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成大《自横塘桥过黄山》
范成大自横塘桥过黄山宋山水诗鉴赏
范成大
阵阵轻寒细马骄,竹林茅店小帘招。
东风已绿南溪水,更染溪南万柳条。
横塘在苏州城西南十里处,塘上有桥,桥面筑亭,四周绿柳围护,是苏州城郊的风景胜地。黄山又名笔格山,在苏州西南二十五里。这首诗是范成大晚年退职家居时所写,其中寄寓了诗人对家乡和自然深深的爱恋之情。
诗的第一句写初春气候。“寒”之前冠以“轻”字,说明寒势已弱,春意萌生,又用 “阵阵”形容之,进一步表现冷暖空气的互相交替,此进彼退,显得十分生动。“细马”即年幼之马,是诗人的坐骑,“骄”原是健壮的意思,这里引伸为马的精神抖擞,行走矫健。不写人对气节的感受,却写马的振作亢奋,“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意思已十分明显。第二句写路旁的景色,几间茅屋,数丛翠竹,彼此掩映,一挂酒帘挑出户外,在春风中微微摆动,似乎向过客招手,“招”字下得十分亲切。着墨不多,农家的情趣已经盎然充溢。接下来两句写登桥所见。前一句化用了王安石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写的是江岸春景,此处却用来写溪水,赞美春天与家乡的双重寓意却是一致的。“已”字逗出了下一句,“更染溪南万柳条”。诗人在桥上低首,看见溪水变成了碧绿色, 溶溶??, 微动涟漪; 然后抬头远望, 但见溪南柳枝如烟,染成了一片淡绿。“染”与后面的“万”字相互呼应,非常贴切。初春柳条刚吐芽苞,一枝两枝是看不出来的,只有远望成堆的柳枝,才能见到如染似晕的绿雾。这与韩愈早春诗中“草色遥看近却无”的境界完全一样。诗人先写“南溪”,然后写“溪南”,观察时的一先一后,造成了时差上的动感,仿佛春天正在由水及岸,一步步地向远处伸展似的。途中所见既有自然也有人境,它们融为一体,汇为一股温暖的热流,阵阵地冲击着诗人衰老的心灵,激发起他对生命、生活和家乡真挚的热爱和渴望。
这首诗只有四句,却调动了多组景物,表现力极为丰富,含意隽永,情韵无穷。
-
杜甫《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这首诗是杜甫寓居成都草堂时所作。蜀相,指诸葛
-
遥闻境会茶山夜,珠翠歌钟俱绕身。盘下中分两州界,灯前合作一家春。青娥递舞应争妙,紫笋齐尝各斗新。自叹花时北窗下,蒲黄酒对病眠人。
-
作者: 梁建民 【本书体例】
-
山水开精舍。琴歌列梵筵。人疑白楼赏。地似竹林禅。对户池光乱。交轩岩翠连。色空今已寂。乘月弄澄泉。
-
公输 ① 之刻凤也,冠距 ② 未成,翠羽 ③ 未树。人见其身者,谓之 鵄 ④ ;见其首者,名曰鴮 ⑤ ,皆訾 ⑥ 其丑而笑其拙。及凤之成,翠冠云耸,朱距电摇 ⑦ ,锦身霞散,绮翮焱发。翙然一翥 ⑧ ,
-
纸手铐:一部没有拍摄的影片和它的43个变奏影片《纸手铐》在三个层面上展开。在第一个层面上,该片将以故事片的虚构形式直接呈现一个人的真
-
许褚传许褚传 【题解】 许褚,生卒年不详,字仲康,谯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生得虎背熊腰,胆气过人,有“虎痴”之称。汉朝末年,
-
鲁迅《灯下漫笔》原文 编者注: ① 袁世凯想做皇帝的那一年:袁世凯于1915年12月宣布改次年为洪宪元年,自称皇帝。后文的蔡松坡即蔡锷,辛亥革命时任云南都督。 ② 中交票: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的钞票。
-
【3594】认识中国:从丝绸之路到《共产党宣言》(〔英〕彼得•诺兰著,温威译,中信出版社,13万字,2017年7月第1版,42元)△从历史上中国
-
说到汉朝,司马相如是一个如何也绕不过去的人物,而说到司马相如,卓文君又是一个怎样都绕不过去的女子。司马相如和卓文君:是一见钟情,还是窥财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