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参《献封大夫破播仙凯歌》诗词原文、赏析、解读
其二
官军西出过楼兰,营幕傍临月窟寒。
蒲海晓霜凝马尾,葱山夜雪扑旌竿。
其四
日落辕门鼓角鸣,千群面缚出蕃城,
洗兵鱼海云迎阵,秣马龙堆月照营。
封大夫,即封常清。播仙,唐时西域国名,故地在今新疆且末县东北车尔臣河北岸。封常清破播仙事,史传失载。
就内容讲,凯歌一类的文章最难写。因为你若不写颂词,成不了“凯歌”;颂词稍多、稍露,又会流入空泛,徒事鼓吹,甚至有阿谀的嫌疑。岑参从艺术形象的描绘出发,寓歌颂于环境与气氛的创造之中,使诗篇既形象、含蓄,又极尽颂扬之能事,所以高人一筹。
前一首写进军。假若要问行进中的军容、军威如何?就连一个字的正面描写也找不到。不过,诗人通过苍凉艰苦的环境描写,不仅显示了唐军雄伟顽强的气概,而且告诉读者:有了这样的将士,胜利如同在握。诗的一、三、四句用“楼兰”(汉时西域国名,故址在今新疆若羌县东北)、“蒲海”(蒲昌海之简称,即今新疆东部的罗布泊)、“葱山”(即葱岭,在今新疆喀什市西)几个地名,隐隐暗示官军大踏步西征的场景。这正如电影中的蒙太奇手法:银幕上依次出现几个背景,不用多说,观众也就知道故事由一地向他地迅速发展。第二句用传说中的月亮出生地“月窟”比喻极西,则封常清必破播仙已在言外。至于这些地区的环境特点,诗中用“寒”“晓霜马尾”“夜雪扑旌竿”来描写,这样写,一方面再现了独具面目的西域风光,另一方面,艰苦的自然条件正好反衬官军无所畏惧的精神境界,同时,诗篇也因为有了这些词语而更加显得苍雄劲健。
后一首写胜利,是题中所示“凯歌”的重要部分,也是作者含而不露,巧写颂歌的主要篇章。“日落辕门鼓角鸣,千群面缚出蕃城”记取胜过程,写得十分轻松。细心的读者大概能够从“轻取劲敌”中看出作者对封常清的高度赞美。“洗兵鱼海云迎阵,秣马龙堆月照营”中的“洗兵”指净洗兵甲,“秣马”指喂马,二语出自左思魏都赋:“洗兵海岛,刷马江州”,意思是从此不再动兵——知道了这一层,我们就会明白:作者在这里不只是歌颂封常清打赢了这场战争,而且认为这场战争的胜利足以使异族从此不敢再犯边界。诗中没有颂词,但实在是颂扬到了极致!鱼海,古名休屠泽,在今内蒙阿拉善旗西北。龙堆,又叫白龙堆,即今新疆南部的库穆塔格沙漠。这两首诗中的地名都是泛指。既是泛指,就有着更大的选择余地,在西域那么多地名中,作者偏偏选择“楼兰”“蒲海”“葱山”“鱼海”“龙堆”使用,不是没有道理的。这些地名词,字面高华,词采壮丽,用上它们,诗中的边塞风光更加雄浑莽苍,读之令人耳目为新;作为“凯歌”,也更光辉明丽,增添了许多喜庆气息。“云迎阵”“月照营”用拟人手法,更是颂扬之情满溢的杰出构想。
这两首诗都用对仗句收尾。绝句末联对仗,极难写好。比如杜甫,虽是不可企及的诗圣,只因不善使用此法,所以他以对句结尾的那些绝句,曾被人讥笑为“半律”(即半截子律诗)。而岑参运用这种形式,却相当纯熟。像这两首诗,由于结尾用对句,因而显得整齐有力,这使“凯歌”更加雄壮刚毅,有无坚不摧的气势。因此,胡应麟诗薮说:“自少陵绝句对结,诗家率以半律讥之。然绝句自有此体,特杜非当行耳。如岑参凯歌:……‘洗兵鱼海云迎阵,秣马龙堆月照营’等句,皆雄浑高华,后世咸所取法,即半律亦何伤!”
-
国学名句“木有所养,则根本固而枝叶茂,栋梁之材成;水有所养,则泉源壮而流派长,灌溉之利溥”出处和解释
【名句】木有所养,则根本固而枝叶茂,栋梁之材成;水有所养,则泉源壮而流派长,灌溉之利溥 语出宋代林逋《省心录》。树木有所培育,那么它就会根底牢固、枝繁叶茂,栋梁之才就会长成;水有所贮存,那么它就会泉眼
-
近年来,考古发掘发现了不少古梵文“法身偈”,亦称“法陀罗尼”。所谓“法陀罗尼”即对所闻佛法坚持不忘。它常被作为密宗咒语铭刻或书写在佛教文物上遗存下来。密咒在佛教密宗被解释为佛菩萨的心音,佛佛相传不通它
-
题解 由于曹植的“任性而行,不自雕励”,在曹魏王朝中一直不得一展怀抱。魏明帝即位以后,跟曹丕一样,出于对同宗之恐惧,一味依靠外姓大臣,如陈群、司马懿等皆身居要津,曹植等则求“列有职之臣,赐须臾之问”不
-
《先秦散文·论语·子华使于齐》原文鉴赏 子华
-
(阿拉伯)《一千零一夜》 〔梗概〕古代波斯国有两个同胞兄弟,哥哥叫高西木,弟弟叫阿里巴巴。他们是穷人。分家后,高西木娶了富商的女儿,又在短期内赚了大钱,成为全城知名的巨富。阿里巴巴娶了穷人家的女儿,全
-
而且,这种情况也不只限于正面人物。第二回贾雨村闲谈之中所发的“正”“邪”二气的大议论即其例。咏蟹诗也是作者借以寄托自己思想的。小说中有一段值得注意的话,就是众人的评论:“这方是食蟹的绝唱!这些小题目,原要寓大意思才算是大才。——只是讽刺
-
荒凉废圃秋,寂历幽花晚。山城已穷僻,况与城相远。我来亦何事,徙倚望云巘。不见苦吟人,清樽为谁满。
-
洛阳秋日正凄凄,君去西秦更向西。旧学三冬今转富,曾伤六翮养初齐。王城晓入窥丹凤,蜀路晴来见碧鸡。早识卧龙应有分,不妨从此蹑丹梯。
-
上片着力描绘钱塘江秋潮雄伟壮观的景象,从侧面表达了词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首四句写潮来时惊天动地的气势,先写天空飞鸟,继写江面波涛。开头四句大意说,他正看着半空翱翔的鸥鹭,刹那间便听到如擂动战鼓般轰鸣的波涛声,只见那汹涌的潮水如千军万
-
山林吾丧我,冠带尔成人。莫学嵇康懒,且安原宪贫。山阴多北户,泉水在东邻。缘合妄相有,性空无所亲。安知广成子,不是老夫身。