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池·李商隐》原文与赏析
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
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
这首诗对晚唐几个昏君迷恋求仙长寿之术的愚昧行径,进行了无情的嘲讽。它在艺术构思上,机杼独运,具有奇谲的诗趣。
“瑶池阿母绮窗开, 黄竹歌声动地哀”:“瑶池”, 古代传说中昆仑上的池名,西王母所居的地方。“阿母”,即西王母,是传说中的西方女神。“黄竹”, 见穆天子传载,说穆王游黄台之丘,在风雪途中见人民受冻,作黄竹歌表示哀怜。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言西王母开窗等候穆王,不见人来,徒闻穆王当年所作哀歌在回响。周穆王西游瑶池,受到西王母的礼待,临别时两人相约再能见面,穆王后已作古, 未能重来。诗人根据这传说,虚构了西王母企盼穆王的眷怀之情态。她推开雕镂彩饰的窗户,不见穆王的踪影,却听到黄竹歌声哀动大地。这样写, 一方面用来表明西王母思念穆王的感情之深,一方面以此暗示仙境乐园与人间哀境,相比大为悬殊,的确是天上地下。而在后一方面的对比里,既隐指只闻哀歌,不见作歌人,言外之意是穆王已死,又戟刺统治者不顾民间疾苦却去求仙延寿, 昏庸透顶。
“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八骏”,传说穆王驾车用八匹骏马,能日行三万里,见列子·周穆王篇:“八骏之乘……日行万里。”八骏之名,诸书各不相同,穆天子传载其名为赤骥、盗骊、白义、逾轮、山子、渠黄、骅骝、绿耳。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言八骏善驰而穆王不能再来了。因为穆王已死,而西王母竟不知道,还在思忖着:穆王为什么不遵约前来呢?周穆王西游瑶池,分手时,西王母作歌赠之曰:“将子毋死,尚能复来。”穆王答歌曰:“比及三年,将复而野。”这一段情节记载于穆天子传。诗人将这传说融入到诗句中,语挟讽刺,声色不露,却入木三分地借周穆王已死不能应诺重游瑶池的事实,寄托着这样的寓意:西王母既为神仙却不能使穆王不死,又不能令周穆王起死回生,这不分明是说神仙和长生之术的虚妄不可信吗?
全诗讽刺求仙的荒诞不经,然而其意未形诸字面,颇有含蓄蕴藉之致。纪昀评此诗说:“尽言尽意矣,而以诘问之词吞吐出之,故尽而未尽”(李义山诗集辑评)。叶燮谓“李商隐七绝,寄托深而措辞婉,可空百代”(原诗),瑶池这首诗可属此等佳品。它从西王母欲重会周穆王的心理活动来藏嵌深意,人们可以联系“玄都阿母”(托名班固作的汉武帝内传作此称)的神仙居所及身份上获得由诗的定向暗示而引起的思索,领悟到诗的机趣所在。
-
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原文】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1]。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2]。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
-
宋词典故·长庚入梦 【出典】 唐·李阳冰《草堂集序》:“李白,字太白,陇西成纪人。……惊姜之夕,长庚入梦,故生而名白,以太白字一之。世称太白之精,得之矣。”(据《李太白全集》卷三○《附录一》引) 【释
-
昨夜巫山下,猿声梦里长。桃花飞绿水,三月下瞿塘。雨色风吹去,南行拂楚王。高丘怀宋玉,访古一沾裳。
-
国侈则用费,用费则民贫, 民贫则奸智生, 奸智生则邪巧作。故奸邪之所生, 生于匮不足; 匮不足之所生, 生于侈; 侈之所生, 生于毋度。故曰:审度量, 节衣服, 俭财用, 禁侈泰, 为国之急也; 不通
名言: 国侈则用费,用费则民贫, 民贫则奸智生, 奸智生则邪巧作。故奸邪之所生, 生于匮不足; 匮不足之所生, 生于侈; 侈之所生, 生于毋度。故曰:审度量, 节衣服, 俭财用, 禁侈泰, 为国之急也
-
明·耿定向1人有鱼池,苦群鷧窃啄食之2,乃束草为人,披蓑戴笠持竿,植之池中以慑之3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古人的送别诗句,内容包括古人送别的诗句和佳句,关于古人送别的古诗,关于送别的古诗句。别董大(唐·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送元二使安西(唐代·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
-
怪底寒梅,一枝雪里,直恁愁绝。问讯无言,依稀似妒,天上飞英白。江山一夜,琼瑶万顷,此段如何妒得。细看来,风流添得,自家越样标格。晓来楼上,对花临镜,学作半妆宫额。著意争妍,那知却有,人妒花颜色。无情休
-
【评析】 古代格言。乌指的是太阳,曾有太阳乃三足金乌之说。兔即玉兔,借指月亮。其意思是: 日月如梭,时间匆匆而过。 出自明代大文学家杨慎《廿一史弹词》,其中的 《西江月》。 附原词: 天上乌飞兔走,人
-
④亡命:即亡名,户口册上没有名字,指为革命奔走。 ⑤蹈火赴汤:指投向最激烈的革命斗争中去,不怕牺牲。家常:平常的事。 ⑥天一方:天各一方,分散在各地。 ⑦太息:叹长气。斯民:此民,指人民。玄黄:又黑又黄,指病困。马未玄黄,还
-
苏轼工于七古,汪洋恣肆,妙设譬喻,直逼唐代李、杜,同时又在记事写景中恰到好处地穿插说理,倾诉心情,语词往往诙谐风趣,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被公认为宋代第一作手。这首《泗州僧伽塔》诗,很能代表苏轼七古的风格。 “身世悠悠”等语,反映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