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穆着色兰二首》全诗|鉴赏|赏析|意境解读
张羽
芳草碧萋萋,思君澧水西①。
盈盈叶上露②,似欲向人啼。
鸾舆去不返③,风雨湘江曲。
芳草独无情,还如裙带绿。
【注释】
①澧水:水名,源出湖南桑植县西北,流径慈利、石门、澧县等地,注入洞庭湖。②盈盈:清彻貌。③鸾舆:天子的乘舆,亦代指皇帝。
【评说】
本诗选自张羽静庵集卷六、陈邦彦历代题画诗类卷七五。
仲穆,即元代画家赵雍,赵孟頫之子。赵孟頫擅画墨兰,元代当推第一。其妻管夫人也善画兰,学子昂手法。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著录管仲姬着色兰花图卷。陆源说:“管夫人所绘,非固(指宋代赵子固)、非昂(赵子昂),复有一种清姿逸态出人意外,且以承旨手笔六法并臻,尤称双璧。”(式古堂书画汇考录其语)赵雍受父母的艺术熏染,喜画兰,也画着色兰,流传至明代,张羽亲睹他的作品,欣赏之余,题咏二首。
自从楚国逐臣屈原的作品离骚、九歌颂咏兰花以后,兰花已经成为我国历代文人、学士、诗人、画家的重要创作题材,被赋予了强烈的感情色彩、人格风范和精神本质。张羽题咏赵雍的兰花画,便在兰花的绘画具象和诗歌意象中,融入了诗人的主观心灵感受,有着极深远的意蕴。第一首从画面形象着笔,首句“芳草碧萋萋”,称赞画上碧色的兰草生长茂盛,次句由兰草联想到屈原。澧水、沅水盛产兰花,诗云“思君澧水西”,句中的“君”从表层意义看,当是指兰。而屈原被放逐后曾到过澧、沅间,王逸楚辞章句:“屈原放于江南之野,思君念国,忧心罔极,故复作九章。”所谓“江南之野”,按九章·涉江所述路线,乃在澧、沅间,即今湘西地区。由此可知,“思君”之深层意蕴是指屈原不忘故国,思念旧君。诗意由画面兰花而兴起怀念屈原的情思。三、四句是前两句怀念情思的物化。诗人说,兰草上清彻的露水,好像在向人啼泣,为屈原的不幸遭遇表示哀伤。元人张渥写过一首题明雪窗兰云:“援琴谁叹生空谷,结珮应怜感逐臣。九畹断魂招不得,墨花夜泣楚江春。”与张羽的诗魂相似,然而张羽诗比较婉曲含蕴,张渥诗显得有点“露”。
咏兰而及乎娥皇、女英二妃,最早的渊源要算是屈原九歌·湘夫人:“沅有茝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元人王恽李夫人画兰歌:“仿像湘娥依暮花,黄陵庙前江水碧。”黄陵庙即二妃庙。明人管讷墨兰:“青草三闾亭下,苍梧二女祠前。欲采幽芳寄远,月明秋水涓涓。”张羽题写赵雍着色兰图诗的第二首,便由咏兰而怀念二妃。诗句不从画面入手,却从题外写来。先说到舜帝,因为他已死去,故云“鸾舆去不返”,次句说到二妃,得到舜帝死于苍梧的消息后,她们悲伤不已,在湘江畔哭泣,连天神也为之感动,风雨不止。第三句扣到画兰上,赵雍画的兰草,郁郁菁菁,芳草独独无情,依然翠绿,如二妃之裙带,使观画人不由得生出忆念、同情二妃的哀怨心情。
-
长鉟周都尉,闲如秋岭云。取蝥弧登垒,以骈邻翼军。百战百胜价,河南河北闻。今遇太平日,老去谁怜君?壮气盖燕赵,耽耽魁杰人。弯弧五百步,长戟八十斤。河湟非内地,安史有遗尘。何日武台坐,兵符授虎臣?
-
交友类名言赏析《今古惟称知己少。》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与翻译
-
李贺 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 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 这首诗主要是感喟怀才而见弃、诗文无用之悲。 “寻章摘句老雕虫”,是用汉代扬雄之典,结合自己读书写作的实际,来描绘自己的勤苦。西
-
【原题】:节至思亲不觉泪下因记杜子美诗云无家对寒食有泪如金波又云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带鹖冠清明诗云风水春来洞庭阔白苹愁杀白头翁王元之诗云无酒过清明兴味都来似野僧二公佳句正为我设也将命求成五年矣去秋和议王侍郎南去我独淹留命也如何感诗述怀赋四
-
穷山荒僻人罕顾,子以一身千里来。问子之勤何所欲,自惭报子无琼瑰。非徒多难学久废,世事渐懒由心衰。吴兴先生富道德,侁侁弟子皆贤材。乡闾礼让已成俗,余风渐被来江淮。子年方少力可勉,往与夫子为颜回。
-
故园多珍木,翠柏如蒲苇。幽囚无与乐,百日看不已。时来拾流胶?一作肪?,未忍践落子。当年谁所种,少长与我齿。仰视苍苍干,所阅固多矣。应见李将军,胆落温御史。问渊明?或曰:东坡此诗与渊明反,此非知言也。盖
-
元戏剧《关汉卿》鉴赏 关汉卿的《感天动地窦娥
-
贤侯谢郡归,从游乐吾党。林泉富余地,卜筑疏陈莽。是时春正中,来燕音下士。若贺大厦成,喜留众宾赏。得名因谈笑,挥墨粲题榜。所夸贤豪盛,岂止池榭广。人心乐且闲,鸟意颉而颃。吟樽敞花轩,醉枕酣风幌。轻云薄藻
-
当代短篇小说。周立波著。初载《人民文学》1958年第11期。小说以优美的笔调描写山那面一家人家举行婚礼的情景。作品以一群去参加婚礼的姑娘的笑声贯穿始终,着力于刻画几个富有个性特征的人物。新娘大方、朴实
-
纱巾角枕病眠翁,忙少闲多谁与同。但有双松当砌下,更无一事到心中。金章紫绶堪如梦,皂盖朱轮别似空。暑月贫家何所有,客来唯赠北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