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革命文学》全文、注释和赏析
今年在南方,听得大家叫“革命”,正如去年在北方,听得大家叫 “讨赤” 的一样盛大。
而这 “革命”还侵入文艺界里了。
最近,广州的日报上还有一篇文章指示我们,叫我们应该以四位革命文学家为师法:意大利的唐南遮,德国的霍普德曼,西班牙的伊本纳兹,中国的吴稚晖。
两位帝国主义者,一位本国政府的叛徒,一位国民党救护的发起者,都应该作为革命文学的师法,于是革命文学便莫名其妙了,因为这实在是至难之业。
于是不得已,世间往往误以两种文学为革命文学:一是在一方的指挥刀的掩护之下,斥骂他的敌手的;一是纸面上写着许多 “打, 打”,“杀, 杀”, 或 “血,血” 的。
如果这是“革命文学”,则做“革命文学家”,实在是最痛快而安全的事。
从指挥刀下骂出去,从裁判席上骂下去,从官营的报上骂开去,真是伟哉一世之雄,妙在被骂者不敢开口。而又有人说,这不敢开口,又何其怯也?对手无“杀身成仁”之勇,是第二条罪状,斯愈足以显革命文学家之英雄。所可惜者只在这文学并非对于强暴者的革命,而是对于失败者的革命。
唐朝人早就知道,穷措大想做富贵诗,多用些“金”“玉”“锦”“绮”字面,自以为豪华,而不知适见其寒蠢。真会写富贵景象的,有道:“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全不用那些字。“打,打”,“杀,杀”,听去诚然是英勇的,但不过是一面鼓。即使是鼙鼓,倘若前面无敌军,后面无我军,终于不过是一面鼓而已。
我以为根本问题是在作者可是一个“革命人”,倘是的,则无论写的是什么事件,用的是什么材料,即都是“革命文学”。从喷泉里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里出来的都是血。“赋得革命,五言八韵”,是只能骗骗盲试官的。
但“革命人”就希有。俄国十月革命时,确曾有许多文人愿为革命尽力。但事实的狂风,终于转得他们手足无措。显明的例是诗人叶遂宁的自杀,还有小说家梭波里,他最后的话是: “活不下去了!”
在革命时代有大叫“活不下去了”的勇气,才可以做革命文学。
叶遂宁和梭波里终于不是革命文学家。为什么呢,因为俄国是实在在革命。革命文学家风起云涌的所在,其实是并没有革命的。
【析】 稍有文学常识的人,恐怕没有谁不知道“根本问题是在作者可是一个‘革命人’”,“从喷泉里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里出来的都是血” 这个著名的论断,就是鲁迅在革命文学中提出来的,它精辟地揭示了作文与做人的关系,阐明了要写革命文,必须先做革命人的道理。
革命文学 针对1927年文学摊上冒牌 “革命文学”盛行的实际情况而发。当时打着“革命文学”的旗号招摇过市的玩艺儿主要有两种:一是“在一方的指挥刀的掩护下斥骂他的敌手的”;一是在“纸面上写着许多 ‘打,打’,‘杀,杀’ 或 ‘血,血’”的。前者指国民党反动派曾经在报纸上提倡的所谓“革命文学”,它们其名“革命”,其实反共反人民反革命。后者指一些激进的小资产阶级文学家在作品中空喊“革命”,并无深挚的革命情感和真切的革命内容。“右得出格”,“左得出奇”,性质不同,又都是对革命文学的排斥打击和扼杀。为此,鲁迅提出区分真假革命文学的标准,论定创作革命文学的关键在于人,在于作者“必须和革命共同着生命,或深切地感受着革命的脉膊”①,即“无产阶级化”,从而引导革命文学在正确的轨道上发展。
本文在写作方法上的突出特点是用形象典型的比喻说明深刻的道理。
“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虽未用 “金”“玉”、“锦”、“绮”等字眼儿,却写出了侯门深似海的高贵景象,所以清人吴旦生 历代诗话 称之为 “善言富贵者”。与此相反,穷措大写富贵诗,纸面上堆砌“金”、“玉”、“锦”、“绮”,实际上对富贵生活并无体验,自以为豪华,适足见其寒蠢。空喊“打,打”,“杀,杀”的“革命文学家”与穷措大一脉相承。他们徒然贴着革命标签而无革命的实际内容,招牌与货色矛盾、脱节。他们也自以为最“革命”,其实正暴露自己脱离了革命斗争的漩涡中心。穷措大和白居易写富贵诗的故事不仅讽刺了激进、狂热的小资产阶级“革命文学家”的外噪内空,而且启示人们认识到什么是真正的革命文学,明确努力的方向。即:“当先求内容的充实与技巧的上达,不必忙于挂招牌”②。“我们需要的,不是作品后面添上去的口号和矫作的尾巴,而是那些全部作品中的真实的生活,生龙活虎的战斗,跳动的脉搏,思想和热情,等等”③。
“从喷泉里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里出来的都是血”,生动地揭示了内在是什么对于表现出来是什么的决定作用,强调作家的创作受立场、世界观的支配。形式为“复喻”;列举两个喻体来说明一个真理,又采取对偶句式,二者相互映衬、补充,意思更见深厚。是“水”——不会是 “血”,是血——不可能是 “水”,使人自然地联想到不革命或反革命的人,一定只能写出非革命或反革命的文学,只有“革命人做出东西来,才是革命文学”④“ ‘赋得革命,五言八韵’,是只能骗骗盲试官的”。进一步强调要做“革命文学”,必须表里如一地做“革命人”,把自己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立场、世界观掩盖起来,喊几句口号以标榜“革命”,终究经不起群众和实践的检验。
诗人叶遂宁(通译叶赛宁)曾经欢迎十月革命,高呼 “ ‘万岁,天上和地上的革命!’ 又说 ‘我是一个布尔什维克了!’然而一到革命后,实际上的情形,完全不是他所想象的那么一回事,终于失望,颓废”⑤。最后自杀了。叶遂宁是一个典型的浪漫蒂克诗人,他是一切叶公好龙式的“纸张上”的革命家的一面镜子,并雄辩地告诉我们: 什么是革命人以及如何做革命人的问题。革命人必须投身革命斗争实践,通过实践和学习,彻底转变立场、世界观。从当时的环境来说,就是要有大叫“活不下去了”的勇气,敢于正视黑暗的现实,奋起同反动势力抗争。
对于像鲁迅杂文这样叙和议交叉渗透、具体和抽象和谐结合的艺术精品,我们在阅读时,须欣赏和思考同步进行。
①鲁迅 上海文艺之一瞥。
②鲁迅文艺与革命。
③鲁迅论现在我们的文学运动。
④鲁迅革命时代的文学。
⑤鲁迅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
张效民 主编.鲁迅作品赏析大辞典.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92.第519-520页.
-
一作檀溪寻古花伴成龙竹,池分跃马溪。田园人不见,疑向洞中栖。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康正古诗词里的第一课李白,内容包括李白的归暮全部诗句,李白的第一首诗是什么,第四单元下册古诗词第一课古诗词三首的笔记。《归暮》这首诗并不是李白所写,为网友杜撰的。 二、全诗如下:归暮 舞尽霓裳曲,神魔鬼魅狐。易得天下路,烊时人归暮。千里江如浒,玺为宝中玉
-
余读书之室,其旁有桂一株焉,桂之上,日有声 ① 然者。即而视之,则二鸟巢于其枝干之间,去地不五六尺,人手能及之。巢大如盏,精密完固,细草盘结而成。鸟雌一雄一,小不能盈掬,色明洁,娟皎可爱,不知其何鸟也
-
吉开迦尔是丹麦的忧郁的人,他的作品,总是带着悲愤。不过其中也有很有趣味的,我看见了这样的几句—— “戏场里失了火。丑角站在戏台前,来通知了看客。大家以为这是丑角的笑话,喝采了。丑角又通知说是火灾。但大
-
《词林正韵》 西窗坠睫。旧鱼笺、至情倍切。 挑灯拈酒一顾,阑珊两鬓雪。 著墨行廊好月。待人来、复圆彼缺。 可还有梦忆我,相思尽断绝。
-
(宋)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原文赏析和意境解读 - 小令鉴赏
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是一首描写思念之苦的小令,语言简洁明快,情感真挚动人。
常记溪亭日暮,暇钟不来声。悠悠春色外,黯黯离音生。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门前迟行处,有多少飞絮。
飞絮,象征着逝去的春光和离别的情绪,这一幕与黄昏的凄凉氛围相互映衬,使人感受到岁月无情,同样也使人追忆往事,沉浸于忧伤之中。整首小令以暮色催人离别,表达了诗人
-
千里故人心郑重,一端香绮紫氛氲。开缄日映晚霞色,满幅风生秋水纹。为褥欲裁怜叶破,制裘将翦惜花分。不如缝作合欢被,寤寐相思如对君。
-
宋词典故·三户存楚 【出典】 《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居鄛人范增……往说项梁曰:‘陈胜败固当,夫秦灭六国,楚最无罪。自怀王入秦不反,楚人怜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南朝宋·
-
《守田者不饥,积德者不倾,择交者不败.》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交友类名言赏析《守田者不饥,积德者不倾,择交者不败。》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与翻译
-
陶渊明诗《拟古》 日暮天无云,春风扇微和。佳人美清夜,达曙酣且歌。歌竟长叹息,持此感人多。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岂无一时好,不久当如何? 这诗是《拟古》九首之七。古人诗题名“拟古”,实际不过是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