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城·[唐]韦庄》原文与赏析
[唐]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这首诗作于唐僖宗光启三年(887),距唐亡仅二十年。作品凄楚哀婉,空灵蕴藉,是一首动人的唐王朝的輓歌。
台城,是东晋、南朝的台省(即中央政府)和皇宫所在地、陈亡之后日渐颓圮荒芜。首句“江雨霏霏江草齐”,在阔大的背景下,大笔勾勒台城遗址所见。台城滨江,故称“江雨”、“江草”。“江草齐”暗寓刘禹锡台城“千门万户成野草”之意。细密悠长的江雨无疑会诱发人们无尽的思绪,而断瓦颓垣中的萋萋青草又怎能不使诗人涌起奢华易尽、历史无情的感叹!从而,自然引出第二句:“六朝如梦鸟空啼”。竞逐豪奢的六朝君王在历史舞台上匆匆而过,顷刻间烟销云散,不免使诗人有恍若梦境之感。李商隐曾以“三百年间同晓梦”来表现六朝的迅速更迭。而在这愁惨的梦幻之地却传来阵阵自在的鸟啼。一个“空”字传达出诗人闻鸟鸣时的复杂感受:昔日王城的繁华早已荡然无存,只剩有鸟儿在这里点缀着荒凉与空寂,但这沉痛的历史教训依旧无人记取。三句猛然振起,四句紧承,将一腔怨恨倾泻在柳烟如堆的台城柳上:“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最是”一语既突出了对烟柳的怨恨,也总领了全诗的情感。柳,在诗中具有着不同寻常的意味:长堤柳烟曾装点过六朝的繁华,但它如今却超然于人世沧桑之外。依依杨柳。寄寓了诗人“江山依旧,人事已非”的感慨,同时,也无情地绾结着往昔与今天,向世人昭示着历史结论。诗人一腔哀怨却不直说,而以景之无情反衬而出。曲折、含蓄中现着深沉。
萦绕于韦庄心头的是大厦将倾的预感和对现实政治的绝望。因而,无可奈何的哀怨笼罩着诗篇。格调未免低沉,但诗人的感觉和认识却无疑是冷峻而深刻的。在这空寂的古都遗址,诗人似乎得了造物主的启示,隐约察觉到了已往几百年间的六朝往事与当今现实的惊人相似。“今之视昨,亦犹后之视今”(刘义庆世说新语·规箴),大唐王朝也将如梦幻般的六朝一样飘然逝去,令后人生发同样的感慨。作品有意无意地揭示了这样一个深邃的社会哲理:王朝的更迭,人世的代谢是无须惊怪、也是无法抗拒的历史规律;奢靡无度的君王、腐朽黑暗的政治必然要被历史的波涛所吞没。
哲理表现上,本诗有两个特点值得注意:一是以精心选择的景物来渲染氛围。景物有声有色,亦动亦静,且虚虚实实,从而创造出一种凄迷朦胧、非今非昔、遥接古人来者、辽远无边的时空境界,极好地表现了诗人超脱而深沉的历史感悟。二是紧扣人生有恨与自然无情的对照来抒情写意。诗人让永恒的自然来嘲弄短暂的人生、让生机勃然的景象来反衬不堪回首的人事。他成功地将历史的兴亡和哲理的沉思聚焦于萋萋繁茂的青草、欢快悠然的鸟鸣,更熔铸于横亘古今、烟霭迷蒙的十里柳堤,令读者回味无限,遐想不己。
-
[汉]民歌 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梦见在我旁,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展转不相见。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
-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苏轼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
-
(清)尹继善 鹤去空亭在, 何须问假真。 登临多胜境, 领略少闲人。 石壁横悬榻①,佛山半露身②。 坡公遗迹下③,岁岁柳条新。 云龙新雨霁④, 万里望中收。 野水消桃汛, 田家遍麦秋。 花迎山半寺,
-
归鞍白云外,缭绕出前山。今日又明日,自知心不闲。亲劳簪组送,欲趁莺花还。一步一回首,迟迟向近关。
-
绛阙银河曙,东风右掖春。官随名共美,花与思俱新。绮陌朝游间,绫衾夜直频。横门开日月,高阁切星辰。庭变寒前草,天销霁后尘。沟声通苑急,柳色压城匀。纶綍谋猷盛,丹青步武亲。芳菲含斧藻,光景畅形神。傍砌看红
-
短篇小说。路翎著。发表于1954年。小说描写天真无邪的朝鲜少女金圣姬,爱上了驻扎在她家中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侦察兵王应洪;而王应洪严守部队纪律,一心作战杀敌,没有理会姑娘的爱情。班长王顺深深理解和珍视朝鲜
-
先皇御马三千匹,仗下曾骑玉骆骢。金鼎丹成龙亦化,圉人空栈泣西风。
-
燕违戊己鹊避岁,兹事因何羽族知?疑有凤王颁鸟历,一时一日不参差。[不知其然也。燕衔泥常避戊己日,鹊巢口常避太岁,验之皆信。]水中科斗长成蛙,林下桑虫老作蛾。蛙跳蛾舞仰头笑,焉用鲲鹏鳞羽多?[齐物也。]
-
聂政刺韩王者,聂政之所作也。聂政父为韩王治剑,过期不成,王杀之。时聂政末生。及壮,问其母曰:“父何在?”母告之。政欲杀韩王,乃学涂入王宫,拔剑刺王不得,逾城而出,去入太山。遇仙人,学鼓琴,漆身为厉,吞
-
《关雎》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一首经典之作。全诗借助描写关雎鸟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逝去爱情的惆怅之情。诗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一句,揭示出爱情的纯洁和美好。而“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一句,表达了作者对爱人的思念和渴望。整首诗以明快的韵律和精练的语言,将深情与哀思巧妙地交融在一起。通过《关雎》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对爱情的赞美和对逝去爱情的思念之情,也能体会到诗人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这首诗的艺术价值和感染力仍然是不可言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