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画扇三首》全诗|鉴赏|赏析|意境解读
李日华
空山四月雨晴后,浓绿到人眉目边。
此中有语道不得①,且扫石台供醉眠。
已倩江烟添树色②,幸多山雨壮溪流。
要知昔日云林意③,落照苍茫数点沤④。
竹光浮砚春云活,花气熏衣午梦轻。
写得米家江上意,蘼芜细雨正含情。⑤
【注释】
①道不得:难以用语言形容出来。②倩:同“请”。③云林:元代画家倪瓒。④落照:落日辉映。沤:同“鸥”。⑤蘼(mi)芜:香草名,又叫“江蓠”,叶子风干后可作香料。汉乐府上山采蘼芜:“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
【评说】
这三首题画扇诗,选自李日华竹懒画媵,第一首题作题画陆君善扇,第二首题作题画扇与张德懋,第三首作题画扇,第三首又载陈邦彦历代题画诗类卷二三。
扇面虽小,但李日华借鉴了宋代画家米芾、米友仁父子的笔法、元代画家倪云林的笔意,把大自然勃勃的生机和动人的情态展现在人们面前,这一葱茏湿润,林木茂密,沉郁深秀的自然风貌更通过题诗得到了再现和强化。
第一首诗着眼于一个“绿”字,直使人留恋不舍,令人心醉。“空山”四月,空明洁净,宁静幽美,当山雨初霁,万物便为之一新,再有春风拂煦,百草丰滋,连绵不断的群山一片新绿,密密的浓阴直逼眉目。这片浓绿到底令画家沉醉了,他只觉眼前看景道不得,于是便索性安逸地躺在苔石上,静观着这醉人的“绿”。也许古人之语“绿阴幽草胜花时”(王安石初夏即事),真道出了画家此时的心声。
第二首则描绘了江烟暮色,山雨使得溪流的水更充足,也使得山水间愈发氤氲多姿。在云腾雾缭中,极目远望苍茫的远天,夕阳辉映,几点鸥鸟在上下翩飞。读者的向往,就正随着这富有诗意的画境,神驰目注,自由地翱翔。
最后一首更是调动了视觉和嗅觉,把春日喜人的情景生动地画画出来,读之如身临其境。“竹光浮砚春云活”,描写清竹在正午阳光照射下,透过碧纱窗,映现在砚台的情状。翠竹在春风吹拂下,摇曳生姿,竹影也随之而“浮动”,由此便可想象到春云的悠悠生动。随风而至的,还有沁人心脾的芳香,直扑人的襟怀,甚至衣裳也被熏染上习习香气,在午梦中还时时能感受到。循香觅芳,画家更以细腻的笔法描摹细雨中的花草,并赋予了人的情态。在细雨浥润后,蘼芜如娇媚的佳人,含情欲语。细细体味诗句,自有一种清新婉丽的韵味,令人喜爱。
-
翡冷翠山居闲话徐志摩在这里出门散步去,上山或是下山,在一个晴好的五月的向晚,正像是去赴一个美的宴会,比如去一果子园,那边每株树上都
-
【正宫·端正好】 不念《法华经》,不礼《梁皇忏》,颩了僧伽帽,袒下我这偏衫。杀人心逗起英雄胆,两只手将乌龙尾钢椽攥。 【滚绣球】 非是我贪,不是我敢,知他怎生唤做打参,大踏步直杀出虎窟龙潭。非是我搀,
-
李商隐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这首诗对晚唐几
-
此篇在《玉台新咏》中题为《杂诗》,兹从《文选》。诗人因景感怀,发为浩叹。 在微阴蔽日,一年容易又秋风的季节转换中,自然界万物各得其所,鱼鸟安然游翔之景,引发出役夫久戍他乡,有家难归的联想。曹植生活在战乱频繁的时代,对民生疾苦有一定的
-
文同《新晴山月》宋山水诗鉴赏 文同 高松漏束月,落影如画地。 徘徊爱其下,夜久不能寐。 怯风池荷卷,病雨山果坠。 谁伴予苦吟,满林啼络纬。 宋代诗人文同不仅擅长诗文,而且擅画,因此他的诗中往往有画意。
-
洞里吹箫子,终年守独幽。石泉为晓镜,山月当帘钩。岁晚杉枫尽,人归雾雨愁。送迎应鄙陋,谁继楚臣讴。
-
湘中弦凉风袅袅月粼粼,竹色兰香秋水滨。一夜猿声流泪尽,黄陵祠下泊舟人。题解“湘中弦”缘起于传说故事:唐玄宗天宝十年(751年),吴
-
别来杨柳街头树,摆弄春风只欲飞。还有小园桃李在,留花不发待郎归。
-
杜甫《陪诸贵公子丈八沟携妓纳凉晚际遇雨二首(其一)》原文、赏析、作者表达什么思
陪诸贵公子丈八沟携妓纳凉晚际遇雨二首(其一)杜甫落日放船好,轻风生浪迟。竹深留客处,荷净纳凉时。公子调冰水,佳人雪藕丝。片云头上
-
抹布女的魔布“我就像是一块抹布,把你身上的泥土擦干净了,把你擦得像个城里人了,你就把我丢掉了。”这是一个电视剧里的台词,这句台词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