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之褒,宠逾华衮之赠;片言之贬,辱过市朝之挞。|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名句】一字之褒①,宠②逾③华衮④之赠;片言⑤之贬,辱⑥过市朝⑦之挞。
【注释】①一字之褒:孔子在春秋一书中常以一字表示褒贬之意。②宠:荣耀。③逾:胜过。④华衮:古代王公贵族的礼服。⑤片言:简短的话语。⑥辱:羞辱。⑦市朝:市,商品交易的场所;朝,官府处理政务的场所。市朝在这里是比喻大庭广众之处。
【释义】一字的褒扬,其荣耀超过了赠送的华美礼服;简短的贬责,其羞辱超过了在大庭广众之处的鞭挞。
【点评】古人对春秋的重视,于此可见一斑。
参考文献
范宁春秋谷梁传集解序
-
土木兴,则反于节俭;聚敛行,则乖于德政。|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土木兴,则反于节俭;聚敛行,则乖于德政。》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通过夜游石钟山的实地考查,对郦道元和李渤关于石钟山得名的说法进行了分析批评,提出了事不目见耳闻不能臆断其有无的论断,表现了作者注重调查研究的求实精神,富有教育意义。
-
俞安期《刘仙巖十咏爲张质卿赋(并序):栩栩室》写景抒情诗词赏析
刘仙巖十咏爲张质卿赋(并序):栩栩室刘仙巖(1),仙人刘仲远所居。抵山之半,入户旋返而上登者,爲升真洞,仲远鍊真沖举(2),咸在兹焉。左
-
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问其故,曰:“无所可用。”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 ① 。”夫子出于山 ② ,舍于故人之家 ③ 。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 ④ 。竖子请曰:
-
自笑营闲事,从朝到日斜。浇畦引泉脉,扫径避兰芽。暖变墙衣色,晴催木笔花。桃根知酒渴,晚送一瓯茶。
-
【原题】:佛书载兜率天有内院道书有赤城朱窗乃帝一内宅因述所闻
-
原文:几个轻鸥,来点破、一泓澄绿。更何处、一双鸂鶒,故来争浴。细读离骚还痛饮,饱看修竹何妨肉。有飞泉、日日供明珠,三千斛。春雨满,秧新谷。闲日永,眠黄犊。看云连麦垄,雪堆蚕簇。若要足时今足矣,以为未足
-
新结一茅茨,规模俭且卑。土阶全垒块,山木半留皮。阴合连藤架,丛香近菊篱。壁宜藜杖倚,门称荻帘垂。窗里风清夜,檐间月好时。留连尝酒客,句引坐禅师。伴宿双栖鹤,扶行一侍儿。绿醅量盏饮,红稻约升炊。龌龊豪家
-
《玉烛(玉烛宝典)》出处、释义和例句 【出典】《尸子》:“四气和,正光照,此之谓玉烛。”又,《尔雅·释天》:“四气和谓之玉烛。”唐·刘禹锡《太和戊申岁大有年诏赐百僚出城观秋稼谨书盛事以俟采诗者》诗:“
-
今朝三月尽,寂寞春事毕。黄鸟渐无声,朱樱新结实。临风独长叹,此叹意非一。半百过九年,艳阳残一日。随年减欢笑,逐日添衰疾。且遣花下歌,送此杯中物。
- 《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
- 干请伤直性。|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势利之交,难以经远。|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纵死犹闻侠骨香。|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正志先立,则邪说不能移,异端不能惑。|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剑虽利,不厉不断;材虽美,不学不高。|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何况操
- 《志立则学思从之,故才日益而聪明盛,成乎富有;志之笃,则气从其志,以不倦而日新.》什么
- 我是一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勇将不怯死以苟免,壮士不毁节而求生。|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