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李贺《南园十三首(其六)》诗词原文、赏析、解读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李贺《南园十三首(其六)》诗词原文、赏析、解读

李贺

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

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

这首诗主要是感喟怀才而见弃、诗文无用之悲。

“寻章摘句老雕虫”,是用汉代扬雄之典,结合自己读书写作的实际,来描绘自己的勤苦。西汉末年的扬雄,少年时代很有才华,喜爱作赋。赋是一种很讲究音韵、对仗、排比等文字技巧的文体。后来他觉从事文字辞赋的写作并没什么了不起,不过是像小孩子雕刻鱼虫之类的小技,大人是不干那些事情的(“童子雕虫篆刻,……壮夫不为也。”)“晓月当帘挂玉弓”。“晓月”即晨晓之月;“玉弓”,即下弦的残月。这两句说,自己在园中,成天搜寻篇章,摘录字句,这干的不过是一种雕虫小技;白昼如此,日以继夜,又夜以继日,孜孜不息;转眼之间,天又亮了。只见弦月斜照当户,就像一张弯弯的玉弓,悬挂在天边。这凄婉的诗句,似乎流露出诗人自卑自贱的思想。这与他以诗文自负的性格大相径庭。诗人曾自谓“少年心事当拿云”(致酒行);并自比为宝剑,“自言汉剑当飞去”(出城寄权璩、杨敬之),何以在这里却如此颓伤呢?这是因为,他虽有满腹的经纶才华,但在现实中却屡屡碰壁,因而心酸激愤,出此愤慨不平之语。这两句,既勾勒出了诗人日夜苦吟、不知疲倦的情景,又以景托情,描摹出诗人凄寂冷落的心境。

“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辽海”,辽河流域的海滨地区,即辽东,这里泛指征战之地。“哭秋风”,即悲秋。楚国宋玉,曾作九辩,极写秋景之可悲,后世便以“悲秋”代指作品的感伤情调。这两句说,现在连年征战,武将独尊,这些悲秋的文章放在战场上又有什么用呢?要理解这两句的真正含义,必须理解“哭秋风”相矛盾的双重含义。悲秋之作在战场上确实无用,这是诗句中已有的含义。但诗人何以又要悲秋呢?年年征战,屡屡失利,国威军威,丧失殆尽,此其一悲;外寇犯边,辽海征战,天下疲惫,黎庶遭殃,此其二悲;战将无功,文臣失谋,请缨无路,报国无门,此其三悲;时暗君昏,文章不显,此其四悲。知其四悲,诗人又何以不“哭”呢?它与屈原“悲回风之摇蕙兮,心冤结而内伤”(九章·悲回风)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诗以自卑自伤的方式,表现了诗人怀才见弃的悲愤深沉感情。“老”字道出了诗人读书与写作的勤苦及不满;“哭”字又将身世坎坷与国事之忧融而为一,从而情景交融地表现出作品的复杂感情,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猜你喜欢
  • 《西洲曲》鉴赏、赏析和解读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 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 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青

  • 《正月二十七日陪唐子耆登卧龙时稼轩已去令人赏析》

    【原题】:正月二十七日陪唐子耆登卧龙时稼轩已去令人怀之

  • 一二年级学过李白那些古诗词(一二年级学生学的李白的古诗有哪些)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一二年级学过李白那些古诗词,内容包括一二年级学过李白的古诗,一二年级学生学的李白的古诗,小学一二三年级学过李白的哪些诗。1,《静夜思》唐代: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2,《赠汪伦》唐代: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

  •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注释、译文和评析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燕客切勿流连。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

  • 表达思念之苦的诗句:此恨绵绵无绝期

    1、重叠泪痕缄锦字,人生只有情难死。-文廷式《蝶恋花》 2、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李商隐《无题六首其三》 3、这次我离开你,是风,是雨,是夜晚;你笑了笑,我摆一摆手,一条寂寞的路

  • 三国演义诗词之《铜雀台赋》鉴赏

    从明后以嬉游兮 ① ,登层台以娱情 ② 。 见太府之广开兮 ③ ,观圣德之所营 ④ 。 建高门之嵯峨兮 ⑤ ,浮双阙乎太清 ⑥ 。 立中天之华观兮 ⑦ ,连飞阁乎西城 ⑧ 。 临漳水之长流兮 ⑨ ,望

  • 《长安即事·[唐]李频》原文与赏析

    [唐]李频长遇豪家不敢过,此身谁与取高科。故园久绝书来后,南国空看雁去多。中夜永怀听

  • 张翼之《太宗实录》中国名著简介

    作者: 张翼之 宋朝各朝的实录,几乎全部失传,现在残

  • 我为流年

    【3761】你是锦瑟我为流年(白落梅著,中国华侨出版社,18万字,2015年1月第1版,36元)△共6卷:①天上飘落一粒沙;②为什么流浪远方;

  • 鲁迅《复仇》全文、注释和赏析

    人的皮肤之厚,大概不到半分,鲜红的热血,就循着那后面,在比密密层层地爬在墙壁上的槐蚕更其密的血管里奔流,散出温热。于是各以这温热互相蛊惑,煽动,牵引,拚命地希求偎倚,接吻,拥抱,以得生命的沉酣的大欢喜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