊。空劳酒食馔,持底解人颐。
-
晋平公浮西河 ② , 中流而叹曰: “嗟乎! 安得贤士与共此乐乎?”船人固桑进对曰:“君言过矣,夫剑产于越,珠产于江汉, 玉产于昆山, 此三宝者, 皆无足而至; 今君苟好士, 则贤士至矣。”平公曰:
-
【4353】中国城市密码(〔德〕迪特·哈森普鲁格著,童明等译,清华大学出版社,17 9万字,2018年5月第1版,89元)8部分:[1]如何阅读一座城
-
身外无羁束,心中少是非。被花留便住,逢酒醉方归。人事行时少,官曹入日希春寒游正好,稳马薄绵衣。
-
此诗描写了初春的山景水色,表现游子淡淡的思乡之情。一句写水,初春气暖,冰融水流,河床空旷宽阔了,是横写。二句写山,青山苍翠,一片碧绿,是纵写。前两句诗描写“江旷”、“山长”之景,雄浑阔大,气象万千,为诗歌的展开提供了广阔的背景。后两句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