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林景熙《山窗新糊有故朝封事稿,阅之有感》诗词原文、赏析、解读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林景熙《山窗新糊有故朝封事稿,阅之有感》诗词原文、赏析、解读

林景熙

偶伴孤云宿岭东,四山欲雪地炉红;

何人一纸防秋疏,却与山窗障北风。

宋亡之后,曾官至从政郎的林景熙拒不出仕,隐居家乡,常往来于吴越,与朋友以诗相慰。这首绝句,是他偶然一次借宿山里人家,睹物伤情而写下的一首抒怀诗。

“故朝封事”,故朝,前朝,指宋。封事,给皇帝的密封奏章。刘勰文心雕龙:“自汉置八仪,密奏阴阳;皂囊封板,故曰封事。”

首句在交代地点的同时,带出了诗人如一片孤云,遁迹世外、栖息山林的生活情状,以孤云野山烘托出作者凄清孤独的悲凉心境。次句点明了时令。“四山欲雪”写出了天上黑沉沉的彤云密布、周围阴森森的寒气逼人的情景。幸好在这远离尘嚣的山里屋中,地炉烧得正红,尚能给人以些许暖意。然而,亦无法驱散诗人心头郁积的亡国悲凉。唐代岑参曾在玉门关将军歌中写道:“军中无事但欢娱,暖屋秀帘红地炉。”那“红地炉”与胜利者的豪情并旺,而此处的“地炉红”却只能与亡国者的滴血心灵共悲了。

一、二句重在写景,却也暗寓情怀,环境与心境相映,渲染出孤独、抑郁、悲凉的气氛,为下文愤慨之情的喷涌迸发作了铺垫。第二句中的“四山欲雪”为全诗之线索:正因为“四山欲雪”,才会“山窗新糊”,“孤云”笼罩,诗人不得不“偶”宿岭东;诗人在屋中想观“四山欲雪”之况,又自然得由新糊的山窗向外观察,因而导致在山窗上有了惊人的发现,为全诗辟出新的境界。

第三句开头以“何人”二字的一声喝问,使读者为之一震,不由得将视线、将注意力由“四山欲雪地炉红”移向山窗,集中到那“一纸防秋疏”上。防秋疏:北方部族以游牧为业,多在秋高马肥时向南侵扰。防秋疏即防范其秋季侵袭的奏章。这里特指有关南宋抗元的封事稿。这“防秋疏”本关国家机密,上奏皇帝时得以“皂囊”封好,以免泄露,而今却成了山野村民的糊窗纸了,怎能不激起诗人的一腔亡国哀痛?想当年为抵御元兵,爱国的文臣武将们发出了多少呼吁忠告,提出了多少妙计良策,却惊醒不了君王,不见用于朝廷,终于变为一堆废纸,这又怎能不激起诗人对亡国之因的满腹愤慨?末句“却与山窗障北风”,虽在形式上同前句不相对仗,但在内容上却相互映衬,对比鲜明,发人深思。元章祖程曾指出:“此诗工在‘防秋疏’、‘障北风’六字间,非情思精巧道不到也。然感慨之意,又自见于言外。”(白石樵唱注卷一)这是极有见地的。“防秋疏”中的胜元方略在昏庸的君王和投降派手中未能实现、也无法实现,终成纸上谈兵,昔日未能助南宋抵挡住北人的侵略,今天却只能给山窗聊以挡挡北风了。其间蕴藏着多少感慨、多少讥讽、多少愤怒、多少谴责!而诗在表面上却用语平静委婉,仅略一感问,顺笔一点,较之声色俱厉却更为遒劲有力。

林景熙的诗作常以托物比兴的手法,精粹简练的语言,来表达复杂的情怀,以创造出寄托遥深、沉郁苍凉的意境。这首绝句,看似仅在写景叙事,实则意在宣泄块垒;有锋芒却藏而不露,抒感慨则见于事中;物虽不大,却蕴含丰富,事属偶然,但深刻典型。

猜你喜欢
  • 刘禹锡《马大夫见示浙西王侍御赠答诗因命同作》全诗赏析

    忆逐羊车凡几时,今来旧府统戎师。象筵照室会词客,铜鼓临轩舞海夷,百越酋豪称故吏,十洲风景助新诗。秣陵从事何年别,一见琼章如素期。

  • 白居易《赠牛思黯》全诗赏析

    百寻竿上掷身难。

  • 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

    《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 以:因为。愠(yùn):愤怒。君主不可因为一时的怒气而兴师作战,将帅不可因为一时的愤怒而发动战争。《孙子·火攻》:“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合于利而

  • 《闲居赏析》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咏闲居是重要主题之一,也称为闲适诗。对诗人们来说,所谓闲,不仅仅是没事做或不做事,而是相对出仕忙于公务而言,所以闲居诗往往成了隐居诗的代名词。司马光退居后,不能忘怀于朝廷政治,所以这首《闲居》写闲而实不闲,至少是身闲心

  • 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这句话告诉我们,君子在教导他人时,不能强行牵引,也不能强行压制,更不能开展表面的教育而忽略内心的启发。因此,一个真正的教育者应该尊重学生的思想和个性,以引导和启发的方式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道路。这样的教育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力,使他们能够发展成为具有真正道德情操的人。

  • 苏轼《和陶咏三良》注释和评析

    此生泰山重,忽作鸿毛遗②。三子死一言,所死良己微。贤哉晏平仲③,事君不以私。我岂犬马哉,从君求盖帷④。杀身固有道,大节要不亏。君为社稷死,我则同其归。顾命有治乱⑤, 臣子得从违。魏颗真孝爱,三良安足

  • 杜牧《重到襄阳哭亡友韦寿朋》全诗赏析

    故人坟树立秋风,伯道无儿迹更空。重到笙歌分散地,隔江吹笛月明中。

  • 《鹰之歌》鉴赏

    作者: 文淑慧任光

  • 哲理诗《神女峰》原文和鉴赏

    在向你挥舞的各色花帕中 是谁的手突然收回 紧紧捂住了自己的眼睛 当人们四散离去,谁 还站在船尾 衣裙漫飞,如翻涌不息的云 江涛 高一声 低一声 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 天上人间,代代相传 但是,心 真

  • 《日近长安远》原文|翻译|赏析

    南朝·宋·刘义庆晋明帝数岁2,坐元帝膝上3。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4,潸然流涕5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