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兰亭集序 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兰亭集序 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题解
本文选自晋书王羲之传。这是宴游诗序中很著名的一篇,文字朴素自然,像一篇优美的散文诗。东晋穆帝永和九年(353)三月三日,王羲之和当时的名士孙统、谢安等四十一人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这次集会很热闹,与会的人均作了诗。王羲之通过为诗作序,记下了这次宴集的盛况,并写出与会诸人的观感;他还以遒媚劲健之笔精书了这篇序,这就是一直为后人称道的兰亭帖。
原文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译文
永和九年,这年正是癸丑,暮春三月初,我们在山阴县的兰亭聚会,为的是举行修禊的活动。诸位有德有才的人全到了,年轻的年长的也全都聚在一起。这地方有崇山峻岭,有繁茂的树林和高高的竹子,又有清净的水流和流得很急的水,波光辉映,如同带子萦绕在左右。我们把水引出来,构成漂流酒杯用的弯弯曲曲的小水渠。大家列坐在水渠周围,虽然没有演奏音乐那样的热闹气氛,一面饮酒,一面咏诗,也足够痛快地叙说心中深藏的感情。这天天色明朗,空气清新,和风暖洋洋的,吹得人很畅快。抬头望天地的广大,低头看万物的繁多,这样放眼纵观,舒展胸怀,也足够尽情地享受所见所闻所带来的乐趣。真 是一桩可以使人高兴的事。
人们相互交往,很快就度过一生。有的人和朋友在屋里对面交谈,把自己的抱负坦露出来,有的人凭借着一些事物寄托自己的感情、放荡无拘地生活,虽然他们的取舍千差万别,有的好静、有的好动,各自不同,但是当所接触的事物使他们高兴时,自己便暂时很愉快地感到满足,却不知道很快就要衰老了。当他们对所追求的事物已经感到厌倦,感情随着事情的变化而变化,感慨也接着产生了。从前所高兴的事,顷刻之间成了过去,对这些尚且不能不引起内心的感触,何况人的寿命长短随着大自然的变化而变化,最后总有穷尽的一天。古人说:“死生也是大事啊!”这怎么不令人伤心呢!
每当看到从前的人发出感慨的原因,如同符契相合那样一致,我没有一次不对着文章叹息悲伤,但心中又不能理解这个道理。本来我明白把死和生当作一回事是没有根据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是荒谬的。将来后代人看现在,也正如我们今人看过去一样吧,思想起来,真令人悲伤!所以我一个个记下参加聚会的人的名字,抄下他们写的诗篇。即使时代不同,事情不一样,人们产生感触的情致却是一样的。后人读了这些诗篇,也将和我产生同样的感慨。
赏读
东晋时代上承曹魏、西晋,是人的意识觉醒的时代。社会动荡,战乱不已,年命短促,人生多难,这种现实引起了许多哲学家、文学家对于生与死、自然和人生、短暂与永恒等一系列人生哲理的思考。
本序所表现的,正是晋人这种多情善感的品格。文章首段以简练的笔墨描写了这次聚会的盛况及周围环境,抒发了有所娱则乐,有所遇则欣的人生乐趣。第二段则转写人生倦游之后,“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时,想到有限的生命无法尽享山水之美而发出“岂不痛哉”的悲叹。最后一段斥老庄“一死生”、“齐彭殇”为“虚诞”、“妄作”,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不甘虚度岁月的积极进取意向。
此序不追求华丽的辞藻,自辟蹊径,叙事状景,清新自然,抒怀写情,朴实真挚,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

猜你喜欢
  • 七上语文古诗词鉴赏题(初一语文几道古诗鉴赏题)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七上语文古诗词鉴赏题,内容包括初一语文几道古诗鉴赏题,初一语文几道古诗鉴赏题,七年级上册古诗题。枫桥夜泊(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父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诗中作者写哪几种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共同特征?

  • 白居易《惜玉蕊花有怀集贤王校书起》全诗赏析

    芳意将阑风又吹,白云离叶雪辞枝。集贤雠校无闲日,落尽瑶花君不知。

  • 《清平乐·五月十五夜玩月赏析》

    这首词题为玩月,描述词人月夜漫游太空、神往月宫的幻想之旅,同时,不忘人间百姓疾苦。幻境与现实巧妙结合,读来令人既感奇特,又无比亲切。首二句描写十五月圆之夜的天光月色:皓月当空,月轮的万顷光波,扫射整个宇宙,世界一片澄明透彻。这境界多么美

  • 遇罗锦 一个冬天的童话

    作者简介 遇罗锦(1946— ),北京市人。1961年考上北京工艺美术学校。1965年毕业。1966年文革开始,因日记和其兄遇罗克事受牵连,被拘留,后被判到河北茶淀站清河劳动教养三年。1969年结束劳

  • “外人皆称夫子好辩”全文、注释、翻译和点评赏析

    公都子曰 ① :“外人皆称夫子好辩,敢问何也?” 孟子曰:“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乱。当尧之时,水逆行,泛滥於中国,蛇龙居之,民无所定;下者为巢,上者为营窟 ② 。书曰:‘洚水警

  • 李白《赠别舍人弟台卿之江南》全诗赏析

    去国客行远,还山秋梦长。梧桐落金井,一叶飞银床。觉罢揽明镜,鬓毛飒已霜。良图委蔓草,古貌成枯桑。欲道心下事,时人疑夜光。因为洞庭叶,飘落之潇湘。令弟经济士,谪居我何伤。潜虬隐尺水,著论谈兴亡。客遇王子

  • 韩愈《孟东野失子》全诗赏析

    失子将何尤,吾将上尤天。女实主下人,与夺一何偏。彼于女何有,乃令蕃且延。此独何罪辜,生死旬日间。上呼无时闻,滴地泪到泉。地祇为之悲,瑟缩久不安。乃呼大灵龟,骑云款天门。问天主下人,薄厚胡不均。天曰天地

  • 使至塞上

    【题 解】此诗作于开元二十五年(737),王维为监察御史出使边塞时所作。当时,河西节度

  • 山水名胜诗之《登嵩山绝顶》全诗、题解、注释和作者

    (清)潘耒 不辞触热上嵩巅①,欲遣双眸尽八埏②。 翠岭千重包楚塞③,黄河一线下秦川④。 长安远隔浮云外, 乡国微分匹练边⑤。 清啸一声鸾鹤应, 随风飘去落何天? 【题解】 嵩山绝顶即少室山中峰,名峻极

  • 一字之褒,宠逾华衮之赠;片言之贬,辱过市朝之挞。|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一字之褒,宠逾华衮之赠;片言之贬,辱过市朝之挞。》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