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寓言《蒙鸠为巢》意译和解说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寓言《蒙鸠为巢》意译和解说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

——荀子·劝学篇


【注释】
①蒙鸠:鸟名,又名鹪鹩(jiao liao),筑巢精巧。②苇苕:苕(tiao), 芦苇的花穗。苇苕, 芦苇的花。
【意译】
南方有一种小鸟,名叫蒙鸠。它用美丽的羽毛筑成一个小小的窝,再用细细的发丝密密地编结起来,然后把蛋产在窝里,出门之前为了安全把自己的窝系在芦苇穗上。还没等蒙鸠飞远,一阵大风吹来,折断了芦苇,也殃及了鸟窝,鸟蛋破碎了,雏鸟也跌死了。鸟窝并不是做得不完善,而是它系托、依靠的事物使它落得如此下场的。
【解说】
荀子有言:“君子生(xing)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蒙鸠为巢”这则寓言正是从反面验证了这一点。蒙鸠的小巢不可谓不精美,最终却落了个“卵破子亡”的可悲下场,这责任,实在应归于蒙鸠“不善假于物”,它把栖身之处交给随风倒的芦苇是欠妥的。芦苇轻则轻矣,巧则巧矣,与美丽的小巢也非常相配,但作为蒙鸠巢的承受物,它实在是不胜其力,蒙鸠找错了作为基础的外物。这一教训颇为深刻。
【相关名言】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荀子


一日万机,一人听断,虽复忧劳,安能尽善。

——吴兢

猜你喜欢
  • 《竹·[清]郑燮》原文与赏析

    [清]郑燮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这是一首题画诗,前两句摹写

  • 杨得意

    【出典】 《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传》:“蜀人杨得意为狗监,侍上。上读《子虚赋》而善之,曰:‘朕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得意曰:‘臣邑人司马相如自言为此赋。’上惊,乃召问相如。” 【释义】 由于杨得意

  • 所多玛、蛾摩拉的毁灭

    《旧约·创世记》第18章 耶和华在幔利橡树那里,向亚伯拉罕显现出来,那时正热,亚伯拉罕坐在帐篷门口。举目观看,见有三个人在对面站着。他一见,就从帐篷门口跑去迎接他们,俯伏在地,说:“我主,我若在你眼前

  • 感觉挪移作品分析

    一名“通感”,或译“交感”、“相应”、“交响”、“契合”、“感应”,是通过这种知觉写彼种知觉的写作技巧。 “感觉挪移”说的理论基础

  •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出处】唐李白《 赠孟浩然 》 【译注1】孟夫子:指孟浩然,用夫子称之,表敬仰。风流:指孟夫子潇洒 清远的人品和超凡不俗的才气。 此联的意思是

  • 李白《秋山寄卫慰张卿及王徵君》全诗赏析

    何以折相赠,白花青桂枝。月华若夜雪,见此令人思。虽然剡溪兴,不异山阴时。明发怀二子,空吟招隐诗。

  • 辛弃疾《清平乐》全诗鉴赏

    茅檐低校溪上青青草。醉里蛮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出处唐bull;李白《北风行》原文烛龙栖寒门,光耀犹旦开。日月照之何不及此,唯有北风号怒天上来。燕山雪花大

  • 古代民歌《陌上桑》全文、鉴赏和深度意境解读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

  • 李清照《行香子•七夕》阅读答案附赏析

    《行香子•七夕》是南宋女词人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词中描绘了女主角在七夕佳节思念自己的心上人的情感。在阅读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爱情的深情思念与无尽期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婉转的词句,李清照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让读者感受到浓烈的爱与思念。 词中的“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这一句让人感受到女主角内心的孤独和思念之情。词句中的纤云弄巧,细腻地表达了她思念心上人的心情,而银汉暗度则暗示了她与心上人相隔的遥远距离。整首词以此类词句交织而成,既展现了女主角的坚强与执着,又传达出作者对爱情的美好向往。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