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李白《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五)》诗词原文、赏析、解读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李白《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五)》诗词原文、赏析、解读

李白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秋浦,县名,在今安徽省贵池县。县西南有秋浦水。秋浦歌有十七首,最传诵的是第十五首,即这里选的一首。秋浦歌其一说:“正西望长安,下见江水流。”他望京城不见而发愁,他希望唐朝能够用他,好实现他济世安民的愿望,因唐朝不用他而发愁。又其二说:“欲去不得去”,“雨泪下孤舟”。唐朝不用他,他不能到京里去,因此愁苦得泪下如雨。其四说:“猿声催白发,长短尽成丝。”他在愁苦中听到猿啼,愁苦得头发都白了。

这首说“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白发像有三千丈长,因为愁苦像这样长,而愁苦像三千丈长,用白发来比愁苦。白发不可能有三千丈长,这样比是一种什么样的比喻呢?钱钟书先生管锥编讲周易,有“实象”“假象”,“实象者,若地上有水、地中生木升(卦)也;皆非虚言,故言实也。假象者,若天在山中、风自火出;如此之类,实无此象,假而为义,故谓之假也”(11页)。这里的“白发三千丈”,是运用周易中的假象手法借作比喻。

下联“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用明镜来照,看到满头的白发,好像秋霜,不知从何处得到满头的秋霜。这是比喻,不说白发似秋霜,说成镜里看到秋霜,这样用是隐喻,显得灵活。王琦评:“起句奇甚,得下文一解,字字皆成妙义。洵非仙才,即能作此。”其实起句的奇,就在运用了“假象”。

猜你喜欢
  • “独与天地精神往来”注释、译文和感悟

    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倪于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 ① 。(《庄子·天下》) 【注释】 ①精神:精气、神明。傲倪(ní):轻视,蔑视。 【译文】 只有庄子他同于大道、在精神上与神明自由往来,而不蔑

  • 岑参《成王挽歌》全诗赏析

    幽山悲旧桂,长坂怆馀兰。地底孤灯冷,泉中一镜寒。铭旌门客送,骑吹路人看。漫作琉璃碗,淮王误合丹。

  • “政者,正也”注释、译文和感悟

    季康子 ① 问政 ② 于孔子。 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论语·颜渊》十七) 注释 ①季康子:鲁国大臣。②政:公正。 【译文】 季康子向孔子询问为政之道。孔子回答说:“所谓政,

  • 忠信以为甲胄,礼义以为干橹。

    【名句】忠信以为甲胄 ① ,礼义以为干橹 ② 。 【注释】①甲胄:古代兵士穿着的铠甲和头盔。②干橹:盾牌。 【释义】忠信就好比兵士铠甲和头盔,礼义就好比盾牌。 【点评】比喻忠信和礼义的重要性。 参考文

  • 以节俭为德。|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以节俭为德。》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白居易《重寄别微之》全诗赏析

    凭仗江波寄一辞,不须惆怅报微之。犹胜往岁峡中别,滟五预堆边招手时。

  • 杜甫《赠郑十八贲(云安令)》全诗赏析

    温温士君子,令我怀抱荆灵芝冠众芳,安得阙亲近。遭乱意不归,窜身迹非隐。细人尚姑息,吾子色愈谨。高怀见物理,识者安肯哂。卑飞欲何待,捷径应未忍。示我百篇文,诗家一标准。羁离交屈宋,牢落值颜闵。水陆迷畏

  • 《答情人赏析》

    【注释】:这首诗相当旖旎,想世间也只有象作者那样娇柔无限的女孩子,才能写得出这样的诗。

  • 寓言《荆人涉澭》意译和解说

    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 ① 澭水 ② 。澭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 今水已变而益多矣, 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 此其所以败也。 ——《吕氏春秋·察今

  • 东风化雨:冯俊谈

    【3018】东风化雨:冯俊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冯俊著,人民出版社,41万字,2016年12月第1版,69元)△共分六个部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