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古代诗文名篇之词·秦观词《望海潮》原文、鉴赏和解读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古代诗文名篇之词·秦观词《望海潮》原文、鉴赏和解读

词·秦观词望海潮

梅英疏淡,冰澌溶洩,东风暗换年华。金谷俊游,铜驼巷陌,新晴细履平沙。长记误随车。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西园夜饮鸣笳,有华灯碍月,飞盖妨花。兰苑未空,行人渐老,重来是事堪嗟。烟暝酒旗斜。但倚楼极目,时见栖鸦。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

(据叶恭绰影宋本淮海居士长短句,下同)

秦观(1049—1100),字少游,又字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江苏省高邮县)人。神宗元丰进士,任太学博士、秘书省正字、国史院编修等职。文才昭著,宋史本传称其“有屈宋才”,受苏轼赏识,为苏门四学士之一,擅长诗文。词与黄庭坚齐名,风格婉约清丽,系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对后人词作有一定影响。

此为秦观重过洛阳之作。毛晋汲古阁本题作洛阳怀古。然细味词意,实为感旧而非怀古,题名疑是后人所加。

秦观重过洛阳的年代,诸说不一。从词中流露的衰颓意绪看,似以属之绍圣元年(1094)较为近实。这年春间,政局大变。哲宗起用章惇等新党要员,而大逐元祐旧臣。秦观以党于苏轼,由国史院编修官出为杭州通判。他的洛阳之行很可能就在这个时候。淮海集卷五有和王忠玉提刑诗,里面提到:“曛黑渡伊水,渺然古今情。黎明出龙门,山川莽难名。信美非吾土,顾瞻怀楚萍。”写的是离别洛阳的情景,而且怀着很深的家乡之思。这些都和本词的基调非常接近,可供我们参考。

这首词是以今昔对比的手法来表现自己凄凉的心绪。从结构上讲,它有一个重要的特点,是先对眼前的景物略作点染,即转入昔时的回忆,打破了两片的界限而大段铺写。然后再归到现今的感喟上来。章法奇矫,笔势错综,很值得我们体味。

起始三句,写即目所见: 梅花渐渐地稀疏浅淡了,水面上的冰块正在消融;东风又悄悄地走来了,把春意洒满人间。“澌”通“凘”,流冰也。“暗换”两字,包蕴宏富,拖逗有神。它近指眼前景物的变化,远一点则包括了往事如烟、华年不再的感喟在内。伏脉甚长,直贯篇末。“金谷”以下十句,追述洛中旧游,将一段风流倜傥的少年欢惊,描写得淋漓尽致。金谷园与铜驼街为洛中名胜。“金谷园”,在洛阳西北,为西晋富豪石崇之别馆,有山水亭林之美,向为洛中胜区。“铜驼街”,在洛阳故城皇宫前,有汉铸铜驼二,夹路相对,故名。词中两相对举,不过是以少总多,以例其余之意,并不是说只游了两个地方。这从下面的“新晴细履平沙”句中可以看出。细加品味,则其行吟洛浦、缓步晴沙之情致,可以想象而得。另外以“细履”之舒缓与“俊游”之快速来构成强烈的对比反差。这种笔墨的变化,能造成顺逆相荡的富于张力的冲激,无疑对展示人物的意态、表现生活的诸多方面,是很有作用的。“长记误随车”,这是最见性格的点睛之笔。据说东坡曾批评秦观“不意别后,公却学柳七作词”(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二),而秦观却力图辨解,不愿承认。其实秦之学柳,何止“销魂当此际”一首?此句即是。他的词风之变为凄厉,却是在饱经忧患之后,不得与其少年轻俊之作相提并论。秦观不讳言自己的少年狂踪,说明了他的真诚与深挚,而这也正是它的感人之所在。“正”字以下四句,浓墨重彩摹写当时的环境,就像交响曲中的华彩乐段一样,显得那样辉煌华丽,充满着蓬勃的生机。春景万端,从何写起呢?作者抓住了具有代表性的四种景物: 絮、蝶、柳、桃来加以表现。写絮蝶用翻舞来刻画其动态之美;桃柳则于静态着笔。“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语出史记·李广传,意谓桃李以其华实,不假号召而人自趋附。王涯游春词“经过柳陌与桃蹊,寻逐春光着处迷”意思亦相近。“乱分春色到人家”,思致颖妙,一“乱”字尤能表现嫣红姹紫的春魂,可谓神来之笔。面对着这纷至沓来、目不暇给的秾丽春光,怎不令人心旷神怡奇想无尽呢?

下片开头三句,换头不换意,紧承前片,仍是追忆旧日游踪。所不同者,前面写白日郊游,此则写夜间高宴。“西园”句化用曹植公宴诗:“清夜游西园,飞盖相追随。”园在邺城(河北临漳),此借指洛阳之名园。“鸣笳”,见曹丕与吴质书:“从者鸣笳以启路,文学托乘於后车。”据此可知“鸣笳”是导路之乐器,而非侑酒之音乐。然则“西园夜饮鸣笳”者,意谓笳声簇拥着的车骑络绎不绝地前来出席西园的夜宴。“华灯碍月”,言灯烛之辉煌,能使朗月失色。“飞盖妨花”,指车水马龙般的车盖(伞状的车篷)飞驰,遮住了赏花的视线。两句极写其车马骈阗、灯辉如昼之盛况。富贵景象,形容殆尽。“碍”字、“妨”字,并以使动用法出之,意工而语炼,尤觉韵味深长。唐圭璋先生云: 西园三句“炼字琢句,精美绝伦。信乎谭复堂称其似‘陈、隋小赋’也”(见于唐宋词简释)。这首词在景物的铺陈上确实是参用了赋家的技法,因而显得格外富丽堂皇,有着如虹的气势。

不过他把昔日的俊游写得如此热烈,却并不是此词的主旨之所在。他刻画昔游的豪酣,主要是为了反衬今时的凄凉、落寞。“兰苑”以下,跌到目前,化密为疏,以虚间实,情致顿变。“兰苑未空,行人渐老”,一承一转。西园、金谷之类的贵家池馆,仍隆盛如昔,可是自己这个重来的游子却已老境日深,再也无复当年的逸兴了。“重来是事堪嗟”点明怀旧之意,与上片的“暗换年华”摇相拍合,关锁绵密,具见文心之细。“是事”犹言每事,事事。该句即谓“无处不凄”之意。此何以故? 除了年龄有老少之殊而外,事业的顺逆也很有关系。少年秦观,声名鹊起,前程无限,反映到生活上便有一种如川方至的气势和欢愉热烈的情怀。而现在呢? 以垂老之身罹飞来之祸,知交星散,前路茫茫,抚今思昔能不慨然? “烟暝”诸句,化用李白菩萨蛮的词意,以栖鸦暮景的冷落景象来写其万般无奈的逐客之归心。暮霭迷蒙,酒旗斜曳,登楼凭眺,已不见当时的狂朋俊侣,花海人潮。惟有栖鸦数点,牵动着自己浓郁的乡愁,示归心如流水而情绕天涯。这种结法,既温婉又深至,无一毫使气作色之态,确是少游本色。由于它是在今昔对比的背景下加以表现的,就越发显得现况之不堪,凄凉之难耐了。周济宋四家词选称其“两两相形,以整见劲。以两‘到’字作眼,点出‘换’字精神”,就是肯定他这种以对比手法来强化词的表现力量的技法。艺术的对比,能充分调动审美主体心理上的“差异觉”,从而实现突出题旨、增强形象的感染力。这一点在秦观的这首望海潮中可谓得到了充分体现。



猜你喜欢
  • 《归去来兮辞并序》原文|翻译|赏析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1〕。瓶无储粟〔2〕,生生所资〔3〕,未见其术。亲

  • 《赠郭给事赏析》

    王维的后半生,虽然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然而在官场上却是“昆仲宦游两都,凡诸王驸马豪右贵势之门,无不拂席迎之。”(《旧唐书·王维传》)因此,在他的诗作中,这类应酬的题材甚多。这首诗,既颂扬了郭给事,同时也表达了王维想辞官隐居的思想。写法上

  • 鲁迅《柔石作《二月》小引》散文全文

    柔石作《二月》小引 冲锋的战士,天真的孤儿,年轻的寡妇,热情的女人,各有主义的新式公子们,死气沉沉而交头接耳的旧社会,倒也并非如

  • 唐宋散文之杨敬之《华山赋》全文翻译与鉴赏点评

    杨敬之《华山赋》 岳之初成,二仪气凝 2 ,其间小积焉为丘,大积焉为山,山之大者为岳,其数五,余尸其一焉 3 。 岳之尊 4 ,烛日月 5 ,居乾坤 6 ,诸山并驰,附丽其根 7 。浑浑河流 8 ,从

  • 有关于表彰、庆功的对联大全

    花献革新者 业著光荣榜 进取展鹏举 功昭创业人 花开报喜春 创新纵马腾 纳士招贤兴大业 巨手回天四化业 庆功酒后征程远 悬灯煮酒庆丰功 群英向党百花红 报喜声中起点新 巨龙崛起英雄兴大业 开启风帆万里

  • 《小三侄远持兄嫂之命见访于荒寒寂寞中将归二赏析》

    【原题】:小三侄远持兄嫂之命见访于荒寒寂寞中将归二诗为别

  • 朱自清《潭柘寺·戒坛寺》原文、导读、鉴赏和赏析

    潭柘寺·戒坛寺 早就知道潭柘寺,戒坛寺。在商务印书馆的《北平指南》上,见过潭柘的铜图,小小的一块,模模糊糊的,看了一点没有想去的意思。后来不断地听人说起这两座庙;有时候说路上不平静,有时候说路上红叶好

  • 欧阳修《石篆诗》全诗鉴赏

    寒岩飞流落青苔,旁斲石篆何奇哉。其人已死骨已朽,此字不灭留山隈。山中老僧忧石泐,印之以纸磨松煤。欲令留传在人世,持以赠客比琼瑰。我疑此字非律画,又疑人力非能为。始从天地胚浑判,元气结此高崔嵬。当时野鸟

  • 习近平关于网络强国论述摘编

    【5365】习近平关于网络强国论述摘编(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中央文献出版社,9 3万字,2021年1月第1版,26元)△这本书的内容,摘

  • 白居易《寄庾侍郎》全诗赏析

    一双华亭鹤,数片太湖石。巉巉苍玉峰,矫矫青云翮。是时岁云暮,淡薄烟景夕。庭霜封石棱,池雪印鹤迹。幽致竟谁别,闲静聊自适。怀哉庾顺之,好是今宵客。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