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风巴)(布林贝赫)赏析、读后感和阅读理解答案
故乡的风巴·布林贝赫全文与读后感赏析
人们常常谈论的
黄色的风哪里去了?
从青丝摇曳的垂柳那边,
轻轻吹来了淡绿色的风。
我故乡的风是绿色的,
我故乡的风是绿色的。
说唱艺人时时哀叹的
干旱的风哪里去了?
从碧波荡漾的水库上面,
徐徐飘来了湿淋淋的风。
我故乡的风是湿淋淋的,
我故乡的风是湿淋淋的。
行路人最最厌恶的
苦涩的风哪里去了?
从草原新城的街头,
姗姗送来了麝香味的风。
我故乡的风是芬芳的,
我故乡的风是芬芳的。
1963年4—6月
在一般人的心目中,故乡的风未必就有特色,也不一定值得歌唱,但这位蒙古族诗人却慧眼独具,从中发现了诗意,写成了诗。
诗共三节,不枝不蔓,全是写风:
黄色的风(夹带着黄沙的风)已不再肆虐,取而代之的是绿色的风回旋在故乡上空。绿,是春的使者,它使草原披上春装,使“我”的故乡满眼春光。
干旱的风不再吹荡,取而代之的是湿淋淋的风抚拂着“我”的故乡。“湿淋淋”,对于长期干旱的草原说来,是非常令人欣慰的。它意味着草儿肥,牛羊壮的好景象。
苦涩的风无影无踪了,取而代之的是芬芳的风吹遍“我”的故乡。广袤的草原处处是一片甜香。
风在这首诗中不仅是自然的物象,而且是饱含着情意的象征体。诗人通过风的变化,讴歌草原面貌的巨变,抒写了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诗还叙写了各种美好的风的“来历”,这是含有深意的构想:绿色的风是“从青丝摇曳的垂柳那边”吹来,湿淋淋的风是“从碧波荡漾的水库上面”飘来,芬芳的风是“从草原新城的街头”送来,它们来得不平常,“水库”、“街头”不就是故乡建设、发展的同义语吗?就这样,诗把“我”的故乡欣欣向荣的美景精炼地表达出来,这是对党、对新中国建设者的颂歌。
诗人写风,把感情寄寓在风中,这是“曲笔”。但“曲”而不隐晦,读者只要稍加咀嚼,就可体味到其中的内涵,这是这首诗的成功之处。
-
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1],朵朵花开淡墨痕[2]。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题解] 这是一首题画诗。墨梅是用水
-
君不见封狐雄虺自成群,冯深负固结妖氛。玉玺分兵征恶少,金坛受律动将军。将军拥旄宣庙略,战士横行静夷落。长驱一息背铜梁,直指三巴逾剑阁。阁道苕上戍楼,剑门遥裔俯灵丘。邛关九折无平路,江水双源有急流。征役
-
豺狼当路,无地游从。
-
《沈从文鸭窠围的夜》原文阅读|主旨理解|赏析|读后感 沈从文 天快黄昏时落了一阵雪子,不久就停了。天气真冷,在寒气中一切都仿佛结了冰。便是空气,也像快要冻结的样子。我包定的那一只小船,在天空大把撒着雪
-
遍览古今集,都无秋雪诗。阳春先唱后,阴岭未消时。草讶霜凝重,松疑鹤散迟。清光莫独占,亦对白云司。
-
宋词典故·空花 【出典】 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讲席将毕赋三十韵诗依次用》:“意树发空花,心莲吐轻馥。喻斯沧海变,璧波庵罗熟。”(见《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梁诗》卷一四) 【释义】 空花,指虚幻之花。佛
-
此时模样,算来似,秋天月。无一事,愖惆怅,须圆缺。穿窗牖,人寂静,满面蟾光如雪。照泪痕何似,两眉双结。晓楼钟动,执纤手,看看别。移银烛,偎身泣,声哽噎。家私事,频付嘱,上马临行说。长思忆,莫负少年时节
-
传统是不能摆脱、抛弃的。文化创造,也只能在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因革,有所损益,才有可能。孔子对中华文化发展的贡献,就是在传承优秀的文化传统的过程中作出的。
-
名言: 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 注释: 修然: 整饬貌。自存: 检查自己。愀(qian) 然: 忧惧貌。自省: 自我反
-
鼎食华轩到眼前,拂衣高谢岂徒然。九霄路上辞朝客,四皓丛中作少年。他日卧龙终得雨,今朝放鹤且冲天。洛阳旧有衡茆在,亦拟抽身伴地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