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赏析二
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原文
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赏析二
1923年8月,朱自清、俞平伯同游秦淮河,后都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为题,各撰文一篇。朱自清在这篇散文里,着意描绘了秦淮河的夜景,并且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把自己的感情和思绪,融注进他所创造的形象里。
20年代初,正是“五四”落潮期,和当时的不少文人、作家、年轻的知识分子一样,朱自清也深感苦闷、寂寞,同时又很想填补空虚,排解烦恼,或躲进书斋,或寄情山水,追求一时的宁静和一切均皆适度的生活情趣。但另一方面,朱自清又渴望光明,富有正义感,怅惘而不妥协,始终严肃地对待生活、对待自己。这种思想感情被融注于桨声灯影的秦淮河里,以至于作品中关于月色、灯光、河水的描写,都无不隐含着作者的感情色彩。
夜游一开始,朱自清就神往于秦淮河的历史陈迹,那“华灯映水”、“灯月交辉”的光景,使作者“枯涩久了”的心,被“润泽”得“不能自主”,简直有迷离恍惚之感。在他眼里,船上的灯火“反晕出”“朦胧的烟霭”,又“逗起缕缕明漪”,“碧阴阴的”水,荡漾起的“柔波是这样的恬静、委婉”,而大中桥外,“淡淡的月,衬着蔚蓝的天”,水面被映照得“总像隔着一层薄薄的绿纱面”,在清的月色和浑的灯光的交融中,秦淮河竟“仿佛笼上了一团光雾”。在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中,作者的烦闷、惆怅似乎都被暂时忘却,只感觉到月光、灯光、水色的交互辉映,构成一派不浓不淡、若明若暗、朦朦胧胧,调和、适中、安逸的境界,这正是朱自清当时追求的安宁和一切均皆适度的意趣的流露。
然而作者毕竟不能真正超然,泛舟途中出现的妓船,把他拉回到现实中,情感为之骤然一变。一来作者没有想到她们“仍在秦淮河里挣扎”,为现实的黑暗而愤然;二来作者又苦于既同情她们的遭遇,又迫于道德律而不能点歌,为此“觉得很怅怅的”。丑恶的现实打破了作者恬静的心境,由于“心里的不安”,作者眼里“清艳的夜景也为之减色”,“森森的水影,如黑暗张着巨口”,仿佛“要将我们的船吞了下去”,傍岸的空船上一星两星的灯光,也“枯燥无力”;连电灯下的人物,都“像蚂蚁一般”。显然,作者的情感由陶醉于秦淮河的夜景,一变而为“心里充满了幻灭的情思”,并且这种心境的变化,也抹染在月光、灯光、水色等景致的描绘中。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是一篇纪游性写景抒情散文。文章从作者与友人一起雇“七板子”游秦淮河写起,自然地以完整的游踪为行文线索,在“夕阳已去”时,由利涉桥上船,直至皎月中天,绕大中桥外回归,具有明显的时空顺序。同时,其中又贯穿着作者的情感线索。在刚开始的游程中,作者的心境是平静的,从容品味,赏心悦目,陶醉于秦淮河入夜的景色。并且在描绘灯光、水色和月光时,将自己深沉的感情灌注了进去。而后至大中桥外,适遇秦淮河中的妓船,使朱自清“遇着了难解的纠纷”,作者的心绪起了变化,由对美景的沉醉转为落入现实的怅惘,游船也便走上归程,文章就此出现了一个大转折,而文章的后半部分,就在作者表现自己“幻灭的情思”中,为读者造成一个想像的空间。
这篇散文结构的又一个突出之处在于作者紧扣秦淮河夏夜的特点,将月光、灯光、水色等景致作为描写对象,其中又以灯光为重点,不仅细致地描写了不同时间、不同水域的灯光、河水、月亮三者的变化,而且还表现了华灯映水、灯月交融的独特意境,使读者也能品出“天之所以厚秦淮河”,“天之所以厚我们”的许多新异的滋味。
-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出处唐bull;李白《北风行》原文烛龙栖寒门,光耀犹旦开。日月照之何不及此,唯有北风号怒天上来。燕山雪花大
-
咸乂第十九咸乂第十九 【原文】 伊陟相大戊[593],亳有祥桑谷共生于朝[594]。伊陟赞于巫咸[595],作《咸乂》四篇[596]。(此为序,正
-
石州慢·己酉秋吴兴舟中作雨急云飞,惊散暮鸦,微弄凉月。谁家疏柳低迷,几点流萤明灭。夜帆风驶,满湖烟水苍茫,菰蒲零乱秋声咽。梦断酒醒
-
一只小白兔定格在那段青葱而又晦暗的岁月,成为我心头永远无法抹去的记忆。 ——题记 “哎哎哎,你们快来看啊,这儿有一
-
孟月摄提贞,乘时我后征。晨严九折度,暮戒六军行。日御驰中道,风师卷太清。戈鋋林表出,组练雪间明。动植希皇豫,高深奉睿情。陪游七圣列,望幸百神迎。气色烟犹喜,恩光草尚荣。之罘称万岁,今此复同声。
-
《先秦散文·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节选)》原文鉴赏
-
(节自 《周本纪》) 古公亶父复修后稷公刘之业 ① ,积德行义,国人皆戴之。薰育戎狄攻之 ② ,欲得财物,予之。已,复攻,欲得地与民。民皆怒,欲战。古公曰: “有民立君,将以利之。今戎狄所为攻战,以吾
-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宋代著名诗人杨万里的一首《小池》,非常生动与形象地描述了一幅和
-
【3084】学习关键词(人民日报海外版“学习小组”著,人民出版社,20万字,2016年11月第1版,48元)△人民日报海外版从2016年1月起,推出了
-
【原题】:高不疑与客登梁昭明钓台李肩吾和前诗见遗用韵谢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