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词之冯延巳《清平乐》原文、注释、译文和点评赏析
清平乐
雨晴烟晚。绿水新池满。双燕飞来垂柳院。小阁画帘高卷2。 黄昏独倚朱阑。西南新月眉弯。砌下落花风起,罗衣特地春寒3。
【释】
1.此词六一词又作欧阳修作。但历代诗馀、花草粹编、全唐诗·附词及张惠言词选均作冯延巳词。
2.小阁:词洁又作“水阁”。
3.新月:四印斋本阳春集校注别作“初月”。
4.特地:俞平伯云:“‘特地’,加重语气。‘特地春寒’,仿佛说‘特别觉得春冷’。”(唐宋词选释)
【译】
雨过天晴、烟霞笼罩的傍晚,
绿水将新池溢满。
燕儿双双飞到这柳丝垂垂的庭院,
她将小阁美丽的画帘高卷。
独自倚着朱栏,天色渐晚,
一轮新月出现在天空的西南,
恰似眼眉儿弯弯。
台阶下有落花飘舞,呵!是风儿吹起,
薄薄的罗衣,陡然感到了春寒。
【评】
此词“纯写春晚之景”(俞陛云语),通过景物写人,写人的心情。“双燕飞来”,暗示人的孤独,“小阁画帘高卷”与“黄昏独倚朱阑”均写景中之人。“高卷”者,盼归也,“黄昏独倚”,知人不归也。“罗衣特地春寒”则深放到人的内心感受、器官感受之中。“特地”二字极妙,将猛然间、瞬息间自然界的变化给予心理、器官的感受表达出来了。
-
豫章行·苦相篇傅玄【原文】苦相身为女,卑陋难再陈[1]。男儿当门户,堕地自生神[2]。雄心志四海,万里望风尘。女育无欣爱,不为家所珍。长
-
【注释】:司马相如,蜀郡成都人,字长卿,是西汉大辞赋家。他与卓文君私奔的故事,长期以来脍炙人口,传为佳话。据《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记载:他人京师、梁国宦游归蜀,应好友临邛(今四川邛崃)令王吉之邀,前往作客。当地头号富翁卓王孙之女卓文君才貌双
-
谭嗣同晨登衡岳祝融峰(二首选一)身高殊不觉,四顾乃无峰。但有浮云度,时时一荡胸。地沉星尽没,天跃日初镕。半勺洞庭水,秋寒欲起龙!作
-
全中国的读书人,大概从唐朝以来,命运中注定了应读一篇《桃花源记》,因此把桃源当成一个洞天福地。人人都知道那地方是武陵渔人发现的,有桃花夹岸,芳香鲜美。远客来到,乡下人就杀鸡温酒,表示欢迎。乡下人皆避秦
-
北门天骄子,饱肉气勇决。高秋马肥健,挟矢射汉月。自古以为患,诗人厌薄伐。修德使其来,羁縻固不绝。胡为倾国至,出入暗金阙。中原有驱除,隐忍用此物。公主歌黄鹄,君王指白日。连云屯左辅,百里见积雪。长戟鸟休
-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
【注释】 选自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景:阳光。 不惊:平静。 碧:水天一片绿色。 万顷:广阔无边。形容湖面阔大。 锦鳞:鱼的代称。锦,形容鱼的鳞片五光十色。 岸芷:岸上的香芷。 汀兰:岸边平处的香
-
·侯 白· 隋朝有人敏慧,然而口吃。杨素每闲闷,即召与剧谈。尝岁暮,无事对坐,因戏之曰:“有大坑深一丈,方圆亦一丈,遣公入其中,何法得出。”此人低头良久,乃问云:“有梯出否?”素曰:“只论无梯,若论有
-
题扬州禅智寺 杜牧 雨过一蝉噪[1],飘萧松桂秋[2]。 青苔满阶砌[3],白鸟故迟留[4]。 暮霭生深树[5],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
-
夏条绿已密,朱萼缀明鲜。炎炎日正午,灼灼火俱燃。翻风适自乱,照水复成妍。归视窗间字,荧煌满眼前。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包含冬的古诗词,内容包括带冬字的诗句大全,带有冬的诗句,含有冬字的诗句。1.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杜甫:《兵车行》) 2.秋月扬明恽,冬岭秀寒松。(陶渊明:《四时》) 3.南邻更可念,布破冬未赎。(陆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